心存感恩:一位七十七歲老人的抗癌經曆

每隔幾周,診所裏麵都坐著一位麵色沉著安詳的美國老婦人。她就是H太太。

2007年初,老人因為大便出血,被診斷為直腸癌。經過化療,放療,和手術,完全緩解。享受了六年半的無癌生活。不幸的,在2013年末,她因腹脹,腹痛,和腹水,確診為複發。此時,癌症象雜草叢生一樣遍布了她整個腹腔。她的健康狀況一落千丈。

如果在過去見到這個程度的癌症複發轉移,一般都是送到安寧病房(hospice), 但近年來由於新藥的研發,病人的平均壽命可以延長大約半年以上。老人決定接受治療。

一般癌症患者在聽到壞消息後,有三大類反應(請注意,這些都是正常反應,我不是在評判別人):一是泰山壓頂,沒法接受,無計可施,世界未日。這類病人,往往一點小事都一發千鈞。對他們說話和臉部表情要很小心。一不注意便會引起連鎖反應。有時會做出一些"強迫"事情或者反應(obsessive compulsive),。比如說,血液的正常值是15,那怕是14.9都會令人感到深深的恐懼不安。第二種反應跟第一種恰恰相反,根本就意識不到問題嚴重了,以為隻要醫生給幾顆口服藥物就萬事大吉了。或者幼稚地認為,天大的事,都可以用萬能刀這裏切一下,那裏切一下(全身都可以隨時切換,象機器換零件那麽簡單)。這類病人一般聽不懂癌症醫生究竟在說什麽?不過相對於第一種病人他們的心理壓力小。第三種反應是:正視自己的現實,沉著應對,盡自己能力和醫生配合,積極參與,但絕不過份強求。這種病人往往和醫生成為朋友。可以和醫生分享很深入的話題。他們的生活素質比前兩種要高,也活得比較有價值。

H太太屬於第三種。

老人家有一個很明確,很"靠譜"的生活目標:她把每一天都看成有意義的日子,和兒子們相處得很好。她要盡力活下去,直到她孫子的高中畢業典禮。如果她能活到那一天而達成目標,她就去定下一個目標。

老人很仔細地和醫生配合。化療期間,她出現了好幾次的腸梗塞症狀,不得不住院。外科醫生對她說:腫瘤擴散,沒法手術。等一天算一天吧。老人沒有放棄。她按照醫囑,每天吃軟食,或把食物絞絆爛了吃。慢嚼慢咽。超過半年了,她竟然再也沒有腸梗塞的複發。

一晃兩年多過去了,老人病情出乎預料的穩定。她己經去過幾次遊輪旅行,坐過滑翔飛機。她並非毫無痛苦,她在認真的過著每一天。每次複診,她都告訴我她的收獲。

和平年代,人們的"居安思危"的意識逐漸淡漠(這是自然的好現象)。不過,一到不可逆的災難或者疾病來臨,容易一厥不振。沒有思想準備。其實,人自從生下來的第一天起,在地上的生命就是有限的了。吃、喝、玩、樂,派對、享受,都改變不了這個事實。看你怎麽活。輕浮者,在重複的享受過程裏不一定能找到什麽,象個車輪在轉,始點=終點。智者,能夠從最平凡的生活中找到真諦和意義,包括逆境和苦難。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刻都心存感恩。

所有跟帖: 

謝謝分享,很有啟發,如何的對待生命,疾病,生命終點的來臨,需要好好悟的。 -喝白開水健康- 給 喝白開水健康 發送悄悄話 喝白開水健康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30/2016 postreply 09:15:37

好幾個朋友得了癌,轉走給他們看了。謝謝啊。 -加州花坊- 給 加州花坊 發送悄悄話 加州花坊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30/2016 postreply 12:40:56

謝謝分享,還要大讚! -山龍- 給 山龍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31/2016 postreply 17:09:0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