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是否能與時俱進?

正在讀一本書。剛剛看到一段話,感觸頗深。寫在這裏,供大家思考評論。

這本書是講職場中的領導力問題。書中一段是討論目前世界/社會的趨勢:UVCA - volatility, uncertainty, complexity,ambiguity - 做為現代人如何能夠麵對這種不可避免的趨勢。能夠看出來,社會是動態的,而且越來越不可測。我們的兒女們,年輕人們,必須有麵對這種趨勢的能力。咱們中國人說,兒孫自有兒孫福。我們就不必去操心了。我所考慮的是我們自己退休後的20,30年,如何辦。

社會趨勢不會因為我們退休而改變。而退休的人往往更需要可預測性(資產,收入,日常支出。。。);日常中的挑戰也不再是“必須”麵對的,常常可以繞道而行(沒有deadlines,沒有人等著你的結果做下一步,。。。)。退休人的心理需要和日常生活似乎和社會趨勢不在一個軌道上。是不是這樣,我們就會退化,而且會慢慢被社會邊緣化?如何才能盡量避免或者拖延這種邊緣化?

我們都是第一代移民。比起自己的孩子們,我們融入美國社會的程度有些距離。退休之後,離開了職場中對智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挑戰,離開了和有思想頭腦的人群近距離交流,似乎很難堅持不斷給自己挑戰。想想,還有大約15年-20年的時間需要有意義的活著。怎麽辦?

昨天,我鍛煉走著去了離家大約2英裏的一個私立大學。和那裏的“就業辦”(career center)負責人見了麵。希望能夠有機會,在學生找工作的過程中能盡一些微薄之力,回饋社會。其實,我有一個非常自私的想法。如果能夠誌願做這種事情,我可以和年輕人接觸,可以和大學接觸,可以讓我和社會有直接聯係。對我來說,這比去貧民粥棚或者給窮人做稅,會有更向上積極的心境。也許行,也許不行。但值得一試。退休三年了,就這樣拳打腳踢,四處尋找能夠使用我的智力和經驗的地方,讓我能夠不脫離社會,回饋社會。

Simple Habits for Complex Times", 2015, by Jennifer Garvey Berger and Keith Johnston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