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毗羅衛城 -- 釋迦族王宮和佛陀故居所在地
【印度朝聖】迦毗羅衛城 Kapilavastu.釋迦族王宮.佛陀故居王城
位於印度與尼泊爾邊境的釋迦族古城遺址,是重要的佛教聖地,因為這裡就是佛祖的故鄉。佛教創始人原名喬達摩 · 悉達多,釋迦牟尼佛是後人對他的尊稱,「釋迦」二字是他所屬的部族釋迦族的名稱,按佛教傳統,「牟尼」是當時對剃髮出家、乞食離欲、修行成就者的稱謂。經過歷史學家考證,尼泊爾、印度邊境大片古城遺跡就是古印度釋迦族的都城。
千裏迢迢來到迦毗羅衛城,眼前一鐵欄杆上方有眼睛圖樣,在尼泊爾四處可見的標誌,走進這扇門就是釋迦族古都遺跡,目前在印度與尼泊爾均有釋迦族遺跡。
正在挖掘中的迦毗羅衛城考古工程
根據記載,釋迦族是印度古國之一,為什麼現在跑到尼泊爾朝聖呢?在英國殖民印度時期的1857年,印度各地出現反抗英國政府的活動,尼泊爾派兵協助英國平亂,英國為了感謝尼泊爾的相助,於是將印、尼邊境的部分土地(藍毗尼)劃分給尼泊爾,自此釋迦族古遺跡在印度及尼泊爾都見得到。此處原屬於印度 Uttar Pradesh 省。
走過印度千山萬水,印度佛陀聖地遺跡的共同特點就是土堆石牆。兩千五百年前這座釋迦族都城屹立在此,規模真的非常宏大,考古隊在這裡挖掘出許多城牆及遺跡。
中國有兩位高僧,法顯大師和玄奘大師分別於西元406年和654年到此地朝聖,兩位大師曾留下詳細的紀載。隨著回教大軍的入侵及破壞,古遺跡一 度完全消失,19世紀末期起,考古學家根據法顯和玄奘的著作,開始測定方位,搜尋遺址。1982年在遺址發掘出一條寬五六米的大街和一座寬5米的大門,大門 兩側有昔日王宮的圍牆殘址。
迦毗羅衛城 Kapilavastu
2500多年前,喬達摩悉達多是迦毗羅衛國王淨飯王之子,在此長大並接受傳統的婆羅門教育。創立佛教後,這裡成為早期佛教中心,寺廟佛塔盛極一時,最終迦毗羅衛城為拘薩羅國琉璃王所滅。
眼前這座小小的城牆遺跡,據說是佛陀曾經遊歷的東南西北門之一,也因為在城門邊見到了人的生老病死,興起了佛陀追尋真理出家求道的心意。兩千多年前的喬達摩 · 悉達多太子,29歲時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道,從這座城門離開迦毗羅衛城求道。我站在古城牆上望著眼前這小塊城牆遺跡,兩千多年的古城門傳說已無法考證,佛陀是否從此離去,隻留給後人無限的想像..
從這個角度看過去,我們走在古城牆遺跡之上。根據傳說記載,迦毗羅衛城被憍薩羅國毘琉璃王攻破,釋迦族被戰象踐踏,全城盡滅,毘琉璃王並以大火毀滅迦毗羅衛城。如今尚能見到完整遺跡,可見當時釋迦族都城之大。
在藍毗尼園鄰近的尼泊爾迦毗羅衛城遺跡,最終要穿過一處農田綠地,前往淨飯王與摩耶夫人之塔。
穿過綠油油的稻田之後抵達淨飯王與摩耶夫人之塔,根據考證這是佛陀涅槃後興建而成,阿育王時期的產物。
迦毗羅衛城 Kapilavastu 遺跡,下過雨後已成為長年不退的水池
在釋迦族遺跡中的尼泊爾人,正在草地上野餐著,難道他們就住在這? 趕快過去瞧瞧。
原來是尼泊爾人在叢林野餐,朝聖的遊客也跟著過去湊熱鬧。
離開上一處遺跡,來到了下一處遺跡,每一處遺跡都是西元19-20世紀之間開挖的。由於迦毗羅衛城曾經遭受到戰火破壞,如今剩下這些殘骸,都是靠考古隊依照唐玄奘《大唐西域記》按圖索驥挖掘出來的。
唐代高僧玄奘曾到過此城,在《大唐西域記》中對此有所描述,但位置仍未確定,一說在今尼泊爾南部的提羅拉科特,另一說在今印度北方邦北部的庇浦拉瓦,臨近藍毗尼(lumbini)。現已不存在任何建築物。
多不勝數的塔院遺跡,每一處都有都有牠的故事,兩千多年過去了,要考證相當的不容易! 迦毗羅衛城遺跡的區域相當廣大,有一半的遺跡位於印度,一半的遺跡位於尼泊爾,要從尼泊爾迦毗羅衛城遺跡到印度迦毗羅衛城遺跡,兩者之間的距離相當的近,無奈印度與尼泊爾在這段路程上沒有開放邊境,朝聖者須繞行藍毗尼園邊境站一大圈,才能前往印度端的迦毗羅衛城參觀,非常的不方便。
從尼泊爾迦毗羅衛城出境回到印度,再由印度尼泊爾邊境開車到印度迦毗羅衛城,整整花了6-7個小時,這段路真是漫長的考驗,從白天一路開到黑夜!! 朝聖之路沒這麼容易的,無論白天及黑夜,必定要把這座釋迦族古城走遍。
從尼泊爾長途跋涉到了印度,晚上的迦毗羅衛城遺跡透露出淡淡的詭譎,我們這次的朝聖的車隊共計六部車150人次,朝聖者手持手電筒穿梭在擁有2500多年歷史釋迦族古城,夜幕低垂星空展開了序曲...
進入印度迦毗羅衛城,眼前這座據說是淨飯王的夏宮遺址蓮花池,在手電筒的照樣下泛出淡淡光影
細數不盡的迦毗羅衛城古代宮殿
迦毗羅衛城古井
穿梭在迦毗羅衛城古城中,聆聽導遊的解說,夜色壟罩著我們,古城探險!!
我佇立迦毗羅衛城仰望著星空,2500年前釋迦牟尼佛也是仰望著這一片星空吧!走進迦毗羅衛城就像進了的時空隧道,不一樣的年代,相同的地點,我們踏上佛陀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