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勇氣懺悔的靈魂,才會高高飛翔

來源: 加州花坊 2015-05-19 20:05:4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6094 bytes)

有勇氣懺悔的靈魂,才會高高飛翔
2015-05-20 言雨 OC
導讀
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忠告人:“人啊,認識你自己”,他又說:“未經反省的人生不值得過。”中國的孔孟之道中,也有類似的教導,如“吾日三省吾身”,提倡的就是一種自覺反省的生活。

如果說,自省的本質是以人為中心,懺悔就是以上帝為中心,一個真正有勇氣懺悔的靈魂,必定被上帝的真理之光,映照出其本來的麵目。


本文首發OC微信平台,作者來自北京,自由撰稿人。
“文革”結束後,我們讀到大量控訴式或具有英雄情結的作品,卻很難讀到作者對自己在“文革”中的言行,進行捫心自問乃至自責懺悔的文字。巴金的《隨想錄》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成為一座高峰,並不是因為其思考的深度,而僅僅因為他還殘存著一點說真話的勇氣。
劉小楓在《走向十字架上的真》一書中,深刻地反省了幾千年來,中國文化中盛行的“弊端”。人們所匱乏的,不是自尊,而是“懺悔”。為了維護自己的麵子,人們寧可像駝鳥一樣,把頭埋到沙子裏麵去,以這種自我欺騙的方式來麵對危險。
托爾斯泰的《複活》,以獨特的回憶視角和靈魂獨白,展示了男主人公聶赫留道夫10年前的一段荒唐往事。當他還是大學生時,暑期住在姑媽家的莊園裏寫論文,愛上了姑媽的養女兼婢女卡秋莎,後來他始亂終棄,使她身懷有孕走投無路,淪落為妓女。後又因涉嫌一樁謀殺案被錯判流放西伯利亞苦役4年。10年後,他們在法庭上相遇,他是高貴的公爵,她是被審的罪犯,他卻從她不同尋常的眼神中,認出了她就是自己青年時代的戀人卡秋莎,終於良心發現,內心無法得到解脫。深重的懺悔精神,使他陷入難以自拔的地步,將自己送上了莊嚴的道德法庭,決心為卡秋莎翻案和贖罪,以及向她當麵認罪,請求她的寬恕……
這個虛構的故事,展示出西方人生命中懺悔精神的重要性。有了懺悔,才有健康的人格狀態;有了懺悔,才有飽滿的精神生活。

耶穌赦免了行淫時被抓的婦人(圖片來源網絡)
聖經中,還有一個類似的故事,耶穌在會堂裏講道,法利賽人帶著一個行淫的女子來到會堂中,問耶穌:“這婦人是正行淫之時被拿的。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們,把這樣的婦人用石頭打死。你說該把她怎麽樣呢?”(《約翰福音》8:4-5)他們這樣說其實是為了試探耶穌。結果,耶穌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約翰福音》8:7)
那些法利賽人都目瞪口呆,從來沒有聽到過這樣的道理,他們一個接著一個地退出去了,因為他們知道沒有辦法坦然說自己無罪。在沉寂靜默中,會堂裏好像隻有他們兩個:耶穌和罪人。最後,耶穌溫和地對她說:“我也不定你的罪了。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參《約翰福音》8:11)

她走了,平平安安地回家去了,她在這之前,有誰這樣對她說過話呢?但是,耶穌使她在卑微屈辱中獲得尊嚴,幫助她醫治心靈的傷痛。她被一種新的力量和渴望驅使,離開罪惡,過聖潔的生活。

在實際生活中,那種看到自己的本相,承認自己缺點的人實在太少,卻有太多人充當道德審判者的角色,仿佛隻有對方是十惡不赦的罪犯。正如聖經中那段故事,他們中間的每個人,誰又能說自己比這個行淫的女子更純潔和高尚呢?他們不也常常陷在道德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嗎?他們在洋洋得意地鄙視別人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自己也曾做過比她更加可恥的事情?

我們對罪惡無比痛恨,正是因為我們也沾染罪惡;我們對光明無比向往,正是因為自己曾在黑暗中摸索。一顆有勇氣懺悔的靈魂,才可能高高飛翔。而這懺悔的勇氣和根基,是回到基督耶穌那裏。


在OC微信主界麵,回複以下關鍵詞,即可收取相關資料。

回複“見證”,閱讀OC係列見證
回複“科學”,閱讀科學與信仰的文章
回複“電影”,閱讀OC影評
回複“投稿”,了解如何投稿和參與
回複“聊天”,閱讀往期基甸聊天
回複“靈修”,閱讀主日靈修小品

OC愛看網 | 文化觀察·思想深度·信仰視角
點擊下方進入

閱讀原文
閱讀 3324
32舉報
導讀
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忠告人:“人啊,認識你自己”,他又說:“未經反省的人生不值得過。”中國的孔孟之道中,也有類似的教導,如“吾日三省吾身”,提倡的就是一種自覺反省的生活。

如果說,自省的本質是以人為中心,懺悔就是以上帝為中心,一個真正有勇氣懺悔的靈魂,必定被上帝的真理之光,映照出其本來的麵目。


本文首發OC微信平台,作者來自北京,自由撰稿人。
“文革”結束後,我們讀到大量控訴式或具有英雄情結的作品,卻很難讀到作者對自己在“文革”中的言行,進行捫心自問乃至自責懺悔的文字。巴金的《隨想錄》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成為一座高峰,並不是因為其思考的深度,而僅僅因為他還殘存著一點說真話的勇氣。
劉小楓在《走向十字架上的真》一書中,深刻地反省了幾千年來,中國文化中盛行的“弊端”。人們所匱乏的,不是自尊,而是“懺悔”。為了維護自己的麵子,人們寧可像駝鳥一樣,把頭埋到沙子裏麵去,以這種自我欺騙的方式來麵對危險。
托爾斯泰的《複活》,以獨特的回憶視角和靈魂獨白,展示了男主人公聶赫留道夫10年前的一段荒唐往事。當他還是大學生時,暑期住在姑媽家的莊園裏寫論文,愛上了姑媽的養女兼婢女卡秋莎,後來他始亂終棄,使她身懷有孕走投無路,淪落為妓女。後又因涉嫌一樁謀殺案被錯判流放西伯利亞苦役4年。10年後,他們在法庭上相遇,他是高貴的公爵,她是被審的罪犯,他卻從她不同尋常的眼神中,認出了她就是自己青年時代的戀人卡秋莎,終於良心發現,內心無法得到解脫。深重的懺悔精神,使他陷入難以自拔的地步,將自己送上了莊嚴的道德法庭,決心為卡秋莎翻案和贖罪,以及向她當麵認罪,請求她的寬恕……
這個虛構的故事,展示出西方人生命中懺悔精神的重要性。有了懺悔,才有健康的人格狀態;有了懺悔,才有飽滿的精神生活。

耶穌赦免了行淫時被抓的婦人(圖片來源網絡)
聖經中,還有一個類似的故事,耶穌在會堂裏講道,法利賽人帶著一個行淫的女子來到會堂中,問耶穌:“這婦人是正行淫之時被拿的。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們,把這樣的婦人用石頭打死。你說該把她怎麽樣呢?”(《約翰福音》8:4-5)他們這樣說其實是為了試探耶穌。結果,耶穌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約翰福音》8:7)
那些法利賽人都目瞪口呆,從來沒有聽到過這樣的道理,他們一個接著一個地退出去了,因為他們知道沒有辦法坦然說自己無罪。在沉寂靜默中,會堂裏好像隻有他們兩個:耶穌和罪人。最後,耶穌溫和地對她說:“我也不定你的罪了。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參《約翰福音》8:11)

她走了,平平安安地回家去了,她在這之前,有誰這樣對她說過話呢?但是,耶穌使她在卑微屈辱中獲得尊嚴,幫助她醫治心靈的傷痛。她被一種新的力量和渴望驅使,離開罪惡,過聖潔的生活。

在實際生活中,那種看到自己的本相,承認自己缺點的人實在太少,卻有太多人充當道德審判者的角色,仿佛隻有對方是十惡不赦的罪犯。正如聖經中那段故事,他們中間的每個人,誰又能說自己比這個行淫的女子更純潔和高尚呢?他們不也常常陷在道德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嗎?他們在洋洋得意地鄙視別人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自己也曾做過比她更加可恥的事情?

我們對罪惡無比痛恨,正是因為我們也沾染罪惡;我們對光明無比向往,正是因為自己曾在黑暗中摸索。一顆有勇氣懺悔的靈魂,才可能高高飛翔。而這懺悔的勇氣和根基,是回到基督耶穌那裏。


在OC微信主界麵,回複以下關鍵詞,即可收取相關資料。

回複“見證”,閱讀OC係列見證
回複“科學”,閱讀科學與信仰的文章
回複“電影”,閱讀OC影評
回複“投稿”,了解如何投稿和參與
回複“聊天”,閱讀往期基甸聊天
回複“靈修”,閱讀主日靈修小品

OC愛看網 | 文化觀察·思想深度·信仰視角
點擊下方進入

閱讀原文
閱讀 3324
32舉報
2015-05-20 言雨 OC


導讀
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忠告人:“人啊,認識你自己”,他又說:“未經反省的人生不值得過。”中國的孔孟之道中,也有類似的教導,如“吾日三省吾身”,提倡的就是一種自覺反省的生活。

如果說,自省的本質是以人為中心,懺悔就是以上帝為中心,一個真正有勇氣懺悔的靈魂,必定被上帝的真理之光,映照出其本來的麵目。

本文首發OC微信平台,作者來自北京,自由撰稿人。
“文革”結束後,我們讀到大量控訴式或具有英雄情結的作品,卻很難讀到作者對自己在“文革”中的言行,進行捫心自問乃至自責懺悔的文字。巴金的《隨想錄》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成為一座高峰,並不是因為其思考的深度,而僅僅因為他還殘存著一點說真話的勇氣。

劉小楓在《走向十字架上的真》一書中,深刻地反省了幾千年來,中國文化中盛行的“弊端”。人們所匱乏的,不是自尊,而是“懺悔”。為了維護自己的麵子,人們寧可像駝鳥一樣,把頭埋到沙子裏麵去,以這種自我欺騙的方式來麵對危險。

托爾斯泰的《複活》,以獨特的回憶視角和靈魂獨白,展示了男主人公聶赫留道夫10年前的一段荒唐往事。當他還是大學生時,暑期住在姑媽家的莊園裏寫論文,愛上了姑媽的養女兼婢女卡秋莎,後來他始亂終棄,使她身懷有孕走投無路,淪落為妓女。後又因涉嫌一樁謀殺案被錯判流放西伯利亞苦役4年。10年後,他們在法庭上相遇,他是高貴的公爵,她是被審的罪犯,他卻從她不同尋常的眼神中,認出了她就是自己青年時代的戀人卡秋莎,終於良心發現,內心無法得到解脫。深重的懺悔精神,使他陷入難以自拔的地步,將自己送上了莊嚴的道德法庭,決心為卡秋莎翻案和贖罪,以及向她當麵認罪,請求她的寬恕……

這個虛構的故事,展示出西方人生命中懺悔精神的重要性。有了懺悔,才有健康的人格狀態;有了懺悔,才有飽滿的精神生活。


耶穌赦免了行淫時被抓的婦人(圖片來源網絡)

聖經中,還有一個類似的故事,耶穌在會堂裏講道,法利賽人帶著一個行淫的女子來到會堂中,問耶穌:“這婦人是正行淫之時被拿的。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們,把這樣的婦人用石頭打死。你說該把她怎麽樣呢?”(《約翰福音》8:4-5)他們這樣說其實是為了試探耶穌。結果,耶穌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約翰福音》8:7)

那些法利賽人都目瞪口呆,從來沒有聽到過這樣的道理,他們一個接著一個地退出去了,因為他們知道沒有辦法坦然說自己無罪。在沉寂靜默中,會堂裏好像隻有他們兩個:耶穌和罪人。最後,耶穌溫和地對她說:“我也不定你的罪了。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參《約翰福音》8:11)

她走了,平平安安地回家去了,她在這之前,有誰這樣對她說過話呢?但是,耶穌使她在卑微屈辱中獲得尊嚴,幫助她醫治心靈的傷痛。她被一種新的力量和渴望驅使,離開罪惡,過聖潔的生活。

在實際生活中,那種看到自己的本相,承認自己缺點的人實在太少,卻有太多人充當道德審判者的角色,仿佛隻有對方是十惡不赦的罪犯。正如聖經中那段故事,他們中間的每個人,誰又能說自己比這個行淫的女子更純潔和高尚呢?他們不也常常陷在道德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嗎?他們在洋洋得意地鄙視別人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自己也曾做過比她更加可恥的事情?

我們對罪惡無比痛恨,正是因為我們也沾染罪惡;我們對光明無比向往,正是因為自己曾在黑暗中摸索。一顆有勇氣懺悔的靈魂,才可能高高飛翔。而這懺悔的勇氣和根基,是回到基督耶穌那裏。


在OC微信主界麵,回複以下關鍵詞,即可收取相關資料。

回複“見證”,閱讀OC係列見證
回複“科學”,閱讀科學與信仰的文章
回複“電影”,閱讀OC影評
回複“投稿”,了解如何投稿和參與
回複“聊天”,閱讀往期基甸聊天
回複“靈修”,閱讀主日靈修小品



OC愛看網 | 文化觀察·思想深度·信仰視角
點擊下方進入

所有跟帖: 

謝謝你的好文章! -help-needed- 給 help-needed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19/2015 postreply 21:12:2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