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的定義
----兼答“弓尒”
下文取自“百度百科”。
2012年初,“屌絲”在中國大陸地區廣泛流行起來,在年輕人群體間的語言文化中,更被廣泛應用。相對於屌絲最初的定義,如今卻已成為一種社會性的自嘲現象。無論是從表麵符合屌絲定義的人,還是和屌絲屬性毫不相關的人,無論男女都在爭領這一名號。究其原因,是屌絲一詞與當代的現實特征實現了完美的合拍。而另一方麵,有些人利用屌絲一詞“自我設障”,降低成功期望,以此來緩解巨大的社會壓力,這部分人當中多數擁有自我意識,自我覺醒才主動歸類“屌絲”,來表達對現狀的不滿和無奈。現普遍讓人們應用為嘲笑別人的用語,或者被別人嘲笑後接受了這種設定的人的自嘲用語。
“屌絲男” 開始通常用作稱呼“矮窮矬”,與“高富帥”相對的人,其中“屌絲”最顯著的特征是“窮”,房子、車子對於屌絲來說是遙不可及的夢。“屌絲男”主要是指大多出身清貧之家,如鄉村或許多城市底層小市民家庭,沒有更多的背景,許多初中即停學,進城務工,或成了餐廳服務員,或成了網吧網管,在城市的富貴之中分得一杯苦羹;或是宅男、無業遊民,可是通常又不肯承認,個人一般自稱為自由職業者。
該詞因在年輕人群體間的語言文化中被廣泛應用,其使用和含義變得更加寬泛。所以,任何一個在現實生活中並不那麽如意的人,對自己進行自嘲都是很正常的。其實, 屌絲(或寫作“吊絲”)可以說是由罵人話“屌死”、“吊死”、“叼死”演變而來。在廣東民間俗話口語中常常聽到罵人的口頭禪,但也不是完全解釋為罵人那麽嚴重,是熟人之間開玩笑式的嘲笑或埋怨時使用,表示別人是見不得光的,一根細小、羞恥的毛發一般。
屌絲,也寫作“吊絲”、“吊死”、“叼絲”,是中國網絡文化興盛後產生的諷刺用語,“屌絲文化”不過是又一種網絡亞文化的崛起,它意味著中國人更多的獲得了自己詮釋生活的角度與權利,亦成為一種新型的文化。源自D8元老級會員,操筆帝一篇文章。創新性的開創“屌絲”一詞,後被雷霆三巨頭吧會員,用以嘲諷李毅吧會員,而李毅吧吧友欣然接受這一蔑稱,並以“屌絲”自居,由於李毅吧人數眾多,後得以火遍網絡!意為“劣等毅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