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景名勝和山水文化
我們偉大的祖國地大物博,山水或雄偉壯闊或秀麗蜿蜒,蘊涵著無窮美感。
在眾多自然審美活動中,產生了山水畫、山水詩詞、山水遊記、風光音樂等,形成具有宗教、審美、科學等多重價值的中國山水文化。我國山水文化博大精深,意蘊豐厚。山水與景觀、山水與建築、山水與藝術、五嶽文化、名山文化、江河文化、湖海文化,都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撼山易,撼中華文化難。任何勇士都隻能是“爾曹身與名俱滅”,要麵對“不費江河萬古流”。
杭州西湖,離黃山不遠,和千島湖一起,形成著名的旅遊帶。杭州西湖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中國十大名勝古跡之一。90多處各具特色的公園和風景點中,有三秋桂子、六橋煙柳、九裏雲鬆、十裏荷花,更有著名的“西湖十景”,在中國的風景名勝和山水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對傳說中的愛情故事,許仙和白娘子,梁山伯和祝英台,蘇小小和阮郎,給西湖增添了神秘色彩。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千古絕唱,“飲湖上初晴後雨”,也是一首“抒”情詩。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施),淡裝濃抹總相宜。
這首詩明為描寫西湖旖旎風光,實際上寄寓了蘇東坡初遇愛妾王朝雲時,心動的感受。嶺南惠州也有一“西湖”, 也有一孤山。孤山南麓棲禪寺大聖塔下,蒼翠的鬆樹林中,寂立著一座六如亭。亭柱上鐫有一副楹聯,出自蘇東坡之手:
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
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這副亭聯,包含了蘇東坡對一生坎坷際遇的感歎。這種感歎隻有愛妾王朝雲能“理解”,這位紅顏知己,令蘇東坡“暮雨倍思”。 王朝雲的為人和長相,就在那首 “飲湖上初晴後雨”的西湖詩中。
西湖邊有嶽王廟,嶽鄂王墓和宋輔文侯牛皋之墓。
嶽飛是我國南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著名的民族英雄。嶽飛的事跡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老幼皆知;而嶽飛槍挑小梁王的故事更是膾炙人口。
筆者初次學習“嶽飛槍挑小梁王”,是從初一的課本上。1956年下半年,中國初中“語文”的“語”和“文”是分開的。其中“漢語”專講詞匯和語法,相當於漢語水平考試(HSK)的教材。“文學”教材選入了很多優秀的文學作品。“嶽飛槍挑小梁王”,“群英會蔣幹中計”,“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楊誌賣刀”等故事都是那時學到的。後來“文化大革命”,把這些優秀的文學作品當作“封資修”,從初中課本中“革”掉了。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場景,是牛皋 “小校場中私搶狀元”。
這一年,朝廷舉行武考,嶽飛約上結拜兄弟牛皋、王貴、湯懷,張顯四人,一同投京城應考。有一個叫柴桂的考生,是柴世宗的嫡係子孫,人稱“小梁王”。小梁王不但文武雙全,而且有權有勢,再加上早打發人把銀兩送給了主考大人。因此,人們都說這武科狀元準歸他了。
繁華的京城,分外熱鬧,各地的舉子都來應考,人才濟濟,群英聚集。牛皋聽見一個穿紅的和一個穿白的,要比武爭狀元。牛皋心想,“還好哩!有我在此聽見。若不然,狀元被這兩個狗頭搶去了”! 那個穿白的,姓楊名再興,乃是山後楊令公的子孫。這個穿紅的,是唐朝羅成的子孫,叫作羅延慶。楊再興英雄無敵,使杆爛銀槍,有酒杯兒粗細;羅延慶力大無窮,使一杆鏨(zan)金槍,猶如天神一般。牛皋那裏是二人的對手。 二人也不傷他性命,隻逼住他在此作樂。隻聽得牛皋大叫道:“大哥若再不來,狀元被別人搶去了!”楊、羅二人聽了,又好笑,又好氣。 故此越把牛皋逼住,不放他走脫。還是嶽大爺把他救了,牛皋才知道,狀元不是私搶的。最後,嶽飛槍挑小梁王,奪取了武狀元。
據說,“氣死金兀術,笑死牛皋”。牛皋是騎在金兀術身上笑死的。在諸多嶽飛“滿江紅”的和詞中,以文征明“滿江紅,拂拭殘碑”最為出色:
拂拭殘碑,敕飛字,依稀堪讀。
慨當初,倚飛何重,後來何酷。
果是功成身合死,
可憐事去言難贖。
最無辜,堪恨更堪憐,風波獄 。
豈不惜,中原蹙;
豈不念,徽欽辱!
但徽欽既返此身何屬。
千載休談南渡錯,
當時自怕中原複。
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