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到底喜歡啥
國慶長假開始,據說有幾億人“遊山玩水”,創造了曆史奇跡。為何許多中國人都喜歡“旅遊”, 可能有兩方麵原因。一是“吃飽了沒事幹”,二是祖國的河山太美了。同一時間,有幾位遊客,垂頭喪氣,坐在美國國家公園門口。看來,這世界還真有點變了。“人山人海”,說明中國人首先喜歡“吃飽了”, 然後“沒事幹”,到處看看熱鬧。“遊山玩水”,以前隻是“有錢”“有閑”人的專利,現在終於“飛到尋常百姓”家。
值此旅遊熱季,有一絕妙的黃山“導遊詞”,不得不讀。那就是[宋]汪莘的“沁園春·憶黃山”。
“我的中國心”一歌中,有將“長江,長城”,“黃山,黃河”並列。當年初聽時,總覺得黃山“小”了一點。其實不然,黃山原名黟(yi)山,後因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故改為“黃山”。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留給黃山的“仙氣”,足可以選黃山為祖國山河的代表。黃山集中國各大名山的美景於一身,以奇鬆、怪石、雲海、溫泉,冬雪“五絕”著稱。曆來享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美譽。黃山,現在已是世界地質公園,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中國5A級旅遊景區,中國十大名勝古跡之一。
“沁園春·憶黃山”,作者汪莘,字叔耕,號柳塘,安徽休寧人。少年時在黃山讀書,中年後築室柳溪,自號方壺居士。汪莘與朱熹同時,討論過天變、人事、民窮、吏汙之弊。 詞人多年屏居黃山,耽於山水情懷。
“沁園春·憶黃山”,用典不多,通俗易懂:
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長鎖清秋。
對孤峰絕頂,雲煙競秀;懸崖峭壁,瀑布爭流。
洞裏桃花,仙家芝草,雪後春正取次遊。
親曾見,是龍潭白晝,海湧潮頭。
當年黃帝浮丘,有玉枕玉床還在不?
向天都月夜,遙聞鳳管;翠微霜曉,仰盼龍樓。
砂穴長紅,丹爐已冷,安得靈方聞早修?
誰如此,問源頭白鹿,水畔青牛。
這首詞是很好的“導遊詞”,作者描繪了一座神界仙山。詞的上片,描寫黃山壯麗風光。下片則以動人的神話傳說,寫黃山的奇情異彩。這首詞寫山水之景是實,神話傳說是虛。全詞觸景生情,以景寫情,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妙境。“沁園春·憶黃山”確為黃山詞難得的神品。
黃山有天都、蓮花等三十六大峰,玉屏、始信等三十二小峰。層巒疊嶂,屏張錦繡,爭奇鬥豔,千姿百態。七十二峰,處處都有青鬆點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畫筆,把五百裏黃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 “黃山之美始於鬆”。“長鎖清秋”。清字,不僅說氣候清涼,也是說景色清幽。而“鎖”字是神來之筆,點出清秋常在,獨存山中之意。
“對孤峰絕頂,雲煙競秀;懸崖峭壁,瀑布爭流”。寫孤峰雲煙、懸崖瀑布。黃山“五絕”中,雲海是最具靈氣的景致,雲霧的起伏跌蕩,展現了黃山的奇、秀、險、逸。雲海的無窮變化,黃山成了人間仙境。黃山雲海分成五大雲區,即東海、南海、西海、北海、天海,“雲以山為體,山以雲為衣”,不同的景區雲與山體完美的結合,形成一幅幅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雲海大觀。"黃山自古雲成海",是劉伯承元帥在遊黃山後留下的詩句。而懸崖之上峭壁之前的瀑布,飛流直下,素練遙掛,噴珠濺雪,爭瀉深潭。那峰壑間懸掛而下的千條白練,令人魂魄搖蕩,心馳神往。黃山溫泉,可飲可浴。 人字瀑一源兩流,沿山體的左右兩側,飛瀉而下,泉水噴湧飛濺,流入穀底山澗,聲勢宏大。以泉水為墨,將偌大一個“人”字寫在了黃山。百丈瀑可以說是黃山最雄壯的瀑泉了。它位於青潭、 紫石兩峰間,瀑高近百米。
詞人接著寫仙桃與仙草,點出黃山異景。“洞裏桃花,仙家芝草”。 相傳黃山煉丹峰的煉丹洞裏,有二桃,毛白異色,為仙家之物,“洞裏桃花”,指此傳說。“仙家芝草”,指靈芝草,服之可以成仙。相傳黃山軒轅峰為黃帝采芝處,今峰下有采芝源。“雪後春正取次遊”,冬天的黃山,是一個多雪的世界。千峰萬壑接受了冰雪的洗禮,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冰雪世界。雪過天晴之後進山, 經過白龍潭時,忽然想起曾見過的奇景。於是寫了“親曾見,是龍潭白晝,海湧潮頭”。 所說“龍潭”,即白龍潭,在桃花溪上遊、白雲溪白龍橋下。白雲溪匯眾壑之水,瀉入白龍潭。大雨傾盆之時,潭中之水有如虎嘯龍吟,其勢洶湧澎湃,如海潮翻滾 。
“當年黃帝浮丘,有玉枕玉床還在不?” 相傳浮丘公曾來黃山煉丹峰煉丹,得仙丹八粒,黃帝服其七粒,與浮丘公一起飛升而去。至今,煉丹峰上,浮丘公所用的鼎爐、灶穴、藥杵、藥臼依稀可辨。峰下煉丹源、洗藥溪,靈山仙跡,神奇動人。
詞人揉合望仙、天都兩峰傳說,寫了“向天都月夜,遙聞鳳管”。天都,即黃山主峰之一的天都峰。高度略低於蓮花峰和光明頂,拔地聳天,雄冠群山。因尊稱之為天帝神都,故名曰“天都”。相傳黃帝、浮丘從黃山望仙峰飛升時,彩雲中有弦歌之聲,“遙聞鳳管”。“鳳管”,即鳳簫。黃帝在仙樂接引下駕雲而去,後來就有了望仙峰的名稱,而峰下之溪則因此得名為弦歌溪。
“翠微霜曉,仰盼龍樓”。翠微峰位於黃山後海,為三十六大峰之一。山上古樹參天,修竹遍地,鬱鬱蔥蔥,蒼翠可愛,故名翠微。山下有翠微寺,為唐代麻衣禪師道場。蜃樓,指“海市蜃樓”。當翠微霜天拂曉,詞人翹首仰盼,渴望幸得一見山中蜃樓奇景。
“砂穴長紅,丹爐已冷,安得靈方聞早修?”浮丘公提煉丹砂的石穴之色,雖依然長紅,可是丹爐火盡,早已冷卻了。又怎能得到仙方靈丹,趕早修煉成仙呢?“誰知此,問源頭白鹿,水畔青牛”。究竟有誰知道這些服丹成仙的事呢?隻有去問源頭的白鹿和水畔的青牛了。相傳浮丘公曾在黃山石人峰下駕鶴馴鹿,留下了駕鶴洞、白鹿源的遺跡。
啊,美麗的黃山,一年四季,都應該去看看,“中國人到底喜歡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