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二)“胭脂判”,假中之假以生,冤外之冤誰信

來源: 宜城漁翁 2013-10-01 09:10:0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5430 bytes)

                              讀書胭脂判”,假中之假以生,冤外之冤


 


      清代著名文學家蒲鬆齡,一生科未第,卻才蓋世。以一部“誌異”,天下。誌異” 寫了491個故事,  類似“科幻”。造了許多亦真亦假,似真似幻,真幻相通,奇詭動人的藝術形象。誌異” 寫可愛的狐狸精,半夜化作美女,突然出現在“開夜車”的書生麵前。自薦枕蓆,“絕對自願”,常令人“心癡如醉”。不過這年頭可得小心了,飛來的不一定都是“豔福”,也可能是“橫禍”。說不定這“狐狸精”就是“魚餌”,專等“大魚”咬鉤。


 


    “胭脂”是一個公案小說,來源於真實的案例。施愚山任山學政時,慧眼冤情,名士宿介平反冤案的故事。蒲鬆以此文為他的恩師施愚山樹碑立傳,能稱最”,十分“愛才,惜才”。說老施愚山,高超的判案技巧,是來自“良工之用心苦矣”。宿介幸好遇到施愚山,才沒有被殺頭。假中之假以生,冤外之冤信?天降起,酷械至於垂亡;自作孽盈,斷幾於不續”。


 


    章,清初著名人,字尚白,號愚山,安徽宣城治十三年,殿第一,放山學政,任上曾蒲鬆童子試(秀才)第一名。 後來,蒲鬆屢就鄉試不中,回想起施愚山他的賞識和提攜之恩,十分感激。於是,蒲鬆就寫了“胭脂”以謝師恩,誇施愚山真的“有才”。


   


    蒲鬆的謝師文-胭脂精彩華段,是蒲鬆齡為施愚山寫的“判詞”。後人稱為“胭脂判”,字字珠璣。天橋說書的,要說幾天幾夜。郭德綱如果編成相聲,肯定比“濟公”賣座。 “百家講堂”上, 把“毛紀念堂”說成“靖國神社”的“大曆史學家”,是數典忘祖,信口雌黃。蒲鬆用大量典故和成語,顯示了他卓越的文學才華和豐富的曆史知識。蒲鬆齡老先生終其一生,大概也就是個山東農村的小學教師,能寫出如此佳作,堪比現在大學中文係教授。


 


   “胭脂”故事曲折離奇,已拍成很多影視作品。卞姓醫,有個美貌的女兒叫胭脂,上了年秀才鄂秋隼(sun)。鄰居王氏欺騙“未成年”少女,自薦媒。王氏和“情夫”宿介,“野鶩(野鴨)如家之戀”,在床上“戲說”。宿介遂假冒鄂秋隼,夜尋胭脂,欲行非禮,遭胭脂力拒。宿介幸好沒有“霸王硬上弓”,才沒有犯“強奸罪”。強索胭脂一隻鞋,回程中丟失。賭徒毛大拾得鞋,並聽到宿介與王氏談話。數日後毛大夜入胭脂家,想“吃天鵝肉”,卻入其父房內,搏鬥中將其父死。胭脂向官府告發,鄂秋隼被屈打成招,是為“李代桃僵”,鄂替宿罪。南府,將宿介“打”入死牢,是為“桃僵亦屈”,宿未殺人,真凶實為毛大。宿介上申冤,山提學施愚山憐其才,終設迫使真凶毛大供。胭脂如願嫁鄂秋隼。


 


   胭脂判”分為“宿介”,“胭脂”, “毛大”和“結案”四個部分。施學使先是痛斥宿介,走了盆成括耍小明而招致身之的老路,得了個像登徒子那好色的名聲。就因他與王氏兩小無猜,竟然像夫妻一同床而眠;因王氏泄露了胭脂的心事,占有了王氏滿足,又打胭脂的主意。他學將仲子翻越園,就像飛鳥輕輕落地;他冒充鄂生來到房,竟然得胭脂開腳,竟然不要一點皮;攀花折柳,傷風敗俗,盡了讀書人的品行。


   


    原文是,“宿介:蹈盆成括身之道,成登徒子好色之名。隻兩小無猜,遂野如家之戀;因一言有漏,致得隴興望蜀之心。將仲子而逾園,便如墮;冒劉郎而至洞口,竟賺門開。感帨驚尨(讀mang),鼠有皮胡若此?攀花折,士無行其何”!


 


    施學使接者評判宿介,“幸而聽病燕之啼,猶玉惜;憐弱柳之憔悴,未似狂。而中,尚有文人之意;乃劫香盟於襪底, 寧非無之尤”。說宿介幸而聽到胭脂病中的微弱的呻吟,惜;能可憐姑娘憔悴的病體,沒有份狂暴。從網裏放出美的小有點文人的味道;但脫去人家的鞋作信物,不是無


 


    施學使斷清了,宿介雖然品行不端,但說他是“殺人犯”,畢竟冤枉了他。真凶必是另有其人。“蝴蝶過牆,隔窗有耳;花瓣卸,墮地無蹤。假中之假以生,冤外之冤信?天降起,酷械至於垂亡;自作孽盈,斷幾於不。彼逾牆鑽隙,固有玷夫儒冠;而僵李代桃,誠難消其冤氣”。施學使說,像蝴蝶飛過牆頭,被人隔窗聽到了私房;如同花落瓣,鞋落地後,就無影無蹤。假中之假因此而生,冤枉了鄂生之外,又冤枉了宿介有相信?天降大,酷刑之下差點命;自作自受,幾乎要身首分離。翻越穴,本來就玷讀書人的名聲;而替人受罪,消胸中的冤氣。施學使最後“判決”,對宿介暫緩鞭打,以此抵消他先前受的折磨。姑且降青衣,留一條自新之路。


 


    在篇末,蒲鬆以“異史氏”的名義說,“甚哉!聽之不可以不慎也!能知李代冤,複思桃僵亦屈”?這裏翻用了“李代桃僵”。又說“然事暗昧,必有其,要非思研察,不能得也”,任何複雜的案子,都有蛛絲馬跡,提供破案線索。“呼!人皆服哲人之折明,而不知良工之用心苦矣”。人都佩服“清官”,斷案如神,而體會不到他的良苦用心。言外之意就是,施學政的“良苦用心”主要體愛護人才上,而不是單純用在判案上。“世之居民上者,棋局消日,被放衙,下情民,更不肯一方寸。至鼓衙開,巍然坐堂上,彼嘵嘵者直以桎梏靖之,何怪覆盆之下多沉冤哉”!懶官,貪官,黑官,逼,供,信,造成多少“沉冤”。


 


    蒲鬆齡對施學政的讚揚那些製造冤案官的批人深省。


所有跟帖: 

很有意思,時代好像在變化,曆史好像在重複!讀古書尚能以史為鏡,以人為鏡啊! -明紫- 給 明紫 發送悄悄話 明紫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01/2013 postreply 10:47:07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杜牧 -成長- 給 成長 發送悄悄話 成長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01/2013 postreply 17:26:5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