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玩童(三)看戲

來源: 宜城漁翁 2013-09-17 12:09:3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1562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宜城漁翁 ] 在 2013-09-17 23:01:38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小玩童(三)看戲


 


    兒時,最有意思的娛樂活動,便是“看戲”。八九歲時,一有機會,到處看戲。真正是“鑼鼓響,腳板癢”。跟在大人後邊,到塘橋,宣家大屋,方圓十裏的地方去看過戲。好奇心很重,不僅聚精會神看演員表演,還喜歡鑽到後台,去看演員化樁。正如現在的小孩兒看卡通,玩遊戲,廢寢忘食。


   我的“小玩童”時代,很少有娛樂活動。沒有電視,更沒有遊戲機。第一次看電影是1954年,十歲了。國產黑白片,“渡江偵察紀”。第二次,1955年看的是戲劇片,山西晉劇“打金枝”。在代店露天放映,不用買票。方圓十裏,親朋見麵,情人約會,既是看電影,也是難得的“社交”活動。銀幕前麵和後麵都坐滿了人。我步行兩公裏,去晚了隻能坐在銀幕後麵。看郭曖打公主,演員 用的是右手,我看到的是“左手”。


 


    在沒有“合作化”和“糧食統購統銷”以前,農民還是很幸福的。“土改”剛過,手裏有了蓋上“人民政府”鮮紅大印的土地證。作夢都想著,如何在“永遠屬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發家致富。“三畝好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是當時“農民夢”的主要標誌。正象有“美國夢”的人,希望有自己的“獨立”屋,可以在後院為所欲為。老百姓心向共產黨,相信“人民政府”。可惜“合作化”的一把大火,把農民視為命根的“土地證”燒毀了,擊碎了“農民夢”。阻斷了他們幾千年的謀生本能和習慣,造成“三年困難”,餓死了多少無辜可憐的農民。至今,每年還要發“一號文件”,解決“三農”。


    大約隻有那麽兩三年的時間,農民可以自由地做“農民夢”,有大量農閑。幹部,民兵,和群眾一起,自組戲班,登台唱戲。這有別於現在的“商業演出”,演員沒有天文數字“出場費”,完全是免費的自娛自樂。舉辦村莊,至多提供“免費午餐”。


    得最清楚,是在宣家大屋,第一次看黃梅”。當時隻知道強盜殺人,女人跑路,“南京水西門”,“上吊”告狀。這些“兒童不宜”的內容,幸好用戲劇程式表演。人“死”了,小玩童們就起哄,“假的”。解放初,農村舞台上很少有女旦,女一號“氏”由幾位男民兵反串。其中有我的舅父,還有我們村程繡庭。看到他們臉上抹著胭脂,學女人走路,唱著好聽的戲文,我雀躍不止。參加演出,鍛煉了他們的社交能力。我的舅父後來當了信用社會計,程繡庭則成了大隊書記,在位近三十年。我這個“小玩童”,由於四出看戲,見多識廣,比同齡人現得“早熟”。不怕生人,能言善辯,被大人稱作“老八刁(diao)”。至今,不知這句方言的確切含意和寫法,姑且用“音譯”。


 


    以後再看這曲戲,才知道”故事曲折離奇,生旦醜行當齊全,在黃梅戲中算是“大戲”,接近京劇。經名家吳瓊,黃新德,潘啟才等人重演,已在網上列入黃梅戲經典。”, 又名“桐城奇案”,說的是發生在桐城的真實故事。故事發生地,桐城大關“周莊”,已辟成旅遊勝地。與“孔雀東南飛”的潛山縣,相隔不過幾十裏地。悲劇性,可看性,”都在 “孔雀東南飛”之上。由於事件發生在清乾隆33年(1788),道光年間的“編劇”,讓劇中人都穿上明朝服裝,以免“侵犯隱私”。即便如此,由於劇中桐城知縣製造冤案,形象不好,”出台後,很常時間在桐城被禁演。故事中的王外,億萬富翁。生有一女,名叫王桂英。聘請落第秀才周明月私塾先生,教授詩琴書畫。王小姐出嫁,其父大講排場,以四塊烏金和一鐲為其陪嫁。金是家的無價之寶,驚盜賊。新婚之夜,盜潛入洞房,借新郎辭客進門將其害,盜走金。新郎家以是新媳桂英勾引奸夫所,告到府。桐城知,剛愎自用,將盜案辦成因奸殺人。私塾老周明月是王桂英唯一接觸過的男人,知對他們嚴訊逼供,屈打成招。王和周二人被打入死牢,鑄成冤案。幸好周明月家有氏,與丈夫恩,情深似海。從不認為丈夫會有“小三”,拚全力救。力證丈夫清白,案發當晚,丈夫在家同案共讀,無作案時間,如何殺人。以三寸金奔走南京水西門,苦求丈夫友,大“律師”吳天壽救夫。發誓一死,以求翻案。共同計定,向社會哭冤情,尋求“清官”。可惜那時沒有“網絡”,輿論有限,南京城內無官受理冤案。桐城知縣是督的得意門生,督不許重審。除師生情外,也不願“牽一發而動全身”,破壞“維穩”。於死刑已定,問斬在即,吳天壽無可施。要想翻案,必需抓到真凶。個人無法完成,隻有要求和逼迫“督”啟動重審。最後,氏隻得舍身,以死“驚天”。關於氏之死,版本甚多。真實故事是,氏第一次闖總督公堂,受仗責後奄奄一息,大“律師”吳天壽助在衙門口鼓架上自縊,頭發中藏有冤狀。因過於悽慘,現改成氏二次再闖總督公堂,不幸被杖氏死後,吳天壽挺身而出,護住氏屍首,不許毀屍滅跡,大凜然與高官抗爭。督在氏人命關天的力下,重此案,責令桐城現令限期追凶。氏犧牲自己,救了丈夫。周明月和學生王桂英得還清白,學生被判與老師為妻,劫後重生。故事告訴人們,不可張狂,“財不能露白”。“人在家中坐”,也可能“禍從天上來”。要救命,要靠賢妻和摯友。平時待老婆和朋友好一點。


   


    從八九歲開始,除了到何享堂上學外,我還肩負兩項任務。放學後和假期,放養大黃牛。由於家中“窩居”,必需每晚出去借宿,方言中稱為“搭歇”。放牛時,“牧友”兼室友們,也在一起“搭台唱戲”。那是真正的土台,用一塊塊草皮壘起來。插上兩麵小紙旗,在空曠的野外,盡情的吼。吼累了,就光著屁股到河裏遊泳,學習“狗刨”。


 


    魯迅先生在“社戲”中說,他十一二歲時候到外婆家,所第一盼望的,是到趙莊去看戲。“社戲”是一篇懷舊的抒情美文,充滿了溫情和鄉愁。 都說人可以“返老還童”,我真希望有一天再做回“小玩童”。


所有跟帖: 

童年的故事難忘。 -加州花坊- 給 加州花坊 發送悄悄話 加州花坊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17/2013 postreply 23:02:0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