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玩童(二) 何享堂

來源: 宜城漁翁 2013-09-16 10:09:0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7486 bytes)

小玩童(二) 何享堂


    解放初期,許多農村小學都占據祠堂,享堂,廟宇做為校舍。那些都是當時中國農村最好的建築。高大,亮堂,空闊,夏天很涼快。鄉裏開會,也借用祠堂做“大會堂”。葉家祠堂,朱家祠堂,方家祠堂,範家祠堂,在我老家都曾經是地標建築,很有名。特別是朱家祠堂保存完好,裏麵有兩棵大桂花樹,花開香飄十裏。葉家祠堂尤其熱鬧,是行政和商貿中心。後來,不知何故,祠堂,享堂,廟宇都被拆了。這幾年,在原趾上新建的何家祠堂,位於三雅寺大湖邊,成了著名景點。江西婺源的“江氏宗祠”,更是“龍生水起”。祠前有一副對聯,就差一點把“江氏宗祠”說成故宮了。


    我就讀的第一個公立小學,叫韓嶺小學,就是占用了“享堂”。


    享堂,或稱祖堂。是安置祖先像牌,祭享之地。也指禪林中安置祖像及其牌位之堂室,又作堂。 目前國內保存與複建較為完好的享堂,是李章享堂,位於合肥市合裕路南側。2003年修複建後外開放。修複後的享堂占地13000多平方米,建築麵近3000平方米。享堂”成了 韓嶺小學以後,“祖之像牌”早已拆除。高大的屏風,又叫“戶壁門”,卸下來,用磚頭架起做課桌。裏邊隔成大間用做教室,小間為老師宿舍和辦公室。披廈,亦即廂房,改做老師廚房。這座典型的明清建築,青磚到頂,白簷大瓦,虎踞龍盤。後來被拆,用享堂的木料磚瓦,建成“現代化”小學,卻常有“危房”之虞。


 


    享堂離我老家“馬莊”一裏地,上學經過胡店和茶園兩個自然村,沒有塘堰,方便又安全。1949年下半年到1950年上半年,我斷斷續續念過“私塾”,師從何聲琴老師。相當於上過學前班,1950年9月,在“享堂” 讀一年級,很快成為“尖子”。語文老師是何英儒,人稱大何老師。1951年,享堂和馬莊,被劃歸兩個鄉,邊界就在馬莊和胡店之間。我和馬莊幾個孩子,隻好回到更小的“村學”上二年級。這個學校隻有兩名老師,一個班,掛名為某小學“分部”。教語文的是我的“私塾”老師何聲琴,教算術的是村裏會計汪恕平。由於學校太小,家長們擔心誤了孩子,這個“分部”隻存在了一年。


 


    1952年9月,我們又重返“享堂”讀書。其時韓嶺小學已是一個頗具規模的完小。從一年級到六年級,人數成寶塔形分布。我本來應讀三年級,開學時,教導主任何佳波老師對我進行測試,告訴我直接跳讀四年級。因與同村一名同學重名,何佳波老師為我改了名,我就有了現在的名子。三年級和四年級兩個年級,共用一間教室,分時段上課。何佳波老師與同校老師自由戀愛,重組家庭。後於1960年,在高河鄉太極小學逝世。老師的三個孩子,雪玲,梅生和喬生,都是我兒時在享堂的玩伴。記得學校買了一隻玩具船,鐵皮製的。把裏麵小油燈點著,加熱兩條小鐵管,向後噴水,船會在水麵上自行。我們幾個在小水坑裏開“小火輪”,玩得不亦樂乎。


 


    第一次學到“AA製”,不是在美國,而是在享堂。何佳波老師和何則平老師,有時“打平夥”。兩人出相等的錢,到我三叔小店買點豬肉,找人做好了,兩人共餐。“打平夥”是典型 “AA製”。有一天下雨,他兩人又要“打平夥”。這次是“打賭”,誰輸了誰付全資。我是他倆的學生,他們就“賭”我是在家學習,還是去玩了。結果推開門一看,我正趴在水缸蓋上寫字。何則平老師輸了,還不服氣。


 


    1953年7月,我八歲,在韓嶺小學讀完了四年級。這所完小,這一年被降成初級小學。沒有了五六年級,必需重新擇校。最近的代店小學離家兩公裏,家長認為我太小,不放心。反正在哪兒都是讀書識字,韓嶺小學離家一裏地,方便,再讀個四年級。在四年級“複讀”一年,主要是玩。這一屆四年級有八名學生。還能記起的有,何振鈿,何聲玉,何秀華,袁炳根,趙和旺,楊善權。   


    享堂,這座典型的明清建築已淹滅在曆史中,故地難尋。當我還是小玩童的時候,曾在這裏讀書識字。享堂和韓玲小學,在我腦海中留下了深深的記憶。


 


 


    


所有跟帖: 

謝謝分享!兒時的記憶最珍貴。 -費嘉- 給 費嘉 發送悄悄話 費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17/2013 postreply 11:04:2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