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剛剛去你姐那裏搬過來,你看這樣行不?

回答: 聽聽周傑倫-告訴我們什麽一星星2013-05-08 16:32:49
看深夜檔的中央台。

   敢於把節目放在深夜,足見編導對節目本身的信心。撒貝寧的《開講了》,活潑、灑脫,少有說教,滿座的80、90後,青春氣息洋溢,有可看性。

   4月30日《開講了》的主講人是周傑倫。

   十多年前,看過一次周傑倫的演唱。彼時,他在年輕人中已是很有名氣,我們這種中老年人,還不大了解他。

   舞台上出現一個小夥兒,頭上紮著白毛巾,阿寶那種紮法,活脫像是“偷地雷”的,嘴裏含混不清地“哼哼哈嘿!”,身後一群伴舞的,同樣打扮,我鄰座的小夥也使勁地來回扭動身體,“快舞動雙節棍!”

   聽不明白演員唱的是啥,搞不明白聽眾激動個啥。老實說,初次見識周傑倫,沒有興趣。

   06年,周董的一曲《千裏之外》讓人耳目一新。

   費玉清和周傑倫,怎麽就搭在一起了,還別有味道。

   費玉清永遠都是一身西裝,連顏色都不帶變的,領帶規整,一直勒到喉結,所有的紐扣一顆不少地扣好,發型永遠不變,台型也永遠是那樣揚起下巴,麵帶笑容,除了舉起右手,踮起腳跟,沒有別的動作,聲音清越透亮,悠揚動人。

   周傑倫正相反,幾乎不穿西裝,即使穿也不扣一顆紐扣,領帶即使帶,也要拉得鬆鬆塌塌,不穿重複的衣服,身上滿是零件,叮叮掛掛,頭發可以染成白一簇黃一簇,長一簇短一簇,少有沒有跳動的表演,跳得你心動過速,聲音的含混是人皆知,不看歌詞任誰都休想聽懂。

   二人反差之大像是在說書,戲劇性的反差。但二人首次合作,一曲《千裏之外》大獲成功,以《千裏之外》為主打歌的《依然範特西》06年創下銷售360萬張的記錄。

   何以為是?

   靜靜地聽一聽《千裏之外》,你會發現,那個成功是必然的。

   首先,歌詞寫得極棒,講述一對年輕戀人無奈分手,天各一方的“太遙遠的相愛”。沒有直接白話,留給人想象的餘地。曲也譜得好,敘述部分快節奏的R&B,抒情的副歌得以動情舒展。

   關鍵是兩位歌者相得益彰。

   費玉清代表了一個時代,那個時代的思戀是“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喲”,是“想給遠方的姑娘寫封信”,是“我有一簾幽夢,不知誰能與共”。費玉清的清亮悠揚所演繹的《千裏之外》正好表達那種悠悠的暗暗的思戀,情深意長。那是一個中年人對遙遠過去暗自神傷的回想。

   周傑倫代表的是另一個時代,這個時代的愛戀,熾熱、無拘、直接,是“你是電,你是光,你是惟一的神話”,“你存在我深深的腦海裏,我的夢裏,我的心裏,我的歌聲裏”,“愛是你我用心交織的生活”。周傑倫用他特有的含混聲音問道:“你是否還在?”,很是動人,表達的是年輕人在愛戀中的猶疑,糾結,不用這種聲音,表達可能都不夠準確。

    於是,費玉清的歌迷,30歲到60歲,通過《千裏之外》,接受了周傑倫,周傑倫的歌迷15歲到40歲,又接受了費玉清。皆大歡喜,唱片大賣,大獲全勝。

    不想說是周傑倫開創或是引領了流行歌曲的一個時代,應該是時代到了那個口上,人們有一種情愫,一些感動,不同過往,需要一個適合的形式去宣泄,而周傑倫的歌曲,周傑倫的形式,正好迎合到人們的需要,引起年輕人的共鳴、感動、關注、喜愛,乃至擁戴。

    文革中人們聽了太多樣板戲,語錄歌,打開國門後湧進了鄧麗君,鳳飛飛,之後又是東南風,又是西北風,又是搖滾,又是爵士,這個時候人們忽然想起了中國風,周傑倫的中國風恰逢其時。之後的《青花瓷》,《菊花台》,都得人氣。

   對周傑倫為代表的的新生代歌手和歌曲,年長一些的朋友,常常不能接受,說是“太難聽了”,“一點不含蓄”,“以前的歌多好啊”,沒錯,好歌是屬於那個時代的,屬於那個時代的人的。時代的更迭,人們的情感也有了變化,音樂要表現這種變化的情緒。比如,七八十歲的人唱“天上飄著些白雲,地上吹著些微風”,他說是太好聽了,而我們唱起來總是有些牙酸。

   

    周傑倫在北大講堂上侃侃而談,每說一段,就自己給自己加一句“對!”,以方文山沒上完小學的優美歌詞,以周傑倫沒上過大學的演講,讓滿座的男生眼裏寫滿敬慕,滿座的女生眼裏寫滿愛慕。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