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閑畫: 外婆是我人生明亮快樂的燈塔-轉載

來源: 加州花坊 2013-01-09 09:14:3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5555 bytes)
這是朋友的博客文章,我很喜歡她們一家三口的對話方式,文章也很有嚼頭,滋味很濃。

《燈塔》曉翀14歲作品

水彩畫32x26cm

聊閑畫: <wbr>外婆是我人生明亮快樂的燈塔

女兒:

媽媽,當你做事遇到失落的時候,你首先想到的是誰?

母親:

我的外婆。

女兒:

為什麽是她?

母親

你畫這幅畫的時候,她還活著,過了兩年她去世了。

女兒:

那就是2002年。

母親:

當時,醫院的診斷書上寫著:無疾而終,享年96歲。我的外婆就像你這幅畫中的燈塔,在我情緒最低落、心中最暗淡的時候,她的形象和話語就會在我的心靈裏出現。她的音容笑貌仿佛就是光芒,它給我溫暖和力量。

女兒:

記得你曾經告訴我,她不會讀書,也不會寫字,也沒有上過學校。

母親:

用我們現在的流行話語來描述,她就是一個文盲農婦。用她自己的話來說,“我是一個睜眼瞎子。”然而,在我的心中她卻是一個英雄。

女兒:

媽媽,我想你外婆說自己是睜眼瞎子,指的是不認識文字吧?

母親:

你的腦子還挺靈的,就是這個意思。關於她的故事,有許許多多。我會慢慢地跟你講。我外婆出嫁時才19歲,她告訴我,結婚的那天才第一次見到自己的丈夫,這門婚事是她爺爺安排的。爺爺對她說,夫家是書香門第,未見麵的丈夫年18還在讀大學,他是國立中央大學法律係的高才生。因為他母親剛去世不久,家裏需要衝喜。

女兒:

什麽叫衝喜?

母親:

在中國的傳統習慣裏,家裏剛辦完喪事,接著就辦喜事就叫衝喜。是平衡家裏氣氛的一種方式。

女兒:

改變悲涼環境,引進喜樂氣氛。我明白了。

母親:

敲鑼打鼓、嗩呐聲聲,迎娶新媳婦就是一件特別喜慶的事情。我外公的爸爸,我應該稱呼他太外公。如今有100年曆史的宜興扶風小學前身就是他創辦的私塾學堂。他也是當地的一位秀才中醫,中年喪妻的壞消息在鄉間的小路上傳開了,善心的媒人把我太外公引見了我外婆的爺爺,是上天恩賜的緣分把兩個素不相識的年輕人結為夫妻。

女兒:

媽媽,我記得你說過,你從來沒有看見過你的外公?

母親:

嗯。日本軍人侵略中國,我的外公在逃難中傳染到肺結核病毒,36歲就病死了。人們說世上最不幸的人是:中年喪偶,老年喪子。然而,我的太外公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人間最悲哀的事情他都遇到了。我的外婆成了寡婦。當年,我媽媽才11歲,她下麵有四個弟弟,其中最小的弟弟才三個月。14歲的哥哥在逃難中失散了。

女兒:

媽媽,我不能想像,他們在鄉下是怎麽生活的呢?你外婆還是小腳。

母親:

外婆告訴我,如果沒有她公公的幫助和鼓勵,她真的不知道自己會做出什麽愚蠢的事情來,因為好心的人們都願意來領養我的舅舅們,她們勸我外婆改嫁。公公認為,人的命是由天定的,也就是說一個人生在何家不是由你來選擇的,但是,人的運是可以改變的,也是可以選擇的。他感謝蒼天,萬幸的是雖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但是眼下有這麽多孫兒,他感到欣慰。他對我外婆說,“我的命不算差。我看好這些孫兒們,他們將來都是個個有出息的。天無絕人之路!”

女兒:

天無絕人之路,意思是總有辦法。可是,他們的辦法是什麽呢?

母親:

我的太外公知書達理,豁達的人生觀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的外婆,我外公的棺材還沒有下葬,就有病人家屬上門央求我太外公出診,他不推辭。不管是雨天還是黑夜,有病人需要他診治,他都會前往。直到有一天,他不小心跌斷了大腿躺在床上再也沒有站起來。他入土那天,方圓一百裏內曾經得到他醫治過的病人和家屬500多人不約而同去替他送葬。

女兒:

我想他的治病的本領一定很高。

母親:

從我外婆的言談中知道,是他善良的醫德獲得了人們的崇敬,他對病人和藹可親,不分貧富貴賤。但是,在收費的時候,他常常是忙碌了一天,回到家裏手裏隻有幾個銅錢。他非常不好意思地對我外婆說,“我不能收他們的銅錢啊,他們太貧困了,吃了上頓就沒有下頓。家裏的糧食都給當兵的和日本人拿走了。”

女兒:

他常常不收人家的錢。你外婆怎麽說?

母親:

我外婆說,公公給她開了一貼驅散精神憂慮的最佳處方就是“忙碌”。她看到他雖然掙不到什麽錢,但是他依然是病人有呼必應,忙碌地奔走在鄉村。晚餐的時候,他會給我外婆講用什麽樣的方法讓病人很快恢複健康的故事,他非常喜樂。

女兒:

哦,忙碌是最佳處方。

母親:

對。我外婆說,孩子肚子餓了就哭,是他們的哭聲喚醒了她的責任,她是孩子的娘,這是老天賜給女人的名字。一天24小時,她除了每天睡4-5個小時外,其餘的時間都在忙碌,她根本沒有閑暇的時間去想自己沒了丈夫的憂愁和痛苦。春天忙著在田裏播種糧食和各樣蔬菜瓜果,夏天的清晨,她4點半就起床了,趕到桑園裏去采摘桑葉,然後把滿滿的幾筐桑葉背回家喂養蠶寶寶。秋天忙著收割水稻,養秋季的蠶,然後修剪桑樹準備過冬。一年四季,家裏還養著一群動物,有兩隻豬、一窩雞、六隻兔子。

女兒:

這麽多事情要做,她怎麽可能忙得過來呢?

母親:

每天三餐必須要做,孩子們等著填肚子。喂養動物,洗衣縫補,清潔衛生,這是最基本的家務。她還要照料家中的十幾畝田地,每年的口糧都在那裏。我外婆一個人不可能做完這麽多事情,她就想出招來,請人來承包土地,收獲的糧食與承包人三七分成。

女兒:

其實她是在經商,同時又在做管理。

母親:

是的。秋天收獲季節,她還要招兩個鍾點工幫她搬運做雜活。從春天開始,幾乎每天晚上,她都要在油燈下紡紗織布,為過冬的孩子們做棉衣棉褲。

女兒:

你不是說她沒有錢,紡紗材料哪裏來?

母親:

用蠶繭換來的錢再去買棉花,如果蠶繭賣不出去,她也會用蠶絲織綢布。她會種糧食,種蔬菜瓜果,會刺繡做衣,會做鞋,會打毛衣,會研製醬菜,會釀酒熬醬油,會做糕餅點心,會包粽子,會養蠶和家禽,會談生意做買賣,會撫養孩子。我和一個表弟、一個表妹也是她撫養長大的。

女兒:

媽媽,你的外婆太了不起了,在我的眼裏她絕對是英雄。

母親:

我小時候還聽到她背誦過一些《易經》和《佛經》的片段,可惜當時我一句也聽不懂。我出生一個月後,就由外婆撫養,我跟外婆共同生活的時間超過20年。直到我自己做了媽媽後,才明白一個道理:不是因為我外婆有多麽堅強,而是在現實生活裏,她肩上背負的責任太沉重,讓她根本沒有時間去想那些憂傷愁苦的事情。用她的原話:我是孩子的娘,沒有退路。

女兒:

媽媽,我覺得那些田地幫了你外婆的大忙。

母親:

那當然。很多詩歌裏,把大地比作母親,它撫育著世上的兒女。因為,我們活著的人吃的穿的用的,哪一樣不是來自大地?說到我外婆家的田地,很有意思。我外公臨死前對我外婆說,“孩子的娘,你隻要信我的話去做,將來你一定會過上好日子。我們家有十幾畝地,這些田地不是讓你留著等兒子長大後娶媳婦的,而是給孩子讀書派用場的。你一個人不但要養育好這些孩子,還要讓他們個個去上學。”我外婆焦急地問,“你走了,扔下我們,家裏哪來錢供孩子們去上學呢?”“把田地賣掉,錢就有了。孩子有了知識和能力,他們才會有出息。孩子的娘,你信我的話不會有錯,你的後半生一定會過上好日子。”說完這番話,我的外公就一直咳嗽吐血。在黃昏時刻,他的眼睛再也沒有睜開。

女兒:

他死啦?

母親:

我外婆說,“他就這樣平安地睡著了,他的身體慢慢地變涼變涼,死了。他隻有36歲。當時不知為什麽,我一顆眼淚都流不出。我的腦子裏一片空白,好像天塌下了。”

女兒:

後來呢?

母親:

後來,我外婆為了讓舅舅們和我媽上學,她真的把家裏的田地賣掉了,最後隻剩一個零頭。村子上的很多人不理解,他們問我外婆,將來兒子要娶媳婦怎麽辦?

女兒:

你外婆怎麽回答人家?

母親:

她說,“我的能力太有限了,隻能照顧好眼前的事情,以後的事情以後想。”我外婆完全是按照我外公的遺囑在做事,絲毫沒有猶豫過。我外公是一個憂國憂民有思想的知識分子,他曾跟朋友一起創辦過鄉村小學,憑自身的聰明才智他也考上過國民黨的區長,還當選上國民政府的地方參議院副議長。所以,我外婆確信我外公有遠見。

女兒:

再後來,你的舅舅們是不是個個都像你太外公說的那樣有出息呢?

母親:

我的舅舅們有兩個是會計師,有出使歐洲的高級外交官,有大型國營企業的廠長,有國防科研所的所長,我媽媽當過地方政府的父母官。我非常為外婆而驕傲。她的勤勞和信心成就了她做娘的職責。

父親的聲音:

工作療法,是心理治療中的一個術語,意思是工作可以成為治病的靈丹妙藥,因為工作對神經有鎮定作用。任何一個思維正常的人,想在同一時間裏思考兩件或者兩件以上的事情,都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可以說,“憂慮”是一種有時間來享受的高級“奢侈”品。

所有跟帖: 

母親是第一個老師, 是最偉大的。 -SINEAD4273- 給 SINEAD4273 發送悄悄話 SINEAD4273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0/2013 postreply 06:41:3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