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軍談中國2013年危機
2011-9-27
(李佐軍博士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
經濟方麵的原因引發這場危機爆發的可能性有兩個,一個是房地產泡沫破滅,另一個是地方債務危機。當然這兩個問題是相關聯的,我重點從第二個角度跟大家說起,地方政府的收入來源主要有兩大塊,一塊是工商業稅收,最近一段時間以及未來一兩年,因為很多的中小企業民營企業不太景氣。有些地方政府的工商業稅收要相應地減少,第二塊收入來源是賣地收入。從今年開始,很多地方政府賣地已經大規模減少,是前幾年的50%,甚至30-40%。前幾年都是我們開發商求著政府給地,最近有一段時間開始流行政府問開發商,你什麽時候來買我的地。為什麽?因為他們已經麵臨收支缺口的壓力,北京市一年土地儲備的貸款2500億,這裏麵的利息支出壓力就非常大, 光朝陽區一個月的土地儲備貸款利息支出就1000多萬。如果土地賣不出去的話,收支平衡就麻煩了。所以工商業稅收的減少,以及土地財政收入的減少,有很多地方政府承受著很大的壓力。支出呢,反而是增加的,兩大塊支出,一大塊是通常的支出,從國家層麵來講,是國防支出增加,部隊的工資增加,南海、航母都需要增加投入,從地方政府來說,基礎建設還要大規模向前推進,3600萬套保障房建設需要政府支出,加強社會保障兩個全覆蓋需要政府支出,加強水利設施建設需要政府支出,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需要政府支出,不惜一切代價維護社會穩定需要政府支出,所以支出的壓力非常大。另一塊,之前沒有的,現在有了,那就是集中還款期的到來,還本付息的壓力的到來。前幾年,四萬億的投資,天量的信貸投放,當時很瀟灑,但那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是要還的,從今年下半年開始,還款期就開始到來了,明後兩年要還的有4.6萬億。為什麽最近雲南公路、上海的城投和我們長沙的公路等等,開始顯示出一些問題,實際上這隻是冰山一角,就是因為大規模的集中還款期到來與收入流不對稱造成的巨大壓力,那麽隨著時間的推移,到2013年前後,有一部分地方政府可能要破產,當然,有軍隊,把槍杆子往這裏一放,誰說政府破產?政府就不破產了。破誰的產?破銀行的產,錢來自於銀行,銀行的錢來自於哪裏?來自於廣大企業和老百姓,是破他們的產。這就是財政金融的係統性風險,這是第一個經濟方麵的原因,引發危機的原因。前一個房地產泡沫破滅可能帶來的危機因時間關係不展開。
第二個原因是外部的原因即國際的原因,前幾年我們國內經濟高速發展,其中有一股重要力量,就是大量的國際熱錢流入中國,支撐了我們經濟的泡沫生成,熱錢是趨利性的、投機性的,說來就來,說走也可以走,他主要取決於不同地區的投資的回報利潤。之所以現在還留在中國,因為這幾年中國經濟一直維持高速增長,這些投機的回報還相對比較高,但是中國經濟在往下走,中國的風險在逐步顯現,有一些國際組織開始猖狂做空中國概念股。美國經濟現在緩慢複蘇,美國美元有可能出現升值,美國也還有可能加息,所以這些國際熱錢在某個時候有可能會大規模的撤出。這會造成我們中國經濟泡沫的破滅,這是我們中國政府不好應對的。
第三個原因是政治方麵的原因,在中國一定還要有政治經濟學的視野。為什麽說2013年,因為2013年政府換屆。在政府換屆之前,本屆政府在最後一年任期之內,最高的指導思想就是不出事,不惜一切代價維穩,維護經濟的平穩發展,這就是最主要的事情。
對下一屆政府領導來說,麵臨一個抉擇,兩種選擇。一種選擇,把泡沫再接過去,再精心維護,那麽他會維護到什麽時候呢?最遲能維護到2015年,或者2016年,那麽那個時候就是一場更大的危機。那個時候爆發的危機的責任在誰,誰也說不清楚,這是一種選擇。第二種選擇,不接這個泡沫,上台之後很快讓這個泡沫給破掉。破掉之後,首先會帶來一段時間的痛苦,但對於新的領導人來說是好事,因為責任很清楚,不是他們造成的,是前麵造成的。其次,在泡沫上跳舞跟腳踏實地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泡沫破了之後他可以腳踏實地了。再者,新的政績比較容易上來,因為起點一下降低了,泡沫破滅之後的政績是比較容易做起來的,否則在起點很高的時候再往上走是很艱難的。一般來說,新的領導上台,在前麵三五個月,出於政治上考慮,都要繼承發揚肯定慎重,而在三五個月之後,就開始逐步暴露前一任的一些問題,顯示自己新的思路新的舉措。一個企業換個新的董事長,也都如此。所以為什麽說經濟危機可能是2013年,最可能是2013年7、8月份(下半年)。
第四個原因,短中長三個周期的穀底可能疊加。短周期就是三五年的周期,目前這個周期的經濟正在往下走,到明後年可能到穀底。中周期就是九至十年左右的周期,大家想想1949年、1957年、1966年、1976年、1989年、1998年,每十年左右一般是要折騰下去的,那麽從1998年到現在已經有十多年了,應該來到了。本來08、09年應該是要發生的,但後來因為政策把它推後了,但不能推得太遠。還有長周期,60年一甲子的周期,他們算易經的周期也到了。所以,2013年前後,中國可能要爆發一場經濟危機,經濟危機的表現:部分中小企業破產、部分銀行破產、部分地方政府破產,這是我們下一步要麵對的這麽一個狀況。
同時十二五期間前後,可能還會爆發一場社會危機。因為經濟危機的爆發,可能同時引發社會問題,目前,積聚下來的多種社會矛盾激化或爆發也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貧富差距是怎麽拉大的?
第一個渠道,稅收,90年代中期以來,我們加強了政府對經濟的調控加強了征稅,優先是保障國稅,我們政府的稅收年年保持20%-30%以上的超高速增長,兩倍三倍於GDP和城鄉居民的收入增長,我們很多政府就把這個作為政績津津樂道,我們的GDP可能有點水分,但是財政收入可是真金白銀。這說明什麽問題?說明我們政府與民爭利達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早早就該減稅了,財稅收入差距拉大不僅是各階層的差距拉大,還有政府與企業、民眾的收入差距拉大。現在政府控製的財富太多了。
第二個渠道,投融資的傾斜,在這次反危機的過程中,4萬億的投資,超天量的信貸投放,投到哪裏去?主要投向地方的投融資平台和大型企業,廣大的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廣大的創業者拿到的比例比較低,就造成了財富、尤其是財產與收入的進一步拉大。
第三個渠道,壟斷行業,壟斷造成的收入差距拉大,電信、電力、石油、石化、金融,壟斷行業憑借壟斷特權獲得超額利潤,有的壟斷行業的收入是我們一般競爭性行業收入的十幾倍。
第四個渠道,土地收入分配不合理。我們有兩種土地所有製。一個是城市國有,一個是農村集體所有。農村集體所有呢,這是憲法規定的,他實際上是個假的,所以當土地用作農業生產用途的時候,他才是集體所有,隻要這個土地要變現,要搞開發,在這個過程中恰恰產生大量的土地增值稅,但廣大農村農民集體隻能拿到10-20%,70-80%被各級政府、開發商拿走了,所以為什麽我們城鄉貧富差距那麽大,為什麽我們中國農民總是比較窮呢,在西方國家農民隻要有土地,那他一定是中產階級。
檢驗我們是否真心實意解決三農問題,關鍵在於我們能不能解決兩件事:第一,給不給農民土地所有權;第二,允不允許農民成立農會。前者是農民最大的經濟利益,後者是農民最大的政治利益。但這兩個,我們是不敢的。如果我們把土地所有權給了農民,或農民集體,我們政府的土地財政就轟然倒塌,地方政府一半以上的收入來源沒有了。所以,就造成了城鄉貧富差距。
第五個渠道,高房價造成的貧富收入差距拉大。高房價是收入再分配的一個機製和平台。我們有些老百姓一輩子積累了很多錢,想改善住房條件,高房價把祖宗三代積累的錢一掃而空,把中產階級一下子打回原形去,那錢到哪裏去了呢?到各級政府、銀行、開發商那兒去了。
第六個渠道,中國的股市,按吳敬璉說的是,連賭場都不如的地方。那麽在股市上,中國股市誰掙錢?信息不對稱的掌握信息的那一方是掙錢的。誰掌握信息呢?上市公司、證監會、基金公司的高管。至於那些不掌握信息的廣大的散戶要掙錢是不正常的,不掙錢是正常的,80-90%都是賠錢的。所以股市也是一個財富重新分配的一個平台。
除了以上六點之外,我們老百姓手裏還有錢,他們把這些錢存到銀行裏,但是通貨膨脹讓這些錢實際在貶值。通貨膨脹的實質是通貨過剩,那麽發鈔的權利在政府手上,多印鈔票的過程也就是讓你的票子變毛的過程,這也是一個財富的重新再分配。貧富差距怎麽拉大,通過這些渠道把他拉大的!有一次有一個小夥子跟我說,2000年前後,我一個月兩千塊錢,現在一個月3800塊錢,現在的3800塊錢的購買力還不如當初兩千塊錢,因為通貨膨脹。
不僅如此,在2000年前後沒有新三座大山:買房難,看病難,上學難。現在新三座大山壓上來了,使得我3800塊錢的可支配比重大幅下降,所以請問李老師,我的生活水平是上升了還是下降了?他說的是事實。
但是這十年我國經濟確實一直保持高速穩定發展,這就是現在為什麽很多人對現在社會不滿,有些人一上網,內容都不看,隻看到標題就罵娘,他為什麽罵娘?他有情緒了,覺得社會不公,所以為什麽要爆發一場社會危機。經濟危機的爆發會引發社會危機,那麽這個危機也有可能與經濟危機相伴隨爆發。
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的爆發並不意味著昏天暗地,我們要用曆史的眼光去看。人有旦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經濟發展有周期性波動,這很正常,我們經過這麽多年的高速發展,是該歇歇的時候了。暴風雨過後又是一片彩虹,所以到2013年爆發一場經濟危機是一件好事,為我們長期發展贏得了機會。同時通過這場危機可以倒逼我們的轉型和改革,所以即使經濟危機發生也沒什麽可怕的。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ZT)李佐軍談中國2013年危機
所有跟帖:
• 謝謝轉載,其實哪裏都麵臨著問題, 地的問題太大了。 -加州花坊- ♀ (0 bytes) () 11/17/2011 postreply 18:44:53
• 謝謝轉文,冷靜看待現實有好處.同時也得想我們自己在這個社會裏如何行事為人. -苗青青- ♀ (0 bytes) () 11/18/2011 postreply 0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