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逼停了散熱風扇,那隻能說明熱傳導和散熱效果改善了,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散熱風扇呈間歇狀啟動,啟動瞬間轉速高達3000轉,然後隨著溫度下降逐步降至2500轉左右,根據CPU的占用程度風扇偶爾會停歇,瀏覽網頁情況下多會維持在2500轉,前文說過低於2400轉風扇噪音明顯減小,還有什麽辦法降噪嗎?
方法一:開通風孔,改善冷熱空氣對流達到降溫減速減噪。
直接在風扇進風口處的底蓋上開了個窗戶,這樣冷空氣可以直接由此吸入,代價就是破壞了原來的空氣對流,但CPU散熱效果驚人的好,負麵影響可忽略不計。
窗戶開的有些偏,原因是右上側的支撐腳礙事,不過雖然有點偏,效果還是杠杠的。
原來大多數2500轉的時候現在幹脆全停了,瀏覽網頁情況下風扇停歇和運轉周期比大致為5:1,雖然散熱改善了,但是這種短周期性風扇啟動噪音與停轉時的靜音對比更加明顯煩人,怎麽辦?
方法二:雙電壓風扇供電,一組為常熱低電壓供電【3V左右】,一組為原廠溫控供電,這樣無論冷熱風扇開機即低速低噪運轉,並保留原溫控供電,99%的時候低速低噪散熱,當需要快速散熱如視頻或其它CPU占用100%時會疊加上電腦溫控供電。
永遠停轉目前是不可能的,這個循環永遠是逐漸變冷->風扇逼停->逐漸變熱->風扇啟動->逐漸變冷。。。,把轉速打下來使之始終維持在一個較低的轉速是有可能的,最好是始終保持在2000轉以下那就更好了,因為這個轉速的噪音基本能和白天的環境噪音相當,也就是說白天基本聽不到了。
筆記本風扇多是5V電壓,於是在左側的USB處飛線取5V電壓,然後串接一枚40歐姆3W的電阻,將這個電壓並接疊加在原來的風扇供電上,這樣任何時候風扇都處於3V左右的降速運轉,而如果CPU占用增高需要強製大量散熱,原來的溫控就會由電腦自動按需提供高於3V低於5V的供電,平時CPU占用不高的情況下永遠都是低速低噪運行。
沒敢在這麵焊接,直接焊在USB針腳上的5V取電線。
風扇黃色為信號線,紅色“+”,灰色“-”。
效果不錯,現在絕部分時候轉速恒定在2300+/-50轉!
打開一個油管視頻即使是CPU 40%-50%的占用,轉速依然保持在2280轉,而CPU溫度才40度左右。此時電腦溫控供電實際為0電壓,電腦溫控供電需要CPU溫度高於45度。
以後有空再搞幾個60,80,100歐姆的電阻分別測試一下,希望找到最佳的CPU溫度和轉速平衡點阻值。
+++++++++++++++++++++++++++++++++++++++++
+++++++++++++++++++++++++++++++++++++++++
前些日子閑著無聊又作案一起。
這個HP本簡直了,必須全拆才能打孔!
全套散件。
就為了打這幾個孔,雖然很醜但很有效。
瀏覽網頁99%的時候為2300轉!增加的通風口不僅降低了吸入性風噪,而且改善的空氣流動使之更易於降溫,所以靜音效果非常明顯。
有空準備把這台的風扇串接一隻二極管【大致能降壓0.7V】,大概率能將轉速下壓到2000轉附近!
2020/7/5更新:
風扇在2300轉的噪音大致相當USB機械硬盤盒內硬盤旋轉的噪音級別
相同大小的風扇,轉速越低噪音也越低但散熱減弱,所以要麽持續改善散熱效率,否則一味追求低速,CPU溫度將不得不被推高,而這又會導致溫控供電介入後轉速反而增加,為此需要在風扇電阻降速與CPU50%占用時保持40度+/-5度之間平衡考慮取得最佳值。
比較理想的情況是改善並增加CPU額外散熱,如使用熱管導走熱量或加貼純銅鰭片散熱,分擔原來的風扇散熱量,這樣就能進一步降低轉速而不至CPU溫度上升。
這個星期要有國內朋友來加,給我捎了些電腦散熱的裝備材料,未來有空的話再折騰,目前靜音狀況良好,噪音相比原來成數量級改善,進一步折騰純屬挖掘靜音潛力的手工實踐,切不可以時間材料性價比來衡量。
2020 July 22 更新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熱管,純銅器及靜音風扇等。
開幹中。。。
圓鋸模擬銑刀開槽。
粗磨。
在平整的玻璃上使用400目及2000目水砂紙精磨接觸麵。
增加一條熱管散熱通道,導熱矽膠固定。
風扇供電再串接二極管一枚。
熱縮管絕緣包紮。
效果:
50%-60% CPU持續加載如油管720視頻,CPU溫度均在45度以下,轉速基本恒定在2160RPM
一般網頁瀏覽的CPU占用平均15%~30%,轉速維持在2100-2160RPM。
也許再串接一隻二極管,低轉速可以到2000RPM以下,過低的電壓風扇可能會無法啟動,有機會再測試,先運行一段時間看看,由於增加的散熱途徑使CPU溫度在常規使用時均低於45度,風扇均處於低速運行,靜音效果逐步提高。
備注:
降速電阻:2W~3W 20~40~60歐姆或可調電阻
減速二極管:矽二極管可降0.6V~0.7V,鍺二極管隻能降0.3V~0.4V,電源正極接二極管正極。
純銅導熱好於純鋁,純鋁的熱容高於純銅。
增加熱管通道利於散熱,可為風扇減速提供更多潛力。
風扇電壓都有啟動最低值,低於此值風扇無法啟動,所以切勿玩極生悲。
2020 July 25更新
改造另外一台惠普筆記本,這個本出了保修期不久就壞了,兩個硬盤接口均不能識別硬盤,原以為時硬盤線可能有斷針,買了根原廠的硬盤接口線試運氣,結果當然是打了水漂,後來拆了光驅用光驅硬盤盒總算在WIN10下能安裝並啟動係統,速度沒有板載的硬盤接口快,但仍好過外接的USB2接口速度,上網看視頻還是妥妥的。
反正就是一個廢本,所以肆意折騰。
這個本要拆卸風扇或清理散熱鱗片非常不友好,需要完全拆卸下主板。
準備在這兩個位置增加兩根熱管加速導熱。
灰黑色為導熱矽膏,白色為導熱矽膠,
壓製幾小時以便固定。
兩個藍色發泡膠條塊為底殼與熱管間隙填充物
實測效果:
相同轉速溫度下降2-3度,降溫不太明顯的原因可能和接觸麵導熱一般有關【已更新了新的導熱膏】,還有一個可能就是AMD芯片核心溫度相比英特爾的要高,但被動散熱能力已盡力了,加裝更多的導熱通道在較低的CPU占用的情況下降溫效果並不明顯。
除非環境溫度較高或CPU在80%·100%的持續占用情況下,這種改造的效果會比較明顯。
既然導熱已近極限,下一步就是風扇降速,爭取降至2000-2100轉那就圓滿了。
2020 July 28
今天使用效果如下:
一般網頁瀏覽CPU占用10%-30%之間,40-45度之間,轉速2200-2300之間,環境溫度25-26度;油管視頻CPU戰用60%-80%,46-50度之間,環境溫度25-26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