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能力做出手機芯片,為什麽做不出PC芯片?看網友怎麽說

大家都知道,華為設計出了世界最頂級的手機芯片之一的“麒麟”,給中國手機芯片市場帶來了希望,麒麟980更是頂級旗艦移動處理器。可是為什麽中國做不出PC芯片呢,是因為技術難度還是因為什麽原因?想要PC芯片上取得突破還要多久?看看網友朋友們都怎麽說。

@風吹葉落(某IC設計公司 幹雜活的工程師):首先,這個問題本身問的就不對。中國現在很多半導體廠商是在做ARM核的處理器芯片,很多芯片用於手機,這點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中國為什麽做不出PC芯片這個命題,本身就不成立,因為中國有半導體公司在做x86處理器,上海兆芯就在做,並且已經有聯想昭陽CF03筆記本電腦(使用兆芯開先ZX-C係列處理器)。所以這個命題本身是不成立的。

那麽,問題是什麽呢?問題是在PC這一個非常成熟的領域,這一場已經定局的戰役中沒有中國玩家的位置。無論從技術積累到專利壁壘來講,中國玩家是沒有任何優勢的,很容易被幹掉。兆芯做的事情又是什麽呢,就是我們雖然從民用,從經濟的角度我們的處理器沒有太多市場價值,但是,我們還是要有自己的東西,萬一哪天禁運或者世界動蕩,我們還是有自己的電腦,我們還是可以自己玩起來的,這個是基礎,就是說,基礎的東西一定要有。

那麽,反過來說,手機芯片這個市場,國產智能手機隨著安卓這個平台的發展而發展,這些年來,我們國家的市場經濟很好的利用了人口紅利,導致我們國家出口的各類商品物美價廉,我們的智能手機是非常具有性價比的。所以,我們積累了很多生產上的,工程上的,技術上的優勢,毫不誇張的說,中國工廠在組裝手機上的技術是世界獨一無二的。那麽在手機市場從增量市場走向存量市場的時候,手機廠商在係統、硬件差異化越來越小,很多手機廠商這時候就會把目光盯向了離自己技術最近的手機芯片上了。因為ARM是開放的(對比X86),安卓是開放的(對比Windows),所以國產玩家都可以入局,這點就造成了大量ARM芯片玩家。

結尾,或許有一天,PC這個詞匯就成為了曆史。。。

@郭W(專網通信 FPGA工程師): 完全不是一碼事!

手機芯片一般基於ARM架構,用的是安卓的開源係統,這些東西不會有專利的問題!

而PC最難的是wintel聯盟,龍芯搞了那麽久芯片出來了,但係統繞不過去(這個可以查查計算所倪光南的講話)

除此以外,就是PC是一個定量市場,而移動互聯網帶的手機芯片一大藍海,廠家的動力不一樣,你看現在的AI芯片場就知道了

牙膏廠方麵能幹掉其他x86係統的芯片場,主要也在於他的新架構一直是兼容上一代的,導致現在x86的係統冗餘度很大,聽說它的10nm可以和台積電的7nm對抗,前提是它做出來

對了,聽說菊花廠有自己的CPU產品吧

@東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博士): 這個問題其實是和芯片生態相關,在移動端,幾乎所有廠商都使用arm指令集進行設計開發,大家隻要交授權費用即可,各種應用軟件也都是基於arm架構來的。

但是對於PC端,目前全世界主流是x86架構,這一架構由於是Intel等公司率先開發,其專利壁壘比較深,後來者幾乎無法規避已有專利,因此難以在此架構上進一步開發,而選擇其他架構的公司,如龍芯采用MIPS,近年來雖說芯片性能已經達到Intel低端芯片的新能,但是由於少有開發者在此架構上開發應用,使用的人很少,各大廠商缺乏跟進,芯片開發商缺乏盈利,自然投入也不足,無法開發出一流的PC芯片。

另外要說明的是,針對x86架構專利壁壘比較深的問題,目前部分廠家,如華為高通開始跟進基於arm架構的pc芯片,部分已經用在服務器上。

@秦瑞傑(中北大學 學生): 答案核心就兩個字,成本。如果自己研發,需要時間及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研發前期的一些成果是不能用的,因為你研發出來的時候基本已經是落後的。前期的投入說白了就是,花錢買經驗。而如果你直接去買現成的,成本就會低很多。這樣在市場上,你手機的價格就會更有競爭力。但是,半導體這一行業最賺錢的就是,技術,這也是為什麽華為會去投入那麽多錢去搞芯片。雖然前期的投入很大,但是,後期的收入會非常高。手打,望采!

@姚精強(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IC渠道經理): 嚴格意義上講,中國並沒有完全研發出手機芯片,架構上仍然采用了ARM的設計,ARM是Open的可以賣IP的,而電腦的CPU相對複雜於手機,而且Intel和AMD的技術和IP相對封閉。

另外最大的兩個問題:核心設備和稀缺原材料,是高端芯片的痛,這裏不細說了,引文細細道來。。。

@王思凡(華東師範大學 集成電路工程): 雖然華為做出較為高端的手機芯片,但是其架構使用的是ARM的設計。而電腦的CPU設計比手機芯片更為複雜,市場被個別企業壟斷,所以研發PC芯片道阻且長。

@吳越瀟(福普森科技有限公司 自動化技術工程師): 一句話,因為x86沒授權,arm授權了

@淳子(電子科技大學 電磁場與無線技術): 那個誰說,芯片行業10億起步,10年結果。

芯片研製出來,至少要賣幾千萬件才能收回成本。如果隻賣100萬件,對不起,每個芯片的平均研發成本要1000多塊錢。

芯片研製出來,放到市場上賣,還要麵對英特爾、ARM的競爭。這些巨頭會不會用價格戰把新對手殺死呢?

而且,中國並沒有完全研發出手機芯片,架構上仍然采用了ARM的設計。

@扯哥(北京郵電大學 通信工程): 不能說做不出吧,實際上已經有很多款了,關鍵是看對pc怎麽定義,windows+x86?還是跑linux也可以?龍芯專注mips pc和服務器芯片,兆芯專注x86,arm版本的筆記本也出來了

隻是說做出來的目前還比較低級,不過剛開始不都是這樣,麒麟芯片剛開始也不咋地,幾年時間就有突破了。PC芯片起步晚,技術處於低層次,但是還好已經在發展了

@王超(人工智能 硬件開發工程師): 電腦已經是個飽和的市場,已經沒什麽動力去做了......

手機的核心芯片市場也近乎壟斷了,之前TI,博通都做過手機核心芯片,但是後來不是因為技術,而是因為利潤太低,所以不做了,現在聯發科也很危險。

而國產麒麟的優勢在於華為沒有上市,可以全力輔助海思做起來。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