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PC作為我們上網的主流工具的時代裏,電腦病毒是一個永遠繞不開的問題,這個小惡魔總是時不時地出來搗亂,或者拖慢電腦,或者破壞文件,或者竊取信息,或者占用資源,非常惹人討厭,但卻總揮之不去。
很奇怪,近兩三年來,電腦病毒似乎有點銷聲匿跡的趨勢了,電腦再不會出現各種亂七八糟、奇奇怪怪的狀況,而身邊已經甚少聽聞關於病毒的話題,上一次“電腦病毒”成為話題還是去年5月份的“WannaCry勒索病毒”事件。
為什麽電腦病毒開始銷聲匿跡了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其實“電腦病毒”是一場自導自演的“陰謀”。此話怎樣?回想一下,在病毒盛行的那些年裏,殺毒軟件幾乎是個人電腦的標配,從國外的巨頭廠商到國內的草根廠商,各類殺毒軟件林林總總、多種多樣,比如,瑞星殺毒、卡巴斯基、金山毒霸等等,在當時幾乎都是爆款應用,而更關鍵的,那時候殺毒軟件都很貴,動輒成百上千,還有一些專門為企業服務的所謂安全服務團隊,更是動輒幾十萬的服務費,非常昂貴。他們的殺毒軟件要賣出去,或者這些安全專家要接到訂單,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麽?就是用戶遭遇了病毒的襲擊,這時候他們就能隆重登場了。所以,一個合理的推測是,過去大部分的病毒都是所謂的殺毒軟件公司製造,或者在它們的資金支持下製造出來的,其目的就是為了銷售它們的殺毒產品和服務。而自從360軟件以免費的方式出現在人們麵前,打破了其他企業墨守的行規,整個殺毒企業行業就如倒塌的骨牌,迅速坍塌,大部分殺毒軟件企業或轉型,或苟延殘喘,基本就沒有動力和能力去持續製造病毒和傳播病毒了,就跟那句廣告詞裏說的“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第二個可能,過去大部分製造病毒的的人其實都是為了好玩,為了證明自己的技術實力,很少是為了賺錢,更多的是為了製造破壞,造成影響,這可以理解為一種極客精神。但隨著互聯網被各大巨頭割據,這個行業更多的變成了流水線的作業方式,極客精神已經慢慢不再流行,大部分程序員本身工作強度已經非常高,已經沒有多餘的時間去研究製造病毒。同時,程序員所在之地,房價往往都貴,中國、美國都一樣,所以,背負著沉重的房價壓力的程序員會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賺錢上麵,都無暇製造病毒了。
第三個可能,以前病毒多,是因為操作係統獲取權限容易,Win7以後,權限收緊,係統安全性越來越高,個人防範意識越來越強,病毒已經很難存在了。與其同時,監管層麵越來越規範,針對互聯網的違法行為的法律越來越細致,這對病毒製造者而言,要承擔的風險越來越高了。
第四個可能,現在的殺毒軟件,無論是360、騰訊、金山等等,都實現了雲查殺,一個新的病毒隻要在很少的機器上發作,就會被識別然後更新雲端病毒庫,絕大多數的機器就不會再中招,病毒傳播的範圍被大大限製了,也就打斷了病毒的利益鏈條,累死累活躲過各種主動防禦規則寫個病毒結果沒幾台機器中招,那不得餓死麽?
不過凡事無絕對,偶爾還是有個別新形態的病毒出來撈一票的,像針對比特幣、加密勒索病毒,就如上麵說的“WannaCry”,但總體而言,電腦病毒的前途就跟這個病毒的名字一樣,Wanna Cry(想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