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企業家 作者:ipad
我一脈相承了我的兄弟們iPod(+iTunes)、iPhone(+App Store)的商業模式,通往無限的應用世界。我被創造者喬布斯舉著降生已經三個月了,聽到很多噓聲。你們盡情噓吧。我的兄弟iPod、iTouch和iPhone降生時,都被噓過。摩西舉著十誡的石板昭告蒼生時,也被拜金牛的異教徒噓過。我的發布會上有這個著名宗教場景的漫畫,注解:上一次人們為一塊板子激動。喬布斯不就是IT界的摩西?
他們說我不過是個大號的iTouch,還把我PS成四個iPhone田字形排列,人不能無聊到這個地步。僅就終端而言,倒也沒有說錯。我的操作係統和外觀都沿襲iPhone,就尺寸有區別,我是9.7英寸屏,iPhone兄弟是3.5寸。但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還一脈相承了iPod+iTunes、iPhone+App Store的商業模式,打開一扇更寬的門,通往無限的應用世界,嗯,還有利潤。
當然有些意見是實事求是的。比如我還不能同時運行多個任務和播放Flash視頻播放,發布會演示《紐約時報》主頁,上麵的Flash就開了天窗。但大約在今年秋季,我就能支持多任務,真正的信眾會等的。至於Flash,那玩意兒很吃主頻和電池,我們和Adobe公司(編者注:Flash的開發公司)還有一些小小的隔閡,來日方長。
業界推出過五花八門的平板電腦(簡稱Pad),都不太成功。由此判斷我也不行,其實我隻是名字有個Pad。還有人嘟囔什麽:沒有實體鍵盤,硬盤容量小,等等,這些難道不是老大PC的思維定式?你們在金牛異教陷地太深了。也說明我還要努力教育客戶。
說來話長。我承認,我的創造者喬布斯也曾是金牛異教的先知。在狂亂的1970年代,矽穀熱血青年開創台式機的雛形,之後由藍色巨人IBM推廣為主流的PC產品及產業形態,即所謂的開放式架構。在這股浪潮中,我的長兄Mac機奮力抗爭,但寡不敵眾,退守專業市場,韜光養晦,創造者也離開了自己一手創立的公司。
此後,台式機衍生出筆記本電腦,簡稱NB。這兩大產品的格局持續多年。隨著筆記本性價比的提升,NB日益取代前者。早在2003年《商業周刊》就撰文《閃開,台式機,給筆記本電腦讓路》:“誰願意被拴在桌子上?”近年又趕上移動計算的浪潮,NB勢必超越台式機。而此番“移動”非早年的“移動”,從前隻是移動個人計算,滿足移動辦公的需求,現在是移動網絡計算,配置各種無線端口,還分化出專門的上網本。
但在我誕生之前,筆記本就算上了網瘦了身,骨子裏還是PC—個人計算機。平板電腦屢敗屢戰,是筆記本順理成章的延伸,但隻是改變了消費者與電腦交互的方式。不能為交互而交互,最終產品是否具有革命性,仍然要指向“應用”。由於筆記本、上網本仍然在PC的圈子裏打轉,也就無法動搖兩大產品的格局。而我是專門為移動而生,界麵友好自不用說,App Store上14萬個應用可不是蓋的。
是了,我想挑戰一下筆記本。剛被Bloomberg收購後改版的《商業周刊》也可以考慮為我寫篇《閃開,筆記本,給iPad讓路》。名字不用這麽俗,說出這個意思就行。有了台式機和筆記本,為什麽要買我?也許應該這樣問,以後的消費者,買了我,iPad,為什麽要買台式機和筆記本?(呃,當然,我的兄弟Macbook還是要買的。)
筆記本未必是適用的移動終端,上網本不是穩定的市場區隔,而一種應用一種終端又如何呢?比如發郵件的黑莓,看書的Kindle。盡管這些都是主流高頻應用,也許又過於分散了。取中庸,iPhone兄弟負責單手移動,我負責雙手移動,成為新兩大主流,你們意下如何?
作為雙手移動應用,我美輪美奐,應有盡有。比如重力感應,隨手拿起任何一邊,顯示內容都正對你。比如iBook軟件……亞馬遜的貝索斯,你緊張嘛?我的兄弟定價都走高端路線,唯獨我物美價廉,以致於公司CFO都覺得肉疼。創造者在下一局很大的棋。
有人說我太封閉。要知道開放是相對和多元的。貧窮沒有開放,所謂的PC開放式架構,因為計算力的稀缺,最終蛻變為Wintel封閉的權力體係,兩年就打劫人們一回。記得那年喬布斯重回公司,接受了比爾·蓋茨1.5億美元的投資,微軟正如日中天。宣布這事的時候,比爾的臉出現在大屏幕上,就像《1984》裏的老大哥一樣。觀眾一片噓聲。但如今呢,摩爾定律已經過氣,比爾隻剩下錢了。
僅就終端而言,我也許封閉了一點,但誰說我沒有給更多人更多選擇?互聯網早期推崇免費和共享,打破傳統內容供應商的壟斷,幹得好。但砸爛舊世界的同時,沒有建立起新世界。內容商徒勞掙紮,越陷越深,越幹越賠錢,是喬布斯開創iPod+iTunes模式,退一步進兩步,既取悅了網友,又拯救了內容商。App Store更為廣大中小軟件開發者提供實現自我和養家糊口的機會。我比iPhone兄弟屏幕大,運行iPhone應用效果更佳,而且未來想必有很多iPhone上沒有的新應用。在創造者看來,人們會花大量時間在移動終端上運行應用,而不是像在傳統PC上搜索信息。
傳統內容是其中的重要應用(如果我早兩年誕生,《商業周刊》能成功轉戰到我這個平台上,也許就不至於淪落到被Bloomberg收購的命運?)。4月9日喬布斯又發布了應用內嵌廣告係統iAd,我們分四成廣告收入。四成不是小數,大傳統內容商肯定敬而遠之,靜觀其變。但中小內容商會像中小開發者對App Store那樣踴躍。據業界估計,這項業務預計每年營收46.7億美元。我希望能幫助iAd兄弟實現最大的份額。
我的觸摸式界麵還進一步降低了廣大用戶的門檻,盡管被人批評說在這個界麵上蘋果全麵控製應用,削弱了用戶主導性。有道理,但想當年圖形用戶界麵剛出來時,也有類似的“封閉”爭議。確實,如果你能熟練地輸入DOS,它確實比Windows開放。但問題是大部分人不能。我讓更多人對電腦感興趣,有什麽不對呢?
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附近一位99歲的老奶奶買了一台iPad,這是她平生接觸的第一台電腦。沒怎麽教,她自己就搞定了iPad。老奶奶還向我獻詩一首:
To this technology-ninny it’s clear
In my compromised 100th year
That to read and to write
Are again within sight
Of this Apple iPad pioneer.
我會像我的兄弟們一樣,在中國也有很多粉絲。還有一些中國同行用山寨的方示表達他們的熱愛。我想說……哥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我的硬件也是在中國代工,據說富士康為建設我的產能擴招3萬人。喬布斯應該監督一下他們的工作條件,要不那個cosplay他的記者又要編什麽兔唇男孩了。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