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台個人電腦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IT/2009/0529/200952915425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第一台個人電腦
你或許認為算盤是世界上第一台電腦,但電腦曆史博物館將這一頭銜授予Kenbak-1。Kenbak-1售價750美元,1971年在《科學美國人》雜誌上做廣告銷售。電腦曆史博物館上寫道:“Kenbak-1由約翰·布蘭肯巴克(John V. Blankenbaker)使用標準的中規模和小規模集成電路設計,存儲容量為256字節。”但Kenbak-1僅售出40台。另一款早期個人電腦是 Datapoint 2200,也是在1971年開始銷售。盡管起價5000美元,但Datapoint 2200在商業上比Kenbak-1更成功,其CPU至今暢銷不衰,可謂是當前無處不在的x86指令集的“鼻祖”。
緩慢發展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IT/2009/0529/2009529154420.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第一個具有內置鼠標的Alto電腦,第一款商業個人電腦Micral
1973年,第一款商業個人電腦Micral問世,這款電腦並非隻是簡單組裝件,而是形成一套完整係統,基於英特爾8008微處理器設計。電腦曆史博物館上寫道:“法國R2E公司創始人、公司總裁安德烈·特魯昂(André Truong)開發Micral用以替代微型電腦,畢竟當時不需要太高的性能。”次年,第一個具有內置鼠標的工作站在Alto電腦上出現。Alto電腦是在施樂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建造的。接著,在1975年,著名工程師李·費爾森斯泰因(Lee Felsenstein)設計的圖形顯示組件幫助將個人電腦變成了遊戲機。
成為主流
成為主流時期的PC代表
1977年對早期個人電腦是意義非同尋常的一年,那一年,Commodore PET(個人電子處理器)和Apple II相繼問世。Commodore PET有兩個內置盒式存儲器,存儲容量達到8千字節。Apple II則成功融入了印刷電路板、先進的圖像、遊戲棒,以及電腦遊戲《Breakout》。1979年,Atari推出了兩款微型電腦,一款主要是當作遊戲機使用,另一款則是家用電腦。
IBM推波助瀾
IBM 5150
1981年,IBM公司推出IBM 5150,為快速發展的個人電腦市場推波助瀾。IBM 5150使用英特爾8088微處理器,微軟MS-DOS操作係統。同年,第一款便攜式電腦研製成功,亞當·奧斯本(Adam O*****orne)揭開了O*****orne I的神秘麵紗。O*****orne I重約24磅,售價1795美元,顯示器5英寸,另外,有兩個軟盤驅動器、64千字節存儲空間和一個調製解調器。
最受歡迎的PC問世
Lisa和Commodore 64(C64)
1982年,Commodore 64(C64)上市,Commodore由此開始了成功的道路。Commodore 64持續熱銷11年之久,銷量至少為1700萬台,足以贏得《吉尼斯世界紀錄》“最暢銷電腦”的頭銜。Commodore 64售價595美元,相對便宜,由此激發了數千套軟件的開發。
1983年,蘋果推出第一款具有圖形用戶界麵的個人電腦Lisa。盡管這款創新性電腦在美國宇航局找到了賣主,但由於售價高達1萬美元,加之運行速度慢,Lisa在市場上並沒有獲得成功。1983年,個人電腦市場並未全線潰敗,康柏根據IBM PC的相同軟件,開發出第一台PC版本,在商業上大獲成功。
1984年裏程碑
圖形用戶界麵的電腦Macintosh
這是對家用電腦有著裏程碑意義的一年,蘋果1984年推出了第一款具有圖形用戶界麵的電腦Macintosh。在“超級碗”比賽電視廣告上,“ 奧威爾”主題把蘋果說成是個人電腦市場的大救星,將擊敗行業大哥大IBM。IBM並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在1984年發布了PC Jr。和PC-AT兩款個人電腦。PC-AT售價4000美元,比Macintosh價格高出60%,宣稱與之前的IBM個人電腦相比,存儲容量更大、性能更優。
行業合作
康柏第一款采用英特爾80386芯片的台式機Deskpro 386
1986年,康柏發布第一款采用英特爾最新80386芯片的台式機Deskpro 386,在同IBM較量中勝出。電腦曆史博物館稱,Deskpro 386的運算速度和能力都優於以前幾款大型機和微型電腦。1987年,IBM也吸引了業界的關注,發布了OS/2操作係統以取代DOS。
第一台筆記本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IT/2009/0529/2009529154948.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康柏LTE 和LTE 286筆記本
足夠薄的膝上型電腦被稱為“筆記本”,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問世。康柏公司在筆記本電腦市場率先發威,推出了LTE 和LTE 286,這兩款電腦有內置硬盤和軟盤驅動器,性能類似於台式機。
微軟崛起
微軟和IBM的操作係統兩強相爭
到1990年, IBM和微軟兩強之間出現了裂痕,IBM的OS/2操作係統不斷搶占市場,而微軟則將未來寄托於Windows。Windows早在1985年便已麵市,但直到90年代初3.0版本發布以後才在市場站穩腳跟。微軟的Windows和包括Word、Excel和PowerPoint在內的Office平台的巨大成功,令其在個人電腦軟件市場上占據著主導地位。
網上衝浪
初次亮相的美國在線服務
對於許多用戶來說,個人電腦今天主要是用於網上衝浪和收發電子郵件的工具。但互聯網的問世並非一帆風順。還記得電子公告牌係統嗎?1991年初次亮相的美國在線服務令互聯網距離數以百萬計的用戶更近。網景1994年推出了網景瀏覽器,使互聯網得到進一步推廣,而英特爾新推出的奔騰微處理器能讓用戶高速網上衝浪。到1998年,微軟將Internet Explorer與Windows捆綁銷售,盡管麵臨來自Mozilla Firefox的挑戰,但Internet Explorer仍然是今天最受歡迎的瀏覽器。
蘋果卷土重來
蘋果個人電腦
蘋果在20世紀90年代大部分時間一直處於掙紮,但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1996年的複出給這家企業帶來新生。1998年,iMac和Macs新操作係統的相繼發布令蘋果在台式機市場重新占據一席之地。
英特爾與AMD較量
AMD與英特爾的芯片較量
長期以來以生產優質台式機處理器著稱的AMD,在1999年推出了Athlon芯片,這款芯片的性能優於英特爾的奔騰3。接著,AMD乘勝追擊,2003年相繼推出64位微處理器Opteron和Athlon 64,在與英特爾的較量中再次勝出。英特爾則奮起反擊,第二年推出了自己的64位處理器,這項技術逐漸在消費類台式機和膝上型電腦市場上取代了32位芯片。今天,新的多核處理器和閃存還在不斷向前推動個人電腦的性能。
網絡遊戲
《魔獸世界》
許多遊戲迷都清楚,視頻遊戲對個人電腦並非什麽新鮮東西。隨著處理器速度更快,以及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為開發像《魔獸世界》和《無盡的任務》(EverQuest)這樣的多人參與的網絡遊戲提供了便利。對於數百萬電遊玩家而言,個人電腦現在首先是將他們與虛幻世界相聯係的一個平台。這個世界充斥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對手和盟友。
上網本和世界上最薄的筆記本
上網本和MacBook Air
今天的台式機全都在追求“薄”。上網本向用戶提供了一個低廉的小型工具,令無線互聯網接入的體驗更佳,耗電量更低。具有觸摸屏的平板電腦使得計算變得前所未有的輕鬆。針對那些追求超薄電腦的用戶,蘋果開發出號稱“世界上最薄的筆記本”——MacBook 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