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文藝複興”韜略縱橫(一):“維基”就是力量(四稿)

來源: 今日雨果 2007-02-25 10:41:3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40240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今日雨果 ] 在 2007-02-25 11:28:34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今日文藝複興韜略縱橫(一):“維基”就是力量
稿)

La « Renaissance Aujourd'hui » Stratégie (1) : « Wiki » est Puissance

Rinascita Oggi ” Strategia (1): “Wiki” è Alimentazione

Renaissance Today” Strategy (1): “Wiki” is Power

作者: 今日雨果



athenianschool-raphael-1510-1511
畫家:拉斐爾 作品:《雅典學派》 公元1510-1511


知識就是力量
孫長新

  提起大哲學家培根的名言“知識就是力量”,大家一定不陌生;但其中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你們知道嗎?
  阿基米德是古希臘偉大的數學家。他是科學史上第一個將物理與數學融會貫通的人,也是第一個將計算技巧與嚴格證明融為一體的人。他一生在數學、物理學、天文學、機械等領域為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阿基米德不但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還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當羅馬帝國的軍隊侵犯他的家鄉時,七十多歲高齡的阿基米德挺身而出,竭盡自己的心智,為保衛國家而戰鬥。傳說阿基米德製作了一麵巨大的拋物鏡,把陽光聚焦後反射到羅馬的戰場上,燃起熊熊大火,羅馬士兵無一生還。他發明了一種投石器,能迅速投出成批的石子,把逼近城牆的士兵打得頭破血流。羅馬軍隊的統帥馬塞爾沮喪地說:“我們是在同數學家打仗!他(阿基米德)安穩地呆在城裏,卻能焚燒我們的戰場,一下子擲出鋪天蓋地的石子,真像神話中的百手巨人。”
  後來,培根在回憶上述曆史時,寫下了“知識就是力量”的名言。這就是這句名言的由來,你知道了嗎?

摘自《小學生閱讀世界》


大百科全書”
亨德裏克·威廉·房龍

  有三種不同流派的政治藝術,第一種的信條是這樣的:
  “我們的星球上居住著一些不開化的生靈,他們不會獨立思考,每當要做獨立決策,他們就會煩惱不堪,因此一有人煽動,他們就會跟著亂碰亂撞。對整個世界來說,最好有一個頭腦清醒的人來領導這些芸芸眾生;對民眾來說這也是無比幸福的事情,因為他們可以不必操心國會呀、投票啦什麽的,可以把所有的時間花在他們的工作、孩子和菜園子上麵。”
       
這個學派的信徒成了皇帝、蘇丹、酋長、族長還有主教,他們從來不覺得工會是文明的必需品,他們辛勞地工作,修建道路、軍營、教堂和監獄。
       
第二種政治思想的論點是這樣的:“每個人都是上帝最高貴的作品,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君主,有卓越的智慧、非凡的審慎和高尚的情操,完全有能力料理自己的事情。但是一般說來,如果他企圖組成一些委員會來管理世界,處理那些微妙的國家事務,總會顯得行動遲緩,因此大眾應該把所有的行政事務交給一些可以信賴的朋友,這些人不必時刻為生計操勞,所以能夠把全部時間用來為人民謀福利。
       
不用說,這種光輝理想的信徒最適合做寡頭政治的執政官、獨裁者、第一執政官和護國公。他們辛勞地工作,修建道路和軍營,隻是把教堂變成了監獄。
       
還有第三種人。他們用科學的目光冷靜地審視人類,原原本本地接受人類。他們欣賞人的優秀品質,也理解人的局限性。通過長時間的觀察,他們發現,在不受情緒或個人利益影響時,普通人的確會盡力做正確的事。但是他們並不被幻覺所迷惑,他們知道,自然的成長過程是非常非常緩慢的,要調節或加快人類智慧的成長,就像要調節或加快潮汐漲落、四季變化一樣,注定是徒勞無益的。他們很少被邀請掌管政府或者國家,但是一旦有機會將自己的思想付諸行動,他們會修建道路、改善監獄,餘下的資金則用來修建學校和大學。因為他們是些不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相信正確的教育將會逐漸消除世界上大多數積存已久的邪惡,所以認為應該不遺餘力地加以扶持。
       
他們通常把撰寫百科全書作為實現這一理想的最後一步。
       
像別的很多顯示偉大智慧和巨大耐心的東西一樣,百科全書也發源於中國。中國的康熙皇帝曾經用一部五千零二十卷的大百科全書來博取百姓的歡心。

摘自《寬容(人類的解放插圖珍藏版)》,第二十六章“大百科全書”(見參考文獻[1]


維基”就是力量
« Wiki » est Puissance
Wiki” è Alimentazione
Wiki” is Power

  Wiki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源自夏威夷語的「WikiWiki」,本是「快點快點」之意。在這裡wiki指的是一種可在網路上開放多人協同創作的超文本係統,是由「Wiki之父」沃德·坎寧安(Ward Cunningham)於1995年所創。

  基本上,Wiki包含一套能簡易創造、改變HTML網頁的係統,再加上一套紀錄以及編目所有改變的係統,以提供還原改變的功能。使用wiki係統的網站稱為wiki網站,wiki網站容許任何造訪網站的人能快速輕易的加入、刪除、編輯所有的內容,而且通常連登入都不必,因此特別適合團隊合作的寫作方式。wiki係統也可以包括各種輔助工具,讓使用者能輕易追蹤wiki的持續變化,或是讓眾使用者之間討論解決關於wiki內容的固有爭議。wiki的內容也可能有誤,因為使用者必定會加上不正確的資料。

  有人認為,Wiki係統屬於一種人類知識的網路係統,我們可以在Web的基礎上對Wiki文本進行瀏覽、創建、更改,而且這種創建、更改、及發佈的代價遠比HTML文本小;與此同時Wiki係統還支持那些麵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為協作式寫作提供了必要的幫助;最後,Wiki的寫作者自然構成了一個社群,Wiki係統為這個社群提供了簡單的交流工具。與其它超文本係統相比,Wiki有使用簡便且開放的特點,所以Wiki係統可以幫助我們在一個社群內共享某個領域的知識。(以上均摘自參考文獻[2]

  為什麽說“維基”就是力量?

  上的維基說到底,既不是一個數據庫,也是一個信息庫,是一個知識庫,一個海量的、無所不包的知識庫知識就是力量。

  讓我們來看一看維基在“文明”中的地位:

  一個強健的,可適應性強的文明(法語Civilisation意大利語,Civilizzazione英語,Civilization)的內涵(法語,connotation意大利語,connotazione英語,connotation),也是一個層次型的結構。其從高層分為四個層次。從最初級的的層麵到最高級層麵,依下列次序排列:


法語

意大利語

英語

高層

智慧

sagesse

saggezza

wisdom

第三

知識

connaissance

conoscenza

knowledge

第二層

信息

l'information

informazioni

information

原始數據

données brutes

dati grezzi

raw data

  。。。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小雨曾讀過《權力轉移見參考文獻[3])。小雨覺得若將書名翻譯為力量轉移:知識,財富,以及二十一世紀前夕的力量》似乎更貼切。該書清晰而詳盡地分析了人類曆史上對“力量”的認知的三階段,早期的人類認識到了暴力的力量,然後人類認識到了金錢的力量,以後人類認識到了信息和知識的力量。通過“維基”的出現,您可清晰地看到當前這種由“信息力量向知識力量轉移的態勢

  很難指望由一個或數個企業來整理創造人類知識的所有領域,因為企業往往帶有強烈的功利主義傾向。維基在人力資源方麵可說是擁有成萬上億個誌願者,任何功利主義傾向都很難立足,一旦出現,將遭到全體人民公正的評論和修正。

  維基就是力量!誰構想、設計、並實現未來第二代--語義網法語,web sémantique意大利語,fotoricettore semantico英語,semantic web(它包括了維基在內探索引擎,更確切地說,未來語義網的分析引擎,誰就有力量,誰就是站到了時代的前列。

  智慧更有力量!小雨鬥膽吼一句:誰構想、設計、並實現未來第三代--語言學網法語,linguistique web意大利語,fotoricettore linguistico英語,linguistic web)(它包括了??在內探索引擎,更確切地說,未來語言學網分析引擎,誰就更有力量,誰就是站到了時代的更前列。

  。。。



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Une occasion d'Une fois-dans-un-mille-années
Un'occasione di Una volta che-in-un-mille-anni
A Once-in-a-thousand-years Opportunity

  我們究竟指望什麽力量來改變世界?

  維基是自下而上,全民動筆;全民評論,全民修改;自由流傳,全球共享。維基是大百科全書的基本單元。

  全世界熟悉理解熱愛(而不溺、也不偏愛)華夏文明的朋友,無論您是華人或非華人,華裔或非華裔腳踏實地,齊心協力。您可曾注意到,一個撰寫編纂新一代華夏文明大百科全書的機會到來了。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康熙皇帝在他那個年代(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算是為子孫後代做了一件益事(見參考文獻[4])。三百年後的今天,。。。

  目前的維基一個致命的不足是:同一篇維基文章,同一種知識N種語言的版本它們不能在電腦屏幕上的瀏覽器裏被同時顯示,同步卷動!(見參考文獻[5] 小雨的向傳統的瀏覽器作自我挑戰》)。

  正因為瀏覽器的架構法語,cadre意大利語,struttura英語,framework設計上致命的美中不足導致了維基的致命的美中不足。您看,瀏覽器的架構設計是如何地牽一發而動千軍!

  小雨還會陸續闡述其它一些??器的架構設計的致命的美中不足。。。

  為什麽“同時顯示,同步卷動”這麽重要?研究比較哲學,比較教育學,比較文學比較??學,等等,如果不能在電腦屏幕上的瀏覽器裏同時顯示,同步卷動同一個“維基”的N種語言的版本,那麽,讀者、編纂者研究人員如何作“比較”呢?讀者、編纂者研究人員如何作跨語係跨文化跨國度跨時空的全方位的思考呢?

  如果您細心觀察一下,就會發現目前的基於中文的維基的一個顯然的不足:為什麽它們很少被翻譯成法語、意大利語、英語、等等多國語言呢?例如,中文維基的“康熙字典見參考文獻[4],居然沒有任何一種外語的翻譯版本!百科全書發源於中國,西方作家亨德裏克·威廉·房龍很早就知道這一點。小雨特別喜歡他這句話:“他們是些不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  現在倒好,。。。

  靜觀友人“旁白”的一幅攝影作品“孤獨的絲柏”法語,Seul Cyprès意大利語,Cipresso Solo英語,Lone Cypress,拍攝的是美國加利福尼亞蒙特雷(Monterey)海濱的一棵奇柏,以及由它所引起的浪漫故事。這不禁令人想起了黃山鬆--“夢筆生花”,以及與黃山終日為伴,畫風獨特的畫家朱峰先生,他的“百鬆圖”之夢。。。

  您可曾聽說過有誰專門在黃山上開辟出從未有人走過的“無路之路”去寫生嗎?
  您可曾聽說過有誰把自己綁在懸崖峭壁旁的黃山鬆上畫世人從未見過的奇鬆嗎?
  您可曾聽說過有誰寫生時以雪為調墨之水,與野狼山熊共舞嗎?
  您可曾聽說過有誰獨創一格,以刮刀為主,以油畫筆為輔,淋漓盡致地勾勒出黃山秀麗的萬峰千仞以及黃山鬆那挺拔蒼勁的千姿百態嗎?

  這就是畫家朱峰先生。

  小雨當年隨他披荊斬棘,沿著黃山上從未有人走過的“無路之路”去探索黃山奇觀,看他頭戴草帽,坐在群山環抱之中靜靜地寫生;在他的寒舍裏與他赤誠相見,還有幸得到他贈送的一幅黃山油畫。。。

  如今人在天涯,小雨格外想念他,於是很自然地上“百度”去感謝“百度",使小雨找到了有關朱峰先生一些近況的“信息(見參考文獻[6])。

  進一步,小雨又在“百度"上同時輸入“維基”和“朱峰”兩個關鍵詞進行“知識探索,居然沒有跳出任何條目!輕歎一聲。。。

  世上又有多多少少勤勤懇懇,默默無聞的文化藝術工作者理工人才仁人誌士正在弘揚著古代華夏文明及近代華夏文明,創建著現代華夏文明,這意味著將有多多少少以多國語言譜寫的華夏文明的維基”有待人們去建立啊。

  請作辭典學法語,lexicology意大利語,lexicology英語,lexicology研究的學者不妨做一個數理統計:
  在所有有關古代華夏文明、近代華夏文明及現代華夏文明的“人”“物”“事”、“事件中,
  有多少卷,多少條目必須被寫成維基
  多少這樣維基已經誕生?
  在這些已經誕生的維基中,又有多少已被翻譯成法語、意大利語、英語、等等多國語言
  多少華夏文明的維基尚未誕生?

  當我們認清了維基”就是力量 的規律後(見參考文獻[7.1], [7.2], [7.3], [7.4],我們該如何理性地,明智地,愉快地生活呢?

  讓我們伸開雙臂去迎接,去擁抱,去創造今日的文藝複興吧!

  ...

  ...

  ...


後記
Post-um
Poscritto
Post


文第三稿擱筆後才三星期,小雨無意中讀到了下麵這本書:

《當穀歌藐視歐洲的時候:一奮起的辯護詞 (精裝本)
Quand Google défie l'Europe : Plaidoyer pour un sursaut (Broché)
Quando Google sfida l'Europa: Argomento per un inizio (brocciato)
Google and the Myth of Universal Knowledge: A View from Europe (Hardcover)

作者: Jean-Noël Jeanneney


那就讓我們聽一聽來自歐洲的吼聲吧

。。。



參考文獻
Référence
Riferimento
Reference

[1]
???
書名:寬容(人類的解放,插圖珍藏版
作者: H. W. Vanloon亨德裏克·威廉·房龍
譯者:??
http://www.tingbook.com/Player/189-27.html

[2]
Wiki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

[3]
Powershift: Knowledge, Wealth, and Power at the Edge of the 21st Century (Mass Market Paperback)
” (year 1991)
書名:權力轉移:知識,財富,以及二十一世紀前夕的權力》(1991年)
作者: Alvin Toffler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
譯者:??

[4]
維基“康熙字典
http://wiki.1062222.com/index.php?title=%E5%BA%B7%E7%86%99%E5%AD%97%E5%85%B8

[5]
向傳統的瀏覽器作自我挑戰
Individu-défier les Navigateurs de Web Traditionnels
Self-challenge the Traditional Web Browsers
第一稿   2006823
第二稿   2006825
第三稿   2006910
網址: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09&postID=29086

[6]
畫風獨特的畫家朱峰
http://shihou.51.net/wenzhang/dongtai.htm

[7.1]
Goggle vs Semantic Web
http://www.openlinksw.com/blog/~kidehen/?id=1018

(Some excerptions from this article)

Google exec challenges Berners-Lee 'At the end of the keynote, however, things took a different turn. Google Director of Search and AAAI Fellow Peter Norvig was the first to the microphone during the Q&A session, and he took the opportunity to raise a few points.

Google & Semantic Web Paradox

The Semantic Web vision has the RDF graph data model at its core (and for good reason), but even more confusing for me, as I process Google sentiments about the Semantic Web, is the fact that RDF's actual creator (Ramanathan Guha aka. Guha) currently works at Google. There's a strange disconnect here IMHO.

If I recall correctly, Google wants to organize the worlds data and information, leaving the knowledge organization to someone else which is absolutely fine. What is increasingly irksome, is the current tendency to use corporate stature to generate Fear, Uncertainty, and Doubt when the subject matter is the "Semantic Web".

BTW - I've just read Frederick Giasson's perspective on the Google Semantic Web paradox which ultimately leads to the same conclusions regarding Google's FUD stance when dealing with matters relating to the Semantic Web.

I wonder if anyone is tracking the google hits for "fud google semantic web"?

[7.2]
Norvig(Google) and Berners-Lee on the Semantic Web at AAAI 06
http://fgiasson.com/blog/index.php?title=norvig_and_berners_lee_on_the_semantic_w_06&more=1&c=1&tb=1&pb=1

(Some excerptions from this article)
Later Tim said in answer to Peter:

Berners-Lee agreed with Norvig that deception on the Internet is a problem, but he argued that part of the Semantic Web is about identifying the originator of information, and identifying why the information can be trusted, not just the content of the information itself.”

[7..3]
Wikipedia 3.0: The End of Google?
http://evolvingtrends.wordpress.com/2006/06/26/wikipedia-30-the-end-of-google/

(Some excerptions from this article)
Filed under: Uncategorized, Google, Web 2.0, web standards, Web2.0, SemanticWeb, vision, Startup, Wikipedia, GoogleBase, Semantic Web, Evolu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Reasoning, ontology, OWL, Web 3.0, mass psychology, Inference Engine, vision building, computer reasoning, ontoworld, Wikipedia 3.0, AI Engine, AI Matrix, Wikipedia+AI — evolvingtrends @ 5:18 am

[7.4]
FOG: Fear of Google
http://www.semanticwave.com/blog/archives/000207.jsp

[8]


初稿 :  2007130
稿 :  200721
稿 :  200726
四稿 2007225
稿 ??
聲明:轉載請務必注明作者及出處。

(??? hits)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 法蘭西春曉 (詩)
•  ★ “今日文藝複興”韜略縱橫(一):“維基”就是力量(四稿)
•  ★ 劉宇廉,一位從天國來的理想主義者(初稿)
•  ★ 劉宇廉:天國的“理想主義戰士” (書林清話轉貼)
•  ★ “中國星期五植樹日”隨想曲(九稿)

所有跟帖: 

同意!Google和WiKi是從菜鳥到老鳥的捷徑。 -太平洋- 給 太平洋 發送悄悄話 太平洋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5/2007 postreply 11:28:11

Ding -ysad- 給 ysad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5/2007 postreply 13:50:33

抓緊時間用吧,說不定不久後就沒WIKI了 -ohlalala- 給 ohlalala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6/2007 postreply 11:34:4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