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g, vera, 耐心讀一讀我這篇文章?;)

《我們在尋找和失去中顛沛流離》


我曾讀過一篇文章,不記得什麽內容了,但記住了文章的標題—— “我們在尋找和失去中顛沛流離”。我喜歡這個標題,喜歡“尋找”、“失去”和“顛沛流離”這幾個詞。

九月初的勞動節長周末,上季度的工作計劃也算圓滿完成,我想做兩天懶人,隨心隨性地晚睡晚起。夜深人靜時在初秋的淡月下臨窗讀幾本自己喜歡的書,實在是難得的一份享受。

惠特曼的《Specimen Days》一直在我的書單上。許多人或許都知道他詩情四射的《Leaves of Grass》,但並不知曉他的這本書。《Specimen Days》是惠特曼從戰爭中歸來,半身不遂,生活在原始森林裏的那些年寫作的,他的文字在紙頁上勾畫出了一幅又一幅深淺不一的素描,自然簡潔,芬芳安然。

我因為這樣的句子動情 :“With the sentiment of the stars and moon such nights I get all the free margins and indefiniteness of music or poetry, fused in geometry’s utmost exactness - 在這樣的夜晚,在星星和月亮的溫情之中,我感受到了音樂還有詩歌的自由無邊,在精準得不能再精準的幾何圖形下,我融化其中。”

我被這樣的句子折服 :“After you have exhausted what there is in business, politics, conviviality, love, and so on — have found that none of these finally satisfy, or permanently wear — what remains? Nature remains - 在你厭倦了所有的一切,商業,政治,交際,愛情,還有這些那些的紅塵瑣事之後,當你發現這些最終都不能令你得到滿足,不能永久地包容你的靈魂,還有什麽你可以托付的?大自然啊,它依然為你而存在。”

勞動節那天,天色忽陰忽晴,秋雨時大時小,室外的氣溫倒是不象夏日那般悶熱不堪了。從拳擊房出來,我們幾個朋友相約去附近的野生公園。其實,我不得不有些沮喪地承認我的靈魂與大自然並不接近。這麽些年來,我更著迷的是香榭麗舍大街上的咖啡館,泰晤士河畔的哥特式建築,時代廣場上動感的節奏,黃浦江邊故鄉的人流……而那本前夜讀的《Specimen Days》卻好似偶然又是必然地在這秋雨天的野生公園裏輕輕地碰觸著我的靈魂。

陽光下廣袤的棉花田搖曳著細細碎碎的銀白色,細雨中老舊的木屋木椅藏著人間情話,水和天溫柔地環抱著盛開在初秋的荷花, 半是溪水半是沼澤的濕地托起了盛著雨水的杯狀蓮蓬,老樹身上印刻著的是歲月流年,潺潺水流為林間鳥兒的歌唱伴奏……嗅著空氣裏生動而樸素的氣味,那一刻,我的靈魂,也跟著淺吟低唱了。

曾讀過這麽一句話“有人永遠在路上,有人永遠在離開,有人永遠想定居,” 我想,上帝造人,人人平等卻人人不同,所以這人間才有不同的靈性吧。這個秋日我是如此享受融於大自然的感覺,我想那些如惠特曼一般的靈魂,一定是即使在人煙罕至的孤寂之中,也能安居內心一隅,枯榮自守,一如這裏的一草一木。

勞動節過了,匆匆而來的夏天又匆匆離去了。這個夏天,我幾乎都是在歐洲公差度過的,兒子從學校回家的那兩個星期,我也趕回去,想著能和他“親熱親熱“,哈,自然是我這一頭比他那一頭的熱度高許多。他確實也是忙的,去summer intern之前,隻有兩個星期,可以撿起遊戲打到清晨再睡到下午;可以天天去健身房維護他那六塊腹肌;可以和高中的老同學們踢場球吃頓飯….. 好在兒子和老爸老媽的關係似朋友,所以見縫插針坐下時,我們倒也是無話不說的。

其實,“在尋找和失去中顛沛流離”這句話, 那本兒子成長中我陪著他讀了一遍又一遍的《小王子》是解讀了的 — — 如果不去遍曆世界,我們就不知什麽是精神和情感的寄托,但一旦遍曆了世界,卻發現再也無法回到那美好的出發地。當我們開始尋找,我們就已經失去,而如果我們不開始尋找,便根本無法知道自己身邊的一切如此珍貴。

夏夜裏一家人蜷在客廳的沙發裏聊天時,兒子給我們報告除了學習以外的在校生活,老爸開他玩笑,問他有沒有遇到又聰明又漂亮的女孩,他一本正經地說:“won’t be easy, gotta be a project: independent, smart, full of life, real as hell, and yeah, hot too…” 我微笑,看著他,眼眶卻是濕了,我的心因著兒子那顆僅僅隻有18個年輪的懵懂卻又成熟的靈魂在那一刻善感起來。我的圓乎乎胖乎乎的小男孩,如今已高大英俊挺拔,他的床頭邊放著的不再是《小王子》,不再是《哈利波特》,而是Morgan Freeman的《Soundless Cries Don’t Lead to Healing》,Mark Stevens 的《King Icahn》,還有晦澀難懂的《Socrates: The Best of Socrates》…..。

我的小王子已經開啟了他的人生之旅。我想告訴他,媽媽也曾經如他一般懵懂地啟程,去尋找、然後失去;再尋找、再失去……顛沛流離…… 人生,本應如此,我們不斷地離去,走上一條道路…… 再離去,再走向另一條道路…..就這樣,我們行走,我們迷失,我們尋找,我們得到……

最終,我們遍曆世界。最終,我們學會感恩:那玫瑰花開著的出發地。

所有跟帖: 

你的這篇文章文字溫柔又深刻 -aloevera- 給 aloevera 發送悄悄話 (639 bytes) () 11/11/2025 postreply 22:28:23

晚安,vera,謝謝你;) -曉炎- 給 曉炎 發送悄悄話 曉炎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1/2025 postreply 22:43:28

晚安,願好夢! -aloevera- 給 aloevera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11/2025 postreply 23:02:38

看了5遍了,文采太好 -bogbog- 給 bogbog 發送悄悄話 bogbo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1/2025 postreply 22:40:05

其實這才是我真正喜歡寫的東西,不是FA -曉炎- 給 曉炎 發送悄悄話 曉炎 的博客首頁 (167 bytes) () 11/11/2025 postreply 22:44:19

喜歡,還有些享受,讀你的隨筆 -dancingpig- 給 dancingpig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11/2025 postreply 22:42:40

小豬,我喜歡你的特立獨行! -曉炎- 給 曉炎 發送悄悄話 曉炎 的博客首頁 (167 bytes) () 11/11/2025 postreply 22:45:0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