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讀到下麵一個留言,促使我想分享一下我最近毛躁的心情-----
我是2008-2009年開始投資股市,因為持股handful且很少move, 所以一直也沒有覺得需要交給專門的投資機構管理,Morgan Stanley 的理財顧問隻是每隔三五年給我們重新做個Family Financial Planning, 也告訴我們隨時可以接管。我先生總是開玩笑說自己的太太對錢不願意放手,不信任外人,LOL
Anyways, 所有投資的ETFs加上後來進得四五個龍頭股,從2008-2009年到現在漲了許多。現在雖然無論是我們的401k, converted Roth, 還是not retirement related accounts, 都在繼續定投。
定投的錢來源於工資和我們投資房的收入(因為買時都沒有房貸,所以除了property taxes, 剩下的幾乎可以全部投入股市)。定投以外的錢來源於restricted and performance stocks, annual bonuses, etc. 這些雖然比定投的錢多但都是一次性到賬,於是我就把這些留在cash裏等黃金坑(因為還是財迷,怕看著那個突然拉高許多的cost basis刺眼LOL),有時是等到了,譬如2022年夏天(好象是7-8月),譬如今年四月,但也有象現在這樣手上的現金已經積攢到多於我希望持有的30%好些百分點,放在那裏4%左右利息和inflation幾乎扯平,又眼見股市不斷創新高,於是開始心理有些毛躁,急切盼望股市大跌……很不喜歡自己的這種心情lol
哈哈,凡人一個,得繼續修行。說出來讓大家笑一笑,當作反麵案例來學習分析。請多提建議!
P.S. 我在考慮不再等黃金坑,而是有錢了就直接買進的策略,隻是還在思考是否這樣做完全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