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的投資理論和心靈雞湯

大凡奇人都喜歡在成功後總結出幾條經驗,給普通人看看,這沒有什麽不好。千千萬萬的凡人由此得到啟發,醒悟人生。股市高手,更喜歡這樣,一是自己有話憋不住,二是有人期待。我偏偏有時要給這些想聽投資大師“投資訣竅”的人潑一點冷水。

投資是非常隨機的,投資理論也是非常隨機的,就記住是“此一時彼一時”這個真理。投資大師之所以成功,他們絕不是按照某個理論去做,他們是發明理論,而這種理論往往是不能重複的,不然就大師遍地了。

”知道你自己在買什麽是最重要的。”

“在買之前,寫下你為何買、它為何成功或為何被低估。”

“真正賺錢的,永遠是那些別人還沒看到的事實的萌芽

“賣出贏家、死守輸家,就像剪掉花朵、澆灌雜草”

這是大師的經典理論,如果不講是大師講的,就會把嘴一撇:說易行難,等於不說。

知道自己買的是重要的,已屬不易,還要知道最重要的,每個人捫心自問,我知道嗎?最重倉的那個是嗎?如果是泛指,買股票最重要的是什麽?賺錢,是交稅?就像問15歲的孩子,你上學什麽是最重要的?這種建議,妥妥的是成功人士的忽悠。

知道為何買一個公司股票不難,知道這個公司為何成功,這不是一般人能了解的。還知道為何被低估,更是難上加難。投資大師掌握的數據,要求普羅大眾也知道,隻能是大師在忽悠大家,或是在嘲笑各位,這些都不知道,還敢買?

買股票能賺錢,要看到別人還沒有看到的東西。這典型的是不把自己的“訣竅”講出來,而用似是而非的東西來掩蓋自己的訣竅。就像老師對前來提問的學生這樣回答,回去再把書看19 遍,找出作者的真正意圖。首先“賺錢”就是一個定義不清的東西,“事實”更是一個誰說誰有理的“事實”,沒有標準的東西,大師要求別人去發現,還要是“萌芽”狀態,結果可想而知。

賣出贏家,那麽誰來定義贏家?特斯拉是贏家?不少人賣出。死守輸家,那風險控製呢?死守輸家,是賭徒還是榆木腦袋?這種話,隻有新手才會奉為經典金句。

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就是不遵循大師的理論,如林奇本人。可惜到最後他也不能免俗,以大師身份指導大家。也不離譜,他就是大師,難道要文學城的的大師來指導?

掌握幾條人人知道的原則,明白股市投資沒有訣竅,運用自己的知識,不要迷信大師說的,但要相信大師說的,大師不需要割韭菜,一般基金經理需要有人來投資,需要韭菜。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