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國,八國聯軍為什麽進軍北京?

八國聯軍之戰, 是被華人(特別是中共)歪曲或誤解最嚴重的一段中國近代史。本人對這段曆史一句話的概括, 就是本文的副題: 八國聯軍乃正義之師。

我沒有能力、也沒有時間寫一篇曆史學論文, 討論八國聯軍問題。本文實際上是由我在網上發的一個帖子“八國聯軍雖非仁義之師, 但不失為正義之師”改寫而成。讀者若以看帖子的心態閱讀此文,或許還不會過於失望。

八國聯軍為什麽進軍北京? 兩句話可以概括 (1)清廷既然向西方各國正式宣戰 (這場戰爭由清廷一手挑起,西方各國不過是應戰而已), 外國聯軍從大沽口登陸,威逼京城, 不是順理成章的嗎? (2) 西方各國並無滅亡中國的打算; 進軍北京, 除了向清廷施壓之外, 主要還是為了解救被困京城的各國外交官和傳教士。

為行文方便,首先需要給這場戰爭起個名字。“八國聯軍”不能作為戰爭的名字。“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則是顛倒黑白,強奸曆史,本人絕不采用。若遵循“甲午戰爭”的命名法,這場戰爭應稱“庚子戰爭”, 因為戰爭發生在庚子年,由“庚子之亂”引起。

庚子之亂,亂自拳匪。“拳匪”是對義和團最準確的稱呼,其首領(李來中、張德成、曹福田等)及骨幹是不折不扣的土匪、流氓、騙子。他們以反對外國傳教、鏟除洋人、二毛子(漢奸)為名, 聚眾鬧事,為非作歹。清廷(西太後)被他們"刀槍不入"的騙術所惑, 想利用義和拳打洋人; 義和拳遂打出"扶清滅洋"的旗號。拳匪殺害外國傳教士、華人基督徒和家人, 燒教堂,扒鐵路, 割電線,拔電杆,燒車站,毀橋梁,搗學校,砸醫院,燒(西)藥房, 破郵局, 打家劫舍,殺人放火。一時間,紅色恐怖(拳匪頭紮紅巾,腰係紅帶)籠罩北方幾省和京都。不僅沾‘洋’字的大禍臨頭,就是政府高官、皇親國戚在拳匪麵前都不免戰戰兢兢。拳匪說誰是漢奸,誰就是。“鑒別”的方法是所謂焚表,即在燭火上燃燒一張黃裱紙,紙盡灰揚,表示得到神的默認,此人才能免禍(不是漢奸)。要想加害於人,焚表時略作手腳,此人即在劫難逃。拳匪甚至猖獗到了闖到紫禁城裏去殺"二毛子",即思想開明的光緒皇帝。製造恐怖、瘋狂排外的不僅是拳匪,還包括官軍。殺外國人和二毛子殺紅了眼, 清軍竟在光天化日之下,在北京街頭殺害德國公使克林德和日本公使館書記官杉山彬(對後者破腹剖心)。各國一再請求清政府保護外交官和傳教士, 清政府的回應是變本加厲。既而,清政府竟然昏聵到向西方各國同時宣戰, 派重兵圍攻北京大使館區和西什庫教堂, 妄圖殺盡西方在京所有的外交人員,以及躲在西什庫教堂的所有外國傳教士和教民。這樣的政府、這樣的暴民, 不教訓行嗎?

庚子戰爭是中國的恥辱。恥辱不是因為戰敗,而是政府和百姓表現出來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愚昧、野蠻和狂妄,是中國犯下的嚴重戰爭罪行。此戰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觀,其空前絕後處有六, 容我一一道來。

1) 中國在大規模殘殺外國傳教士和教民(本國基督徒)、焚燒教堂、殺害外交官之後, 向當時世界上所有的強國同時宣戰,計有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俄國、奧匈帝國、西班牙、比利時、荷蘭等十一國。幾年前的甲午戰爭,一個日本已經把中國打得落花流水。現在清廷挑戰全世界的列強,《宣戰詔書》宣稱要對各國“大張撻伐”, 這種愚昧和狂妄, 古往今來可有先例?

2) 兩國交兵,不斬來使。以文明古國自命的中國在庚子戰爭中的首要戰略目標竟然是攻陷北京的各國大使館,殺盡各國外交官(以及被使館庇護的外國傳教士、商人和中國的教民)。戰爭中應該保護外國僑民;中國政府竟公然懸賞捕殺洋人:“殺一洋人賞五十兩、洋婦四十兩、洋孩三十兩”。這種殺盡外交官、殺盡洋人婦孺的野蠻、殘酷, 古往今來可有先例?

3) 如前述,中國在庚子戰爭中的首要戰略目標是攻陷京城的各國大使館。一個國家用戰爭手段、正規軍傾全力攻打京城的外國使館,本應易如反掌,得手不過“彈指一揮間”,可是竟然久攻不克,最後以失敗告終。如此戰績(或曰敗績),古往今來可有先例?

雙方的力量對比如何? 攻打外國使館的清軍主力是董福祥的“甘軍”, 加上拱衛京師的禦林軍“虎神營”、“神機營”的配合。董福祥麾下的甘軍至少有二十七營, 以每營五百人計算, 甘軍人數(保守估計)至少一萬三、四千。“使館區內被圍者約3000人, 當中2000人為尋求保護之華人, 外國男性400人, 女性147人,兒童76人”(摘錄自《維基百科》)。

兵力對比如此懸殊, 武器裝備呢? 過去中國人一個遮羞的說法是我們的大刀長矛對外國的洋槍大炮,這是徹頭徹尾的謊言。中國軍隊的精銳早已經現代化了。當時清軍在北方的主力“武衛五軍”(即董福祥的甘軍、聶士成的武毅軍、袁世凱的新軍、宋慶的豫軍和武衛軍統帥榮祿自領的中軍)的武器裝備並不比外國聯軍差。他們不僅配備洋槍洋炮,而且“出洋操”,即按外國軍法操練。在廊坊戰鬥中,裝備精良的聶士成軍配有德國重機槍,武器甚至優於八國聯軍的先遣隊。在北京,攻打外國使館的甘軍武器裝備遠勝於使館的防守者;後者隻“配備三支機關槍及四門小火炮”(摘錄自《維基百科》)。拳匪的武裝雖不及正規軍,但因為清廷望其"滅洋",軍需槍械已由政府供應。昏庸的直隸總督裕祿把拳匪視為國之幹城,軍需、糧餉要多少給多少。

英國公使館北鄰翰林院。中國翰林院不僅是至尊至貴的衙門,也是珍藏卷帙浩繁的各類古版善本的巨大圖書館,其收藏包括價值無可估量的《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的底本。清軍為了火攻英國公使館,在焚毀附近的大片民居之後,竟然一個庭院一個庭院地將翰林院縱火燒毀,數千萬卷古籍善本付之一炬。隻是燒了翰林院,公使館仍然可望不可即。

京城的戰場除使館區之外,就是西什庫教堂。北京基督教的“南堂”、“東堂”被拳匪焚毀,北堂(即西什庫教堂)成了外國傳教士、家屬及大批中國教民的避難所。攻打北堂的是成千上萬的拳匪(加上正規軍的協助),督師的是軍機大臣剛毅。教堂一旦被攻破,將是慘不忍睹的大殺戮。可是西什庫教堂巍然屹立, 拳匪和清軍就是攻不下來。中國軍民廢物到如此程度,夫複何言。

4) 清廷昏聵地對十一國宣戰, 外省督撫中的頭腦清醒者, 如李鴻章、劉坤一、張之洞、袁世凱等, 看到亡國之禍就在眼前, 遂發起“東南互保”,公開聲明在戰爭中保持中立。他們與各交戰國達成協議, 東南各地方政府不奉行宣戰詔令, 列強也不得在東南地區啟釁。中央政府作戰, 地方政府中立,並與各敵國互相保護, 如此荒唐之事, 古往今來可有先例?

5)庚子戰爭中的交戰雙方,一方(西方列強)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是為另一方(中國)好。中國的失敗乃是中國的大幸運;若八國聯軍失敗,將是中國的大災難。這難道不也是戰爭史上的今古奇觀?

戰爭爆發前兩年(1898),光緒皇帝主導的變法維新在西太後為首的守舊頑固派反對之下失敗了。西方各國支持中國的變法維新,希望中國通過政治體製改革,從中世紀的野蠻國家進化為現代的文明國家;對戊戌政變後被軟禁在中南海瀛台的光緒帝寄予同情。因為擔心光緒被謀害,法國政府要求派醫生給(據說重病在身的)光緒檢查身體。西太後欲廢光緒帝,另立端王載漪的兒子溥俊為帝,因為外國使團表示不滿而未能如願(列強不能幹涉中國的內政--皇帝的廢立,但是列國在外交上有不承認溥俊的權利)。溥俊僅被立為“大阿哥”(即皇長子,意味著是皇位繼承人)。維新派的領袖康有為、梁啟超在英國、日本協助下逃往海外,繼續鼓吹變法維新,被(西太)後黨視為心腹之患。

野心勃勃的端王載漪眼看兒子當不成皇帝,對列強恨之入骨。他的親信遂偽造情報,說列強將逼迫西太後歸政光緒帝。對嗜權如命的西太後,此乃天塌地陷之禍,於是不惜一切後果,走上了利用拳匪(據說神通廣大)、殺盡洋人的戰爭之路。

這是從戰爭的起因分析。從戰爭的結果看,掃清中國政壇上的頑固反動派,諸如載漪、載瀾、載勳、英年、趙舒翹、啟秀、徐承煜、毓賢等人,是《辛醜條約》的重要內容(剛毅、徐桐此前已斃命),為以後清末的憲政改革掃清了道路(可惜憲政改革的前途被辛亥革命葬送了)。為中國政壇清掃垃圾的同時,西方各國在條約談判中要求清廷為被西太後殺害的許景澄、袁昶、徐用儀、聯元等五大臣平反昭雪,開複原官。這些忠義敢言之士當初不顧個人安危,力挽狂瀾,反對啟釁外國,濫殺洋人,進攻使館。中國政府的祛蠹除奸、扶正祛邪,是被八國聯軍逼出來的。

我們不妨設想,如果八國聯軍失敗了,西太後、端王和拳匪得以任意妄為,中國會是一種什麽局麵。清廷將斷絕與西方各國的一切外交關係,斷絕與西方各國的貿易往來,驅趕或殺盡所有的洋人,排斥西方先進的工業技術。中國半個多世紀“洋務運動”的成果將付之東流,中國將重回閉關自守、重回中世紀的野蠻。正是八國聯軍的勝利阻止了中國曆史的大倒退。

中國在庚子戰爭中犯有嚴重的戰爭罪行。以使館、教堂為武力攻擊目標,以外交官、傳教士為瘋狂屠戮對象,這是德國、日本法西斯在二戰中都沒幹過的。戰敗之後,西方列強對中國的態度稱得上是寬大為懷,並未苦苦相逼。在《辛醜條約》的談判中,費時最久、爭論最烈的是條約第二款“懲辦禍首”。戰爭的罪魁禍首無疑是西太後,這是明擺著的。但是不要說對西太後的任何懲罰,就是對她任何公開的批評,都是中國方麵絕對不接受的。西方列強最後尊重了中國對最高統治者不能碰的“底線”。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西方各國堅持要求西太後承擔罪責,交出權力,歸政光緒帝(這一直是各國的願望),中國將是什麽局麵。這點並非做不到,隻要列強對清廷的壓力足夠大。自然,西太後會負隅頑抗;但是她如果想讓滿清政權和中國為她殉葬,她辦不到,滿清親貴、朝廷重臣、外省督撫最後會拋棄她的。如果光緒帝能夠親政,主導憲政改革,中國的曆史將改寫,“明治維新”在日本創造的奇跡同樣可能發生在中國;中國人民在二十世紀(一直延續至今)承受的巨大苦難將可以避免。八國聯軍、西方列強的寬宏害了中國嗬!

端王載漪是僅次於西太後的二號戰犯。戰後清廷在上諭中嚴譴載漪:“...拳匪之亂,肇釁列邦...推究變端,載漪實為禍首”。西方各國對罪大惡極的載漪,開始堅持要求清廷將他處死,但他是皇室懿親,清廷不答應。退而求其次,各國要求對他執行“假死刑”--斬監候,清廷連假死刑都拒絕,最後載漪僅被終生圈禁(“圈禁”即在家中軟禁)。

庚子戰爭的第三號戰犯是野蠻進攻各國大使館的甘軍統領董福祥。此人死有餘辜,但他是統兵大員,清廷擔心他策動兵變,不敢加刑於他,隻給予革職處分。西方各國對清廷的苦衷亦能諒解。

有人對《辛醜條約》規定的四億五千萬兩賠款不能釋懷。戰爭賠款一般是對戰勝國軍費的補償。戰爭的開支浩繁,尤其是海外作戰。庚子戰爭,清廷向十一國宣戰,與八國聯軍作戰,各國的軍費加起來自然是一個大數目。從庚子賠款中唯一獲利的是俄國。俄國獨得一億三千多萬,占總賠款額的29%。俄國的戰爭支出是一億七千萬盧布,而所得賠償,折合盧布一億八千四百萬;收支相抵,淨賺一千四百萬盧布。

中國人的仇外宣傳,隻談《辛醜條約》的巨額賠款,從不提西方列強以後紛紛退還庚子賠款的史實。首倡義舉的是美國,用庚子賠款在中國辦教育。其它各國(日本、俄國除外)紛紛效仿美國,退還賠款。一些退款被中外雙方用來加強中國的基礎建設;如英國退還的賠款就用來在中國興修了大量的鐵路。

6)在庚子之亂和其後的戰爭中,中國北方民眾被拳匪、官軍塗毒、禍害;是外國聯軍攻占北京以後,恢複了正常的社會秩序。“解民於倒懸的”竟是外國軍隊,這不也是戰爭史上的奇觀嗎?

八國聯軍在中國燒殺奸淫、無惡不作,這是中國人從小就被灌輸的眾多謊言中相當突出的一個。此乃中國人的自欺欺人。燒殺奸淫、無惡不作的確有其人,但不是外國軍隊,而是中國人自己。庚子戰爭中“兵匪焚掠京師”,中外皆知,證據如山。“兵匪”者,清兵拳匪是也;他們的燒殺淫掠在戰爭後期、兵敗如山倒的時候尤為變本加厲。八國聯軍是訓練有素的軍隊,其軍規、軍記與拳匪、清軍不可同日而語。要說搶劫,天字第一號的搶劫目標應該是有無數奇珍異寶的皇宮禦苑;要說奸淫,皇宮禦苑也是婦女集中、美女如雲的所在(聯軍破京時,西太後隻帶少數幾人倉皇出逃,宮眷、財寶基本留在宮中)。但是聯軍對紫禁城、西苑、頤和園等皇宮禦苑可說是秋毫無犯。

外國軍隊中軍記差的是俄國軍隊。俄國單獨出兵,進占南滿洲。這支軍隊並不在聯軍統帥的指揮之下,嚴格講並不屬於八國聯軍。

八國聯軍稱不上是仁義之師,聯軍中也不是沒有擾民的敗類。但是占領北京以後,聯軍起的主要是維持秩序、恢複秩序的作用。京城的大小衙門,多為聯軍占領,但是聯軍將“刑部”交還給清政府的留守人員;因為中國人犯了罪,洋人不便代審,須移交刑部懲辦。

八國聯軍的一個德政,是在平息拳匪之亂後,大力修複華北、東北地區被拳匪破壞殆盡的鐵路、橋梁、電線、通訊等設施,為解除民生困苦、促進商貿活動、恢複中國經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聯軍中除人數隻有數百人的奧軍外,其他七國軍隊都有技術兵種,如鐵道兵、工程兵、電技師、橋梁工兵等。他們在戰後的恢複重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或許有人質疑,洋人修複“洋設施”,是不是因為這些設施的產權屬於他們?答案是否。所有那些現代化設施的產權均屬於中國;非官辦,即商辦。聯軍修複鐵路、橋梁、通訊等,是不是為他們在中國作戰方便呢?根本不是。聯軍攻克北京後,接到各地的“匪患報告”,獲悉外地的洋人傳教士和中國教民仍在拳匪的屠戮之中,遂派兵出擊,征剿拳匪。這種解危救難的軍事行動,哪裏容得先修鐵路?聯軍出兵追剿拳匪是在(庚子年)8、9、10三個月,其時各條鐵路線的修複工程尚未開始。大規模修複重建工程是在拳匪基本肅清、聯軍與清廷的談判即將結束的11月份開始的。

反觀中國軍隊。清軍中軍記最壞的是董福祥的甘軍。董福祥是土匪出身,回民。他率領的“回子兵”軍記敗壞,惡名遠揚。兵匪一家,並非虛言。七月廿一聯軍破京之日,董福祥縱兵大掠;出彰儀門而西,董個人就發了上百萬銀子的財。清軍腐敗,在庚子戰爭中基本上是一觸即潰,甚至未觸先潰。清軍被擊潰後作鳥獸散,不少敗兵遊勇成了真正的野獸,燒殺奸淫,無所不為。清朝的地方官在戰爭中逃之夭夭;能對百姓提供保護的,倒是外國占領軍。

對百姓危害最烈的還是拳匪。拳匪在中國北方、包括京津地區掀起的紅色恐怖,尤其是打出“扶清滅洋”的旗號,得到清廷認可之後,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場浩劫。“滅洋”者,一切沾‘洋’字的均在消滅之列(盡管這並不妨礙他們用“洋油”到處放火)。洋人、洋婦、洋孩固然格殺勿論,信洋教的亦罪不容誅。根據教會統計,241名外國傳教士和家屬在庚子戰爭中遇害;其中天主教傳教士53人,新教傳教士及其子女188人,其中兒童53名。中國基督徒的犧牲尤為慘烈,2萬多教徒被血腥屠殺;其中天主教徒一萬八千人,新教徒五千人。

拳匪屠戮,初試牛刀是在河北省淶水高婁村,匪首張德成親自指揮。該村有三十四戶人家信奉天主教。拳匪趁信徒下午在教堂裏望彌撒時闖進教堂,大殺大砍,將信徒全部殺死。然後去教民家,不分男女老幼,斬盡殺絕(對婦女則有先奸後殺發生)。接著搜索財物,放火燒屋。三十四戶人家一百四十餘人無一幸免。

拳匪的草菅人命、濫殺無辜到了駭人聽聞的地步。拳匪在路上遇見穿製服的學生,指為漢奸、亂刀砍死的不計其數。禦林軍“虎神營”的翼長阿克丹(二品大員)因為曾經入教,被拳匪斬首示眾。武毅軍統帥聶士成幾乎是庚子戰爭中唯一認真抵抗過聯軍的清軍將領。因為他彈壓過拳匪的殺人越貨、為非作歹,拳匪對他恨之入骨。就在聶將軍身先士卒、與聯軍奮戰方酣之時,拳匪竟然闖入他家,將他的老母、妻子、女兒綁架而去。親兵報到陣前,聶將軍大怒,分了半營人去救家人。拳匪喪心病狂,與外國聯軍合擊聶軍,聶將軍中炮陣亡。拳匪打算拿聶將軍“戮屍”,因聯軍追來,倉皇逃命,才未得逞。德國軍人拿來紅毯子,覆蓋聶將軍的遺體,並將遺體交還清軍。付都統慶恒(正二品大員)掌管禦林軍虎神營。他是端王載漪的親信,竟也遭拳匪的毒手,一家老小十三口,連同慶恒本人,被拳匪折磨至死。

拳匪任意誣指他人是漢奸,想要誰的命就要誰的命。不僅政府高官、軍隊將領難以免禍,拳匪殺“二毛子”(漢奸)竟然殺進了皇宮禁苑。在端王載漪帶領下,拳匪闖入深宮。“大師兄”在西太後麵前趾高氣揚地宣稱:宮裏也有二毛子,得查驗;連太監、宮女都要驗。西太後問他如何查驗,答曰:如果是二毛子,隻要在額頭拍一下,就有十字紋出現。西太後並不相信這些鬼話,但迫於情勢,忍辱退讓,讓他們驗了一些太監、宮女。拳匪得寸進尺,在載漪帶領下,以後又闖入紫禁城寧壽宮,欲殺“二毛子”光緒皇帝,被西太後阻止。拳匪囂張到闖入皇宮去殺皇帝,還有什麽人他們不敢殺?他們的架子比親王、郡王的還大。在天津,他們在路上遇到文官坐轎,喝令下轎,武官騎馬,喝令下馬;而且必須脫帽,在路邊肅立。如果不從,白刃相向。

殺人、放火、大肆破壞之外,當然還少不了搶劫;隻有搶劫才能財入私囊。在鄉鎮的搶劫自不待言,拳匪在京城都敢明火執仗,打家劫舍。一般民宅固不能免災,連京城的“大宅門”都被殃及。協辦大學士孫家鼐(官居一品)家住東單頭條,被洗劫一空。孫著短衣逃難,避到安徽會館;他的一個兒子被剝到隻剩一條短褲。當清廷想調兩廣總督李鴻章接替把拳匪奉為上賓的直隸總督裕祿,拳匪預感情勢不妙,因為李鴻章幾次上奏,力主清剿拳匪。那些狡黠的便糾合弟兄,公然搶劫,發一筆橫財後溜之大吉。匪首張德成、曹福田早就成了巨富。他們樹大招風,開始不便開溜,繼而決定“另開碼頭”。走時當然要“幹一票”。其時各路糧台(即清軍的軍需給養)都集中在總督行轅,現銀即有上百萬。於是張、曹各率部下,到達總督行轅呼嘯而入,見人就殺,見銀就搶;丟掉“滅洋”招牌,盡顯土匪本色。

拳匪如此塗毒百姓、作惡多端,百姓恨不得食其肉而寢其皮。匪首張德成在落荒逃走時,於河北省王家口被百姓圍攻,白刃齊下,剁成一堆肉。匪首曹福田逃亡中潛歸故裏(河北靜海縣),被村民綁縛送官,淩遲處死。

在庚子之亂和隨後的戰爭中,拳匪製造的紅色恐怖是中國近代史上罕有其匹的浩劫。這場浩劫難道不是八國聯軍用戰爭手段終止的?平息浩劫、解民倒懸,這不是八國聯軍出師的“副產品”,而正是聯軍作戰的目的。當然嚴格地講,聯軍要解救的主要是各國的外交官、傳教士、商人和中國的基督徒,但是中國的民眾官紳不是也同時獲得解放嗎?如果說八國聯軍平息這場浩劫的豐功偉績不可沒,這種說法過份嗎?如果說八國聯軍阻止了中國曆史的大倒退、大反動,這難道不是顯而易見的事實嗎?

所有跟帖: 

貪官橫行,清官無期,屁民不反戈一擊就不錯了。。。 -free2005- 給 free2005 發送悄悄話 free2005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05/2013 postreply 11:31:33

再比比朝鮮戰爭,你就會感覺到老的偉大! -相對強度- 給 相對強度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05/2013 postreply 12:34:24

需要史學界這麽去思考 -weston- 給 weston 發送悄悄話 westo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05/2013 postreply 15:48:4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