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的概念不是新的,
機器人生產有40多年曆史了。
把生產車間搞成像老杜都羨慕的土耳其蒸氣浴那樣的豪華場所大概都超過100年了- 在美國(說不定還有老歐隻見過的那個美麗的地方,嗬嗬)。
更不用說汽車市場和消費群體的認知和接受程度。哈哈,瓦特創造蒸氣機來代替馬車是什麽年代的事情啦?
把一個大家都在喋喋不休的概念變成產品的強實踐性是一個奇跡。
把一個計劃變成可實施的程序是一個奇跡。
把使老歐變成花癡成天念叨的老奶奶變成18歲的小花是一個奇跡。
資本運作、一整套實施程序的執行監控和市場占有速度是好幾個奇跡。
這個過程可能有創新,但是跟上麵的奇跡們相比是微乎其微的創新。
這些奇跡的社會基礎是人文環境,是供應鏈的成熟和。。。還是這句話(難道是我忘了說社會製度嗎?偏不說!愛咋咋地!),
把看似雜亂無章的社會活動組織成一首交響樂是有點什麽好吹的。
尤其是這個交響樂隊裏沒有一個在汽車業界有40年以上經驗的樂師。
於是Tesla成功了,花下去的錢聽到動靜了,汽車史上會記下這一場景的。
所以與其說Tesla是一個創新不如說是一個成功,一個避免創新的成功。
與其說Tesla是Innovation的典範,不如說是Planning,Organizing和Execution的楷模。
所有跟帖:
•
點評得真好!米沙沙的話一般都很深奧、隱喻很多。難得這段話深刻而又不太難懂:))
-老看客-
♂
(0 bytes)
()
08/30/2013 postreply
19:55:41
•
嗬嗬,謝了。
-lluvia-
♂
(102 bytes)
()
08/30/2013 postreply
20:08:47
•
真知灼見。頂一下。是係統的優勢。每個人的一舉一動都在為這個係統服務。
-知人知麵-
♂
(137 bytes)
()
08/30/2013 postreply
20:11:12
•
強大的體係都會有慣性作用--好係統的慣性就是良性循環;壞係統的慣性則是惡性循環。
-老看客-
♂
(0 bytes)
()
08/30/2013 postreply
20:17:37
•
確實是係統優勢。從Nikola Tesla, 到Albert Einstein,到Elon Musk...這些人才都是移民,
-望自遠方-
♂
(86 bytes)
()
08/30/2013 postreply
20:52:11
•
西方國家的社會文明、政治文明、科技文明是互為條件、互為因果、層層促進的。
-老看客-
♂
(0 bytes)
()
08/30/2013 postreply
20:24:26
•
你的表述更全麵,具體。讚一個!
-望自遠方-
♂
(211 bytes)
()
08/30/2013 postreply
20:41:42
•
不對, iphone 之前就有手機, 而且亞洲手機絕對占上風. 現在誰還用那種手機嗎?
-缺角全書-
♀
(0 bytes)
()
08/30/2013 postreply
21:44:50
•
恩,新東西都需要你老法師來講講。
-i751-
♂
(0 bytes)
()
08/30/2013 postreply
22: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