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的門檻一降再降 海歸"精英標簽"正逐漸褪色
據歐洲時報網報道,俗話說的好,物以稀為貴。曾幾何時的海歸都是“人尖”、“天子驕子”。他們因為出眾的學識和能力受到國家和政府的器重。反之,不稀何來貴?現如今,海歸標簽的“去精英化”正是由留學熱潮等多方麵原因構成的。
留學門檻一降再降
從前的留學生都是需要通過層層選拔,才能獲得公費留學的機會。能夠獲得這個機會的,都是“國家重點培養”的人才。而現在,留學門檻一再降低。高考沒考好, 可以出國留學;找工作不好找,可以出國留學;別人出國留學,我也要“趕時髦”;聽說外國教育好,我也要出國“鍍金”,出國留學不再是少部分“精英學子”、 “學霸”、“考霸”的專利,頗有些“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感覺。從前的留學是“淬煉真金”,現在的留學更像是“鍍金”。
經濟增長,學費不是問題
隨著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形勢穩步增長,國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中國老百姓的腰包鼓了,就算沒有公費出國留學的機會,我們可以自己掏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民幣 出國學習。這一方麵造成了留學人口的急劇增加,另一方麵也由於準入製沒有保證,勢必造成留學群體整體素質的降低。當經濟因素不再製約國人踏出國門時,就如 同中國遊客湧入歐美奢侈品商店一樣,中國人也在出國留學的路上“大踏步前進”著。
國門開放,國人不再“崇洋媚外”
隨著中國與國際上其他國家更多的“接觸”,中國的視野更加開闊。雖然中國的整體科學技術水平還不能算全球頂尖,但中國與外界的差距正在縮小。中國人也不再 “崇洋媚外”的認為“外來的和尚會念經”了,也包括在對待海歸的問題上。隨著留學人士的上升,以及留學群體整體素質的下降,海歸在能力上並不能體現出絕對 的優勢,海歸也因此不再是別人眼中的“精英”。此外,雖然中國高校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在與國際上日益頻繁的接觸中,以清華北大為首的中國頂尖高校吐故 納新,不斷完善自我,已經能夠在國際上獲得認可,“國貨”已經自強了,“出口轉內銷”還有優勢可言?
中國國際地位的上升
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上升,回國內發展對於留學生的吸引力肯定越來越強。建國初期高端人才回國,如錢學森者,都是憑借一顆赤誠的愛國心,舍棄在他國的良好生活,回國建設現代化的新中國。現在,隨著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上升,留學生回國也能 “自我實現”,這麽看來海歸回國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長此以往,隨著海歸與“土龜”交流越來越多,海外留學的“神秘麵紗”也隨之被揭開,在海歸也越來越普遍、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前提下,“精英標簽”褪色也就不足為奇了。
現在留學低齡化,好多小朋友過來讀本科,讀高中的也不鮮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