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夫婦的差異是最大的。
張欣是個典型的“海龜”,作為劍橋大學的發展經濟學的碩士,她還在紐約的高盛當過幾年的投資分析師。這個姑娘聰明、上進,有時脾氣還有點大。
而潘石屹是中國石油大學的本科生,曾在石油部工作過,後來去了海南和深圳搞房地產開發。他和搭檔們成立北京萬通公司的時候,他還從未踏出過國門一步。
但他們卻“一見鍾情”了。1994年,在朋友介紹認識一周之後,潘石屹就和張欣訂了婚。4個月後,他們舉行了婚禮,一起開始去“征服世界”。“征服世界”的主要道具還是一家房地產公司,公司名叫北京紅石實業有限公司,就是大家所熟悉的SOHO中國有限公司的前身。
潘 石屹從萬通拉了不少同事來SOHO,這些和潘背景相似的同事都為潘找的這位太太而瞠目結舌:張欣的談吐、一口流利的英文、充滿激情的說話方式、外企風格的 做事手法……在這些人看來,潘石屹怎麽找了個“外星人”。很快,悲劇果然發生了,張欣立刻著手在公司推行西方的管理製度。
一 開始,張欣每天在公司裏和所有人吵架,回家和自己的丈夫繼續吵架。潘石屹是個經驗豐富的中國經理人,而張欣懂得一大堆管理學理論。和張欣結婚之前,潘自己 做決定、設定目標,給下麵的人簡單的指示。流程對他來說什麽也不是。但張的華爾街背景最強調的就是流程。張準備了無窮無盡的員工培訓、無窮無盡的會議和電 話來推行所謂的“流程”,並堅信以自己的背景,很快就能將SOHO帶到世界一流大公司的水平,最後在華爾街上市。
沒過多久,張欣開會的時候,潘石屹已經懶得講話了。張欣從來不會告訴別人要做什麽,她認為下屬應該自己得出結論。實際上,中國人並沒有受過太多獨立思考的訓練,在張的帶領下,SOHO一開始的管理一團糟。
但張欣在公司也起過積極的作用。
比 如,那時的中國人對按揭貸款還不了解也沒有興趣,而買的房從來都是毛坯房,需要自己粉刷牆壁。從美國回來的張欣認為精裝修的高檔房子是有人買的,而按揭貸 款的普及就能帶來這些客戶。他們在北京新起的商業中心邊上的一塊土地上蓋了精致時尚的SOHO現代城——SOHO的理念來自日本的“小型辦公室,家庭辦公 室”。
然後這對夫妻又說服了中國建設銀行在銷售大廳裏設立了一個辦公室,能直接給買房者辦理按揭貸款。很快,眾多來自外省的有錢人蜂擁而至,爭相購買這些公寓,並當作是一種“時尚”的標誌。沒過多久,北京其他的房地產開發商都在照搬這種模式。
雖 然很艱難,但張欣和潘石屹在爭吵中最終開發出了一種混合式的管理風格。張欣帶來一些西方的視角和主意,而潘石屹則用中國“接地氣”的傳統方式去實現它們。 每天一起床,他們就開始討論業務。當然會有不同意見,他們也已經習慣了這一點,並盡量將爭執控製在兩人之間,不讓員工發現。
事實上,據《紐約客》雜誌爆料,他們之間最嚴重的一次爭執是1997年,當時張欣遠走外國,賭氣冷戰許久之後,主動回國道歉。這次爭執以道歉結束不久,張欣的懷孕告終。
從 此以後,在SOHO公司的業務裏,張欣僅僅負責項目設計,從聘用哪個設計師到銷售大廳裏盛月餅的硬紙盒。張欣承認,就算自己受過全麵的西式教育,當她和中 國政府官員開會時,依然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說話,說什麽,以及用什麽口氣說。顯然她已經開始傾向於讚成潘石屹的看法,比如,她開始相信一家在中國開展業務的 公司決不能招聘MBA畢業生。她發現MBA們接受的西方商業教育隻適用於非常規範、可預測的環境。而中國的情況則相當複雜,因此需要更專斷的管理架構。
潘 石屹負責其他的一切,包括定價、管理團隊,以及最難的“政府關係”。沒有張欣的幹涉下,潘石屹的管理體係是最簡單粗暴的:要麽升遷,要麽走人。比如,85 名銷售人員中,每個季度都有業績最差的10個人被開除。而對那些沒有被淘汰的銷售人員的一年稅後收入有4萬美元。銷售總監們則有12萬美元——但是他們也 隨時會被將降級成普通的銷售,被業績最好的人取代。
事實上,不管是“海龜”還是“土鱉”,張欣和潘石屹都極其聰明。他們求同存異,有效地在同一個公司裏將兩人的不同優勢都發揮到極致。
除此之外,他們仍然是中國最受人豔羨的夫妻,有錢又家庭美滿(育有兩子)。張欣對穿戴極其講究,今天還穿著仿豹紋大衣,第二天又穿上了搶眼的毛氏藍套裝。而潘石屹則喜歡傳統的中式上衣。在張欣的帶領下,他們經常一起上時尚雜誌的封麵。
此時,他們開發的樓盤還在不停地被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