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代替美國了?
二戰時,美對日宣戰後的一年內,美國製造了8.6萬架作戰飛機(羅斯福要求6萬架,被指為妄想;但美國的戰略家們是心中有數的!)。尼米茲就任太平洋艦隊司令,前提條件就是羅斯福對艦隻的數量和戰鬥力的承諾,後來供給超出了尼米茲的想象和願望。太平洋海戰的三年裏,美國共建造了數個級別用途多樣的200多艘航母,包括作戰航母、運輸航母、護航航母和維修航母(大型可自衛修理艦)。技術上它們的耗材、建造設計、建造成本和平均生產線所耗時間基本一致,區別在於功能的不同、艦載自衛火炮和艦載飛機型號、功能及數量的不同。
日本投降時,還有十多艘航母在生產線上。由於作戰航母、運輸航母、護航航母的作戰性能重疊,日本投降時,美國在建生產線上的航母有6艘,8艘和十幾艘的不同說法。
三大汽車製造公司雖然在過去的幾年裏遭受了財務困難,但在它們的鼎盛時期都隻用了30%的開工率。戰時,就是靠它們生產坦克、大炮和裝甲車。
70年後的今日中國,現在在一年內能製造8.6萬架飛機?
70年後的今日中國,現在能造出哪怕一艘航母?中國現在的造船殼體的產量世界第一,但特種鋼沒有,自己生產不了,連韓國都不如。韓國把船殼製造外包給中國,是因為成本更便宜。
中國的汽車?
以為拿著人家的顯像管組裝一下,自己就是TV生產大國。
以為拿著人家的CPU組裝一下,自己就是PC生產大國。
以為拿著人家的CPU串聯一下,自己就是尖端高速電腦生產者。
以為拿著人家的車床做零件,自己就是零件生產大國。
還說人家就不製造了。
美軍作戰服的生產的確也部分地外包給中國了。但這種東西是做不得數的。靠生產衣架和一次性打火機的優勢就想聲稱製造業大國?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