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報道在這裏。看著都有點怕怕的。

來源: quantnj 2013-05-25 21:19:0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664 bytes)
回答: 看來中國人已經麻木了wjin20022013-05-25 21:07:14

一項調查表明,在華東等六個地區的縣級以上市場中,隨機采購大米樣品91個,結果顯示:10%左右的市售大米鎘超標。另有調查顯示,我國受重金屬汙染的耕地麵積已達2000萬公頃,占全國總耕地麵積的1/6。

近日,超標鎘大米風波持續發酵,引來輿論嘩然。鎘大米事件不僅導致湖南、江西、廣東等地的大米銷路遇阻,更讓公眾對農田汙染給百姓餐桌帶來的威脅有了新的擔憂。作為問題大米的風暴核心,廣東省已經開始了全麵清查。麵對鎘汙染,還有地方至今未對事件原因和影響作出說明。

作為一名普通消費者,人們心中不禁要問,汙染大米的鎘從何而來?從地頭到廠家,再從市場到餐桌,這幾道防線,我們守得怎麽樣?保證人們吃飯的安全,農田汙染該如何治理?

謎團:大米緣何會含鎘

近期,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網站公布了第一季度餐飲食品抽驗結果,其中一項結果為44.4%的大米及米製品抽檢產品發現鎘超標。廣州市食藥監局共抽檢18個批次,有8個批次不合格。

在廣東省食安辦公布的抽檢31個批次的不合格大米中,有14個批次來自於湖南,鎘含量從每公斤0.26毫克到0.93毫克不等。

5月21日,鎘大米來源地湖南攸縣官方通報了不合格大米的鎘含量範圍,披露原稻主要收自當地農戶,涉事米廠手續齊全,周邊也無重金屬企業。

既然生產環節無汙染、原稻來源也沒有問題,那麽,汙染大米的鎘又源自哪裏?

南京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所教授潘根興說,這些重金屬的確不應該存在於農田,因為它們原本來自礦山。

早在2007年,潘根興和他的研究團隊,在全國華東、東北、華中、西南、華南和華北六個地區的縣級以上市場中,隨機采購大米樣品91個,結果表明:10%左右的市售大米鎘超標。研究還表明,中國稻米重金屬汙染以南方秈米為主,尤以湖南、江西等省份最為嚴重。潘根興表示,大米鎘超標的關鍵在環境汙染,“這取決於兩個因素:土壤和品種。”

“鎘汙染大部分來自開礦。工廠排放廢氣中含有鎘,可能會通過大氣沉降影響較遠的地方。”環保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高吉喜表示,此外,一些肥料中也含有重金屬鎘。即使冶煉廠距離遠,其排放的廢氣擴散後也可能隨降雨落到農田中。

專家表示,要尋找稻米鎘超標的原因,需對當地大氣、水和土壤都進行檢測。

 

現狀:農業汙染狀況觸目驚心

當前,鎘大米事件已經引起了社會對於農產品特別是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安全及農田汙染問題的關注。

“目前,我國土壤汙染呈日趨加劇的態勢,防治形勢十分嚴峻。”多年來,中國土壤學會副理事長張維理長期關注我國土壤汙染問題,“我國土壤汙染呈現一種十分複雜的特點,呈現新老汙染物並存、無機有機汙染混合的局麵。”

農藥化肥汙染同樣嚴重。據張維理分析,我國農藥使用量達130萬噸,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而據測算,每年大量使用的農藥僅有0.1%左右可以作用於目標病蟲,99.9%的農藥則進入生態係統,造成大量土壤重金屬、激素的有機汙染。

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研究員侯彥林指出,一項針對30多年來近5000篇中文論文的統計數據表明,礦山周邊、工廠周邊、城鎮周邊、高速路兩側、公園等經濟活動和人活動密集的區域,土壤幾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並且經濟越發達,汙染越嚴重,南方比北方嚴重。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副校長羅錫文也曾公開指出,有調查顯示,我國受重金屬汙染的耕地麵積已達2000萬公頃,占全國總耕地麵積的1/6。

專家指出,汙染的加劇導致土壤中的有益菌大量減少,土壤質量下降,自淨能力減弱,影響農作物的產量與品質,危害人體健康。

環保部門一項統計顯示,全國每年因重金屬汙染的糧食高達1200萬噸,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

治理:法規和技術亟待完善

專家指出,控製鎘汙染,保障消費者安全食用大米的根本辦法,是查清汙染源,有針對性地治理環境。

“這是一項長期策略,需投入大量資源,短期很難見效。”侯彥林指出,切斷汙染源無疑是當下最重要的事情。

“治理農田的重金屬汙染,不能破壞土壤原有使用功能。比方說有些化學藥劑能析出重金屬但會破壞土壤功能。要采取生態治理的方法。”侯彥林說。

侯彥林呼籲,建立國家級的長期運行的預警和預測係統,對農田汙染現狀和發展趨勢進行及時監控。

“技術層麵上也依然落後,沒有有效的監測體係,就無法及時發現耕地質量變化的最新情況,不能製定準確的修複方案。”張維理認為,目前我國耕地質量測試指標和方法陳舊,我國對地力的評價通常采用土壤有機質含量,但實際測定的卻是有機物質全量,而不是活性有機質,這樣的測試結果根本無法準確反映耕地地力和土壤演變。“更為深層的問題是,我國耕地質量保護法規不完善,作為耕地使用主體的農民缺乏保護耕地質量的主動性。目前,對土壤汙染,國家層麵缺乏法規和技術標準,地方標準更是空白,立法刻不容緩。”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指出,從整個食物的安全鏈角度看,在源頭加強檢測是重中之重。工業汙染造成的損失不能由農民承擔,而應該由工業排放企業承擔。找到責任主體,問題解決起來就比較容易。

“要想讓公眾徹底吃上安全的大米,市場監管、土壤治理與行政問責一個也不能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政府治理汙染的決心。”李國祥說。(本報記者李 慧)

所有跟帖: 

回複:詳細報道在這裏。看著都有點怕怕的。 -wjin2002- 給 wjin2002 發送悄悄話 (180 bytes) () 05/25/2013 postreply 21:28:5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