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H的預算中,translational的大漲。這個趨勢還會繼續。其實20年前,基礎研究有很多空白,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很多,即使是還有空白,也已經可以make intelligent guess。這樣,從基礎知識到應用的轉化會大大加快。
所以researcher本身也要轉變。從fed或者state拿grant轉變到從私人機構,投資人哪兒拿資助。這個要求當然不同。其實30年前,到NIH申請grant的人也寥寥無幾。是這20年才多起來。現在轉換到其他funding source非常正常。
其實industry 也有大量的研究工作,不過一般來講academic偏基礎。但是現在NIH已經明確提出,他們的mission就是主要資助applied science。至於有同學認為誇大NIH的作用。大約70%的美國biomed的研究是NIH資助的。所以肯定是大頭。現在big pharma都在裁減R&D. NIH的作用更是舉足輕重。
由於前期biomed的無限製的擴張積累了大量的bubble,比如人人痛恨的“博後現象”。現在就是在調整。好比華爾街要倒掉一家大投行。現在各個學校也在緊縮。至於早上有同學認為是個別現象。嗬嗬,要麽是不知道內幕,要麽是自我安慰。我自己的學校,去年關門的實驗室都好幾十了,俺學生幾乎每周都可搬回來好多好東西。嗬嗬。杜克大學,係一級,我知道就解散了兩個。我北卡的朋友找博後,來了兩duke的副教授,以前薪水都在95K以上,來申請65K的博後。兩人都失業超過1年了。行內共識:一半人不會熬過這一次。
說這些的本意是,讓局外人了解,當代的biomed research,至少在美國,和幾十年前國內上課描述的完全不同。當然,research是個很不錯的career。但是商業化也是非常嚴重。不管自己願意和不願意,身在其中,要麽改變環境,要麽改變自己,要麽HG,嗬嗬。國人挺不錯的,多了一種選擇。該覺得幸運。早上我提到的一個我認識的和老施同行的,和老施水平相當,以前和老施一樣也是5個R01,一堆的cell nature papers。現在,剩一個grant,就在加州某著名大學。當然他自己是tenure,現在也在drug development,4-5個專利,最近一個和Roche談的不錯。嗬嗬。當然有些同學或許認為他不務正業。或者該HG。沒準可以和老施一樣。
俺早上的本意是說,現在學校很多在轉型,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NIH本身也在轉型。
所有跟帖:
•
來申請65K的博後 --- 博後的工資有這麽高嗎?
-相對強度-
♂
(0 bytes)
()
04/30/2013 postreply
20:41:53
•
應該有
-看好戲-
♂
(0 bytes)
()
04/30/2013 postreply
20:45:27
•
做生物醫學的人多數是打工,沒有什麽意思
-看好戲-
♂
(0 bytes)
()
04/30/2013 postreply
20:43:11
•
big pharma裁減R&D絕對是大錯特錯,惡果很快就會顯出來。。。。
-金山法海-
♂
(32 bytes)
()
04/30/2013 postreply
20:48:23
•
yep。以後做不了due diligence。
-知人知麵-
♂
(0 bytes)
()
04/30/2013 postreply
20:55:34
•
副教授應該tenured了吧
-alvaning-
♂
(0 bytes)
()
05/01/2013 postreply
04: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