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周刊對於馮華君的相關介紹。

本文內容已被 [ wxcfgh85 ] 在 2012-12-25 07:46:5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APPLE樹下吃“蘋果”

2009-03-09 南方網  

 

插圖·李峰

在過去四年多的時間裏,馮華君曾是一名在蘋果、百度這樣著名的IT公司打工的程序開發人員。但現在,這名剛滿28歲,正旅居國外的年輕人已經與國內的幾位朋友合夥組建了一家小型科技公司。“我們曾經隻是一些無人知曉的程序開發員,但因為有了這個平台,現在我們可以把自己的智慧賣給全世界。”他說。

這個“平台”指的是蘋果公司在2008年7月11日推出的一個可供iPhone手機用戶在互聯 網上下載應用程序的地方——App Store。這些種類繁多的應用程序來自於全世界的程序開發人員——隻要加入蘋果公司的“iPhone開發者計劃”,並繳納99美元的年費,他們就可以在 App Store裏銷售自己的軟件成果了。

 

日均下載476萬次的平台

“我們都用過手機,體驗總是極其恐怖——軟件爛得一塌糊塗,硬件也不怎麽樣。每個人都痛恨自己的手機。”這是蘋果公司的CEO喬布斯說過的一句話。在他的眼中,除了呆板的外形之外,以往的手機總是被預裝了一堆亂七八糟的軟件,例如毫無用處的定位功能、陳舊的遊戲、從不使用的聊天室……2007年初,喬布斯推出了iPhone。

除了依靠蘋果的品牌影響力,iPhone顛覆性的全觸摸屏操作模式、光滑如鏡的外形等特點,讓它在當年就賣出了370萬部。2008年,因為3G版新款產品的推出和價格大幅下調,iPhone的銷量更是超過了1000萬部。

但隨著諾基亞、三星、穀歌等同類型產品的跟風而至,iPhone開始受到了衝擊。如何在強手競 爭的手機賽道上保持iPhone的體能?在技術開發上一貫保守的喬布斯想到了“開放”,而App Store正是這一思路的體現——讓那些滿腦子有著各種稀奇古怪念頭的程序人員把想法變成軟件,然後放在App Store上銷售,而在用戶付費下載之後,蘋果公司和軟件開發人員將按3﹕7的比例獲得各自的收入。

剛上線時,App Store裏麵還隻有500款應用程序,但半年之後,情況完全不同了——2009年1月中旬的數據顯示,目前App Store應用程序數量已經超過了1.5萬款,下載次數更是超過了2億次,日均高達476萬次。對蘋果公司來說,好處是不言而喻的——在不斷湧現的應用程 序的刺激下,iPhone能一直熱賣下去。而運營App Store所需的成本,那30%的分成就已足夠。

而對大多數程序開發人員而言,他們以往的收入來源很簡單一——依靠在電腦上不停地敲敲打打掙取 工資。盡管常常累得兩眼發直,但對於“我能做出那麽好的程序,為什麽不自己開家公司”的這個想法,又常被認為是一個難以實現的夢想。在過去,成立一家公司 並讓它存活下去所需的資金、人力、推廣之類的成本將把他們壓垮。

但App Store正在給他們提供一種新的創業模式。隻要你編寫的軟件夠炫,那麽產品推廣、銷售之類的事情就全部交給蘋果公司好了。你需要做的隻是升級軟件或者再推出新的產品,然後等著跟蘋果公司分錢。

現在,一群跟馮華君一樣的中國年輕人正在嚐試通過App Store尋找發家致富的新途徑。

 

互聯網上的“雷鋒”們

馮華君是一位出生於廣東省一個偏僻小縣城的帥氣小夥子。當他在讀中學時偶然得知自己癡迷的各種 電腦遊戲都是通過編程做出來時,他便產生了這樣一個念頭——“太棒了,我也要學編程。”在此後十多年裏,馮華君一直以學習編程為最大的個人愛好。現在,他 幾乎在完全自學的背景下成為了一名優秀程序開發人員了。

當2004年大學畢業時,盡管所學的是經濟管理專業,但因為在編程技術上的深厚積累,馮華君還是以“合同工”的身份進入了蘋果公司,從事跟銷售環節關係密切的售前技術支持這一工作。

盡管馮華君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蘋果粉絲,並一直以能在蘋果公司打工為榮,但這樣的情結始終敵不過更高收入對年輕人的誘惑。在此後的三年時間裏,馮華君先後跳了兩次槽,在他於2007年年底陪外派出國的太太旅居瑞典前,他還供職過百度,月薪過萬。

在出國前,馮華君花了很多時間跟大學時代的一幫朋友呆在一起。這群夥伴就像所有受到互聯網神話影響而對創業充滿激情的年輕人一樣,曾經為冒出的一個個奇思妙想耗費了大把時間。他們做過視頻分享網站、開源社區、博客空間、音樂播放軟件……當然,他們也曾為自己的一些突發奇想而激動地去找過風投,希望能拉到一筆投資。

但不幸的是,年輕人的想法往往經不起考驗——在傳統的商業環境中,除了半生不熟的技術之外,啟動資金、人力資源、宣傳推廣,甚至人脈關係等,無不讓他們一次次地灰頭土臉落敗而歸。

盡管創業之路並不順利,但馮華君也正是在這一階段開始為人所知。2006年裏,他出於個人興趣 獨立開發出了一款供蘋果電腦操作係統使用的中文輸入法軟件,並把這款名為“FIT”的軟件放到互聯網上供用戶免費下載。這件事一度在國內的蘋果用戶中產生 了不小轟動。在此之前,一款由另一位中國開發者免費發布,被稱為“QIM”的同類軟件已經在蘋果用戶裏廣受歡迎。但FIT的出現,讓蘋果迷們又多了一個選 擇。隨著FIT不斷升級完善,蘋果迷們知道了馮華君。

讓馮華君更出名的事情發生在去年。2008年初,全球熱銷的iPhone手機也通過各種渠道大 量流到中國用戶手中。這時,受國內一家名為威鋒網(一個供國內iPhone愛好者交流溝通的中文網站)的邀請,馮華君與另外兩名程序開發高手(其中一位是 國內頂尖的黑客,另一位是正在外國留學的程序高手)成立了一個開發小組,目標隻有一個——開發一款能在iPhone上使用的全功能中文輸入軟件。黑白顛倒 兩個月之後,當這款被稱為“WeFIT”,具有強大智能詞組功能的軟件一經上線,就受到了大量中國iPhone用戶的追捧。而在互聯網上那些iPhone 愛好者常去的論壇上,馮華君和夥伴們就像“雷鋒”一樣受到人們的尊敬。

WeFIT同樣是以免費的形式供人們下載使用。在馮華君跟夥伴們的腦子裏,如果不能建立起完善的銷售渠道,出於個人興趣編寫的軟件的最好歸宿就是免費使用。即便這樣做不僅不能給他帶來一分錢的回報,相反還要耗費大量時間和不少金錢。

在馮華君跟夥伴們不斷地為FIT和WeFIT提供升級版本時,河北大學計算機專業的穀更新、吳 怡凡、蘇文傑這三名大學生還不知道自己的職業未來前途何在。在2006年年底加入一個名為“139.ME”的研發團隊之前,他們曾作為河北大學僅有的三名 學生代表參加過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國際數學建模大賽、Google編程大賽之類的程序開發比賽,並曾數次獲獎。盡管已經是大學生中的程序高手,但這 幾名年輕人常常隻能靠編寫一些小遊戲軟件、在互聯網上解答不認識的“菜鳥”的技術問題時,才能體現出他們的技術水平來。

作為139.ME團隊的發起人,有10年互聯網從業經曆的朱連興說,“這幫家夥曾經以為畢業後找家大公司做程序員就是唯一的出路。”

 

“狠狠把握這個機會”

2008年7月份以前,已經身在瑞典的馮華君一直密切關注國內那些“FIT”和“WeFIT”用戶的反饋意見,並一次次地積極予以完善。此外,他也不時跟國內的夥伴們合夥接些外國公司的軟件外包項目掙一點為數不多的外快。

這樣的情況在7月份App Store出現之後發生了改變。看著App Store上大量出現的各種軟件已經不斷地給軟件開發者掙回美元,馮華君的心態開始慢慢發生了變化。一天,他跟一位合作夥伴說:“我們為什麽不能試著做個 小軟件放到App Store上去掙錢呢?”他的這位夥伴此時仍在英國留學,正在為怎樣掙學費而犯愁。

不久之後,經過身份審核的馮華君成功地成為了蘋果公司的一名“iPhone開發者”。2008 年9月10日,馮華君編寫的一款名為BlogPress的程序正式在App Store上開始銷售。正是這款售價為9.9美元,能讓手機編寫包含文字、圖片等內容的博客,並將其直接發到互聯網上的小軟件,讓馮華君第一次感受到了商 業價值的魅力。在此後20天內,這款軟件被近400人下載,“這讓我早前擔心這款軟件不能收回99美元年費成本的想法十分白癡”。一月中旬,他的另一款遊 戲類軟件MusicPop也開始上線銷售。

他的那位在英國留學的夥伴,幾個月前也在App Store上推出了一款字典軟件——WeDict Pro,目前也已有不錯的下載量了。

而在國內,朱連興跟他的夥伴們也已經嚐到了App Store的甜頭——他們開發的兩款小軟件Love Forecast和Lifespan Calculator(分別用於女性生理周期預測和遊戲者死亡時間“預測”),目前也正在給他們送來源源不斷的小額美元。一個直觀的表現是,今年年 初,139.ME團隊在距離河北大學不遠的一棟高層寫字樓裏租下了70平米的辦公區域。在此之前,他們一直蝸居在大學附近一家簡陋旅館的狹小房間裏。

朱連興說,他們新開發的另一款名為i-Control的遊戲軟件現在也通過了蘋果公司的審核,不久之後就能上線銷售。App Store讓他對未來充滿期待:“隻要今後能開發出更好的軟件放上去,就不用為養老問題發愁了。”

現在,在瑞典的馮華君、在國內的139.ME團隊,他們都找到了各自的未來方向。盡管依然是軟件開發,但這一次,這個方向已經處於實現商業價值的導向之下了。

如果一個項目沒有商業價值而僅靠激情的話,它的發展之路總是有限的。現在馮華君對FIT和WeFIT的更新早已不如初期那麽熱情高漲了。在App Store上的初戰告捷給他注入了信心,“我要狠狠地把握住這個機會”。

兩個月前,馮華君還跟國內的幾位老夥伴一起合夥成立了一家公司——InfoThinker,中 文名稱為“信科國際資訊有限公司”。公司目前的業務隻有一個——根據國外客戶的產品設計需求,為其提供iPhone軟件的代工服務。這樣的軟件通常會被國 外公司放到App Store上銷售。不久前,他們為一家美國公司開發的一款名為iXpenseIt的個人財務管理軟件,曾一度成為App Store裏財務類軟件的銷售冠軍。

而朱連興和他年輕的139.ME團隊也開始了同樣的嚐試。就在3月初,他們還剛剛接到了一家提供多媒體下載服務的國內網站的軟件外包項目,要為其開發一款能在iPhone看電視的軟件。

馮華君、朱連興他們都相信類似App Store這樣的軟件營銷模式未來將會出現在Windows、Mac OS X、Android,甚至是索尼的PSP、PS3、任天堂的Wii、NSDL裏,而程序開發人員也將因此獲得更為廣泛的銷售渠道。但對程序開發人員而言, 這樣的銷售渠道也並非沒有風險——如果提交的軟件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它唯一的命運就是被無數的同類產品所淹沒。馮華君說,App Store明顯地存在著2/8原則,“20%的軟件占據了80%的下載量,而另外80%的軟件幾乎都無人問津”。

在新公司成立的那一天,馮華君在瑞典給國內的夥伴們寫下這樣一段話:“這個世界沒有神話,隻有一些很樸素的道理:便宜的打敗貴的,質量好的打敗質量差的,認真的打敗輕率的,耐心的打敗浮躁的,勤奮的打敗懶惰的,有信譽的打敗沒信譽的……”

(本文來源:南都周刊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