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在中國被封 翻牆難度加大

來源: commonsense888 2012-12-21 19:25:4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153 bytes)

zt

VPN在中國被封 翻牆難度加大(圖文)

2012-12-21 13:36:23  德國之聲 


《人民日報》從18日起連續4天發表題為《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互聯網:依法監管是各國慣例》、《網絡需要依法運行》和《依法才能更安全更方便》的文章,強調要加強對互聯網的管理。最先發表的《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一文,通篇文章隻有300多字。文章寫道:"發展是這樣快,上網是這樣簡單,再加上網絡的虛擬和匿名,以致許多人'不假思索'就參與其中。應當意識到,網絡世界不是法外之地。網上的言行也會有意無意觸犯法律。"

 

 

 

這篇短文在微博上一經轉載便引來多種解讀。一些微博用戶評論這篇短文時寫道:"一個很強烈的信號來了"、"河蟹社會又要發淫威了",均是指官方"掛羊頭賣狗肉","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21日,《人民日報》再次在頭版發表文章《依法才能更安全更方便》,文章中稱,"許多國家網絡監管的慣例表明,依法管理不會束縛手腳,反而會活躍文明交流,推動商業交易,使人們在網上活動更加放心","'管一管網絡亂象'是許多老百姓的願望"。《人民日報》在新浪微博上的帳戶也發了同名帖,但顯然大量微博用戶並不買這份帳。網民評論內容多為"一個黨和政府希望控製意識形態"、"技術的發展讓人民稍微有點自由的話語權,你們開始要封鎖。說網絡謠言太多,你們給我們灌輸的謠言還少嗎?"甚至有網民怒斥"人民日報就是最大的網絡亂象"。

 

中國網民對官方要對互聯網加強管製的猜測恐怕並不是錯誤的。法新社報道稱,原本可以通過虛擬專用網VPN越過中國互聯網防火牆"看世界"的中國網民現在也被攔截在防火牆之下。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在華經商的西方人對法新社記者說:"這對我們而言是一場大災難。"他說:"我們已經習慣了在不同的辦公地點和子公司之間使用Google Drive在線雲存儲服務,這項服務可以讓我們存儲文件,分享信息,協同工作,但現在卻沒法使用了。"
 
由於受到中國官方技術的幹擾,一些在海外的VPN開始無法正常工作。

總部在北歐、負責一個在華分公司的經理說,他的公司裏使用VPN,每個員工都很熟悉這一工作方式,他們都能使用在中國境內被屏蔽掉的臉書以及推特。他們公司的信息交流以及數據傳輸都是利用這個通道。他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網速變慢的現象。
 
但有外國在華人士向《南華早報》記者抱怨他們感到使用互聯網的限製,"不是網速極為緩慢,就是不能接通Gmail 或者Google Agenda。"

互聯網研究學者安替介紹說,幾乎所有外國記者駐京機構都使用VPN,或者他們有互聯網專線。他擔心,如果對VPN的管理形成政策,那麽下一步可能就是隻有注冊的機構才能使用,那就等於把VPN的數據傳輸變成了CCTV的傳輸信號:"那便國際信息交流的大倒退。我不認為很多國際公司能夠接受這種管製。"
 
VPN服務提供商Astrill告知用戶,中國的防火牆已經可以"自動識別並封鎖VPN"。雖然不是所有的VPN提供商都遭到封鎖,但已經有不少受到影響。

法新社向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問詢有關VPN在中國被封鎖一事,但是對方沒有立刻做出回複。但按照以前中國官方的說法,對互聯網的管製主要目的在於為保護兒童而清除網絡上的暴力和色情內容。
 
《環球時報》本月早些時間采訪防火牆之父、北郵校長方濱興時,方濱興稱國外公司在中國運營VPN業務需要向工信部注冊,但他沒有聽說有外國公司注冊VPN業務,稱"它們都是非法運營"。
 
安替分析認為:"對信息交流的管製還牽涉到另一個層麵的問題,即收費。本來是一個免費的自我管理的東西,卻變成了不僅受到中國政府管理、而且還要收費的項目。它同時反映出政策背後多重部門的利益在驅動。"

所有跟帖: 

在中國用Gmail非常不便,雅虎mail比較好用 -commonsense888- 給 commonsense88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21/2012 postreply 19:29:5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