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中國物價上漲快 買房壓力大 花錢難放心

物價上漲快 買房壓力大 花錢難放心


誰拖了消費的後腿?(熱點聚焦·拉動消費新觀察④)



記者 吳秋餘 許誌峰


2012年08月20日05: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工資不低但生活成本更高


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有利於擴大有效需求


在北京某小區菜市場的夜市裏,26歲的周煒華告訴記者,他現在都是下班以後再到菜市場買水果,希望能便宜一些:“隻能吃些普通的時令水果,像什麽大櫻桃之類的,七八十元一斤,根本都不敢想。”


為了能獲得北京戶口,去年剛從武漢某高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周煒華選擇到中關村一家民營軟件企業工作:“公司是北京市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能夠拿到戶口指標,但工資就不能指望太高了。”周煒華告訴記者,他很多去外企的同學月收入都在2萬元左右,但自己的收入隻有5000多元。


“雖然公司每年都有10%的工資增長,但感覺根本追不上物價,現在中午在單位周圍吃個飯都要近20元錢。”周煒華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房租每月1500元,吃飯2000元,再加上水電交通什麽的,一個月的收入也就所剩無幾了,根本沒有閑錢再搞其他消費,“有時候再趕上個同學同事結婚啥的,隨份子的錢都快拿不出來了。”


周煒華表示,當初為了拿到戶口指標,他跟公司簽訂協議,3年內離職要交違約金,所以等工作滿3年後,他就準備到薪酬更高的外企工作:“雖然會辛苦一些,但將來結婚生孩子花費會更多,這點錢根本不夠用。”


“居民收入增長緩慢和收入分配不合理已經成為製約我國消費擴大的主要因素,現在是富人有錢,但日常消費有限,隻能把錢存在銀行裏,花不出去,而窮人想消費卻沒錢。”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分析說,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之所以有利於擴大有效需求總量,是因為高收入群體邊際消費傾向較低,亦即增加的每1元收入中隻有較少的部分用於消費,較多的部分用於儲蓄;而中低收入群體邊際消費傾向較高,亦即增加的每1元收入中有較多的部分用於消費。


“消費是生產的目的,當前我國很多商品產能已占世界百分之七八十乃至更高,繼續依賴投資和出口高增長來拉動經濟增長的路子難以為繼,擴大消費問題日益突出。”梅新育認為。


梅新育建議,在減輕消費者負擔方麵,政策的主攻方向應當集中在占人口絕大多數的中等收入及低收入普通居民所需要消費的商品與服務上,特別是減少流通成本,才能降低普通居民日常消費負擔,提高他們在其他方麵的消費能力。


購房“擠占”大半收入


房價上漲嚴重侵蝕居民購買力


29歲的楊洪濤在北京三元橋附近一家外企從事金融工作,但每天穿梭在高樓大廈間的他依然不敢有大的消費。


“別看我收入相對不算低,其實都交給房子了。”楊洪濤告訴記者,去年底的時候他看到房價開始鬆動,就準備抓緊買房。


轉眼過年以後,他發現原本沒跌多少的房價又有上漲的苗頭,就趕緊四處找房,最終在四環外選了一套90平方米左右的二手房:“各種費用加起來接近250萬元,家裏東拚西湊總算交足了首付,可貸款還要100多萬。”


自從買了這套房,楊洪濤和遠在外地的父母就過上了節衣縮食的生活。他告訴記者:“現在每個月工資發下來,先被銀行拿走大半,剩下5000多元的收入,雖然生活花費基本夠用,但想到頭上頂著百萬元房貸,其他消費就先免了。”


“每次有額外的獎金都趕緊存起來準備提前還貸,爸媽也是盡量省出錢來幫我還錢,真是一套房毀掉一個家呀。”楊洪濤對記者說,自己的同學中本科畢業就參加工作的,很多人在2008年房價還算低時就把房子買了,自己因為讀研反倒把買房給耽誤了,想想挺後悔的,“其實現在有錢沒錢跟工作好壞沒啥關係,就看誰工作早、買房早。”


“老百姓很大一塊購買力都被房價的上漲所侵蝕了,這也是影響消費擴大的重要因素。”梅新育認為,食品和住房是老百姓日常最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具有很強的剛性需求,這兩項價格走高,將對我國的消費需求和產業發展產生很大負麵影響。


“根據中國的人地關係,在較長時間跨度內,食品和房價上漲是必然趨勢,製成品價格則會相對下降。” 梅新育建議,國家要繼續控製房地產市場泡沫,加強保障房的投資建設力度,這樣一方麵可以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另一方麵可以讓國民收入中更大的份額投向可貿易商品消費,而不是被迫用於住房消費。


“海淘”走俏,洋奶粉“吃香”


當前消費環境仍難以讓人放心


“現在海淘已經成為各個論壇準媽媽們討論最熱烈的話題。”31歲的準媽媽楊彥已經開始為日後撫養寶寶的生活做準備了,而其中重要一項就是穿梭於各大網絡論壇,學習網友們留下的“海淘”經驗。


所謂海淘,是指通過互聯網檢索海外商品信息,並通過電子訂購單發出購物請求,由海外購物網站通過國際快遞發貨,或是由轉運公司代收貨物再轉寄回國。近年來,隨著國內一些食品安全問題的暴露和人民幣國際購買力的增強,海淘逐漸成為很多人購買食品或其他重要商品時的首選。


一邊是海淘如火如荼進行,一邊是國內洋品牌奶粉價格一個勁地漲。據媒體報道,近日,包括多美滋、美讚臣在內的多個洋奶粉品牌出現年內的第四次漲價。


“洋奶粉的持續吃香,表明從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以來,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一直沒有恢複起來,也表明我國當前的消費環境仍然讓消費者難以放心消費。”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商法研究所所長、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劉俊海教授認為,近年來持續火爆的中國人海外代購潮流給國內消費環境建設敲響了警鍾,沒有好的消費環境,擴大內需隻能是一句空話。


劉俊海介紹,在美國,消費者買到問題商品後,馬上就會有律師站出來幫助消費者對商家進行團體訴訟,消費者隻要提供自己的購物小票和銀行賬號,就可以安心在家裏等著賠款到賬了。“美國法院大多數時候對於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都會采取巨額懲罰性賠償措施,所以一次官司就能讓律師和消費者賺得盆滿缽滿,律師和消費者都樂於打這種官司。”


“反觀我國的法律,目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僅規定了兩倍賠償措施,三鹿事件之後開始實施的食品安全法,雖然規定了十倍賠償的措施,但其要求商家明知的法律要件卻成為消費者索賠的障礙。”劉俊海說,就算消費者曆盡千辛萬苦打贏了官司,一罐問題奶粉最多獲得幾千元的賠償,可能最後連律師費都付不起。


“以前總說內需不振是老百姓沒錢花,現在老百姓有錢了,卻都花到國外去了,這凸顯了當前我國擴大消費的尷尬。”劉俊海建議,在全麵加強對消費環境的行政監管基礎上,應該重點通過法律手段幫助消費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懲治不良的消費環境。消費者權益之所以在很多國家都受到特別重視,就是因為它不是隻關係到某個個體,而是關係到整個消費環境和全體社會成員利益的社會問題。消費者權益維護好了,和諧的消費環境才能建立起來,才能最終重建消費信心,提振國內需求。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