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化工教授抄襲論文追蹤:陸駿承認造假被開除
2012年07月29日04:14
陸駿今年39歲,去年11月成為該院教授,今年3月入選國家第二批“青年千人計劃”,可獲中央財政人民幣5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及其他工作條件 和生活待遇。近日,他發布的一份“招聘啟事”遭網友質疑,“打假鬥士”方舟子隨後在微博中跟進揭露,發現其主要論文、學曆及工作經驗,均假冒國外同名(姓 名拚音字母相同)學者,實施“移花接木”之術騙取名利。
在昨天發布的“關於給予陸駿行政紀律處分的決定”中,北京化工大學表示,陸駿 本人已承認造假。公告稱,根據學校有關規定,經學校學術道德委員會、教職工行政紀律處分委員會討論,校長辦公會研究,決定給予陸駿開除處分,解除聘用合 同。打開北京化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網站,“師資力量”一欄已無陸駿的名字。
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專項辦公室前日即發布公告,取消陸駿的入選資格,方舟子表示這是他目前所知“千人計劃”中已經入選後被取消資格的第一例。
“我當天下午給千人計劃辦公室打電話,他們表示很震驚,傍晚就出了公告,很雷厲風行”,方舟子對本報記者說。
>>反應
方舟子:問題不在程序在執行
“千人計劃”網站今年1月公示的“青年千人計劃”入選名單顯示,169號陸駿,推薦單位是北京化工大學,專業領域為工程與材料科學,但其提供的7篇代表 論文全部為生物醫學領域,正是這些論文被發現冒名假借。網友質疑,陸駿跨學科申請,是“包裝行騙”,逃避同行專家審核,北京化工大學難逃責任,有關評審專 家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方舟子認為,目前“千人計劃”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未達到要求,比如國家“千人計劃”就要求必須在國外是正教授,但有人換個“頭銜”就入選了;二是原本要求全職回國,但有部分人並未真正回國。
從哈爾濱醫科大學王誌國重點論文被撤並被國外大學關閉實驗室,到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蒂姆·柯斯基涉嫌職稱履曆造假和學術腐敗,此前已有數位“千人計劃”入選者被質疑學術問題。
方舟子認為,國家“千人計劃”目前的審查程序可謂嚴格,也找了海外評委,因此問題主要不在程序,而在執行上,“評審未必那麽認真,存在疏漏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