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熱貼之浙江怎麽了,作者似乎比較了解地方上的情況

來源: wxcfgh85 2012-07-25 13:24:0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0206 bytes)

幾點想法,關於浙江怎麽了?最近被好幾個媒體記者追問浙江怎麽了?我自己也納悶,浙江到底怎麽了?回頭想想,浙江好像也沒有怎麽,隻是在還債而已,出來混的總是要還的,浙江在還這麽多年積累下來的帳罷了。

浙江的經濟雖然在總量上一直在全國處於領先狀態,但是我到是認為其實浙江在過去的十年裏基本上是屬於倒退階段,經濟層麵沒有任何的進步,我們回頭仔細 看看,十年前我們談論浙江企業的時候,談誰?萬向。現在我們談誰?還是萬向。十年前娃哈哈就已經全國聞名,十年後還是娃哈哈,這十年來湧現出多少家大型, 超大型的企業了麽?可以說這十年,浙江經濟領域幾無作為。反倒在一些負麵新聞裏大家聽到了很多浙江大型企業,從08年的華聯三鑫,到12年的中江控股。從 08年的浙玻,到12年的高盛科技到虎牌控股。尤其到現在的所謂600家企業聯名上書。需要反思的並不隻是政府本身。

如果按區域來看,浙江在08年到12年,除了經濟不發達的衢州地區和麗水地區外,基本上每個地級市都已經洗牌過一次了。我們鮮聽說有企業能在這四年來安穩的走過來?為什麽?這個命題很值得思考。

我前幾天接到香港一家媒體的電話,問我怎麽看浙江的這次危機,政府能解決麽?我不知道該怎麽回答,我自己總結下來,主要是這麽幾個問題吧。

過於發達的金融體係害了浙江。很多人都不讚同這個觀點,但是我覺得我是對的,可能問題出在怎麽理解發達兩個字吧。浙江的金融其實很發達,我走過很多地 方,看過很多家銀行,其實很少有地方像浙江這個區域體現出兩個特征:(1)金融機構數量僅次於上海,北京(2)金融機構信貸投放的風險容忍程度遠超過金融 更為發達的上海、北京。

這兩個特征很有意思,浙江的經濟總量其實在全國列在廣東、山東、江蘇之後,位列第四,大概2011年的數字是31000萬億左右,但是我們仔細來看, 浙江的金融機構家數可能是位列全國之首。基本上所有能開設分支機構的金融機構都在浙江開設了分支機構,如果不能開設分支機構的也以辦事處等名義開設,同時 更奇怪的是基本上在2002年到2009年前,基本麽有聽說過虧錢的金融機構,誰來都賺錢,而且盆滿缽滿。

還有幾個數字,大概在2010年之前,工農中建,除了中行在係統內排名不靠前外,其他三家都是係統內排名前三,農行長期在係統內排名第一,工行基本差 不多,建行有連續兩年在係統內排名第一。在同一時間段內,三家金融機構同時在係統內排名前三,就本身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另外,更何況中信銀行、民生銀行等 等一些股份製銀行也在各自係統內都占比極大份額,高者甚至占到四分之一,那是個什麽驚人的數字?

浙江就因為超強的盈利能力使得各家金融機構都擠盡腦汁想來浙江開設分支機構,許多本不被允許開設異地機構的城商行,也開始陸續進駐浙江,到現在為止,杭州街頭的銀行,堪比公共廁所,隻多不少,所以我總是跟人調侃,在杭州,你可能找不到公共廁所,但是你肯定找的到銀行。

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是放貸的難易程度,浙江絕對全國第一。我記得06年在銀行當信貸科長的時候,我曾經去北京匯報工作,要求總行增加對浙江貿易流通類 企業的扶持力度,當時總行要求對貿易流通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控製在60%以內,但是浙江事實上的貿易流通型企業沒有低於85%的,按照這個標準,如果總行不 進行改變的話,浙江基本上就處於無業務可做的範疇。後來總行給予了權限,允許到85%左右。當時總行說了一句話,全國就浙江一家,別無分號。這段話讓我回 到浙江以後想了很久,我所提的要求,到底這麽做是對還是不對?

08年工作關係到上海去,當時也在上海看了幾家企業的情況,然後看到一家企業資產抵押全額抵押打7折,申請1500萬貸款,居然被駁回了好幾次,我當 時很納悶問銀行,你們難道這樣的企業也不批,那你們還做什麽業務?銀行同事回問我一句,難道你們有抵押就放貸款麽?我想想,好像的確是啊,有抵押就放貸款 了啊。別說抵押,在浙江,基本上的企業有個擔保基本上就做了。如果一家擔保不行,那麽在拖一家,差不多總就可以了。到是讓上海的同事很詫異。

浙江的現實狀況就是這樣。可能是因為金融機構太多,競爭極為慘烈,企業總是在各家銀行之間遊走,不斷的擠壓銀行的底線,所以很多企業的貸款條件會不斷 的下降。尤其這裏有個很大的前提是99年到08年的這將近十年裏,浙江經濟極為快速的發展的同時,貸款質量一直非常高,幾無壞賬,我記得當時去總行匯報, 總是帶著優越感的抨擊總行的政策說,你看我們一直就這麽做的,從來沒有出過問題,你們總行屁也也不懂,就少幹預點吧。在這種盲目樂觀的前提下,各家銀行的 確也給了浙江的各家金融機構的分行極大的權限審批業務。

在眾多的金融機構不斷下降放貸標準的兩重原因疊加下,使得浙江經濟出現了一些很重要的變化,最主要的一點,我認為是實業空心化現象的蔓延。很多 人奇怪,為什麽浙江金融發達反倒會導致實業空心化,照理說金融發達應該是促進實業發展才是。但是很可惜,浙江並不是這麽一條道路而來。

從02年開始,經濟不斷上行,大量的實體經濟的確得到了高速的發展,但是與此同時帶來的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就出現了。很多實體經濟發展到後來,實體經 濟發展所帶來的利潤遠遠趕不上固定資產所帶來的利潤增長。舉例來說,很簡單就是很多人辛辛苦苦開廠做實業一年才賺一千來萬,但是他當時買的土地蓋廠房的土 地可能反倒能賺幾個億。

但是很多人會問,這個跟金融過於發達有什麽關係麽?有關係,關係而且很大,因為一旦目標發生了改變之後,經營模式就發生了很大變化,正因為大量固定資 產的升值要高於實體經濟利潤的創造,使得很多企業就會不斷的去得到資金,然後擴大對固定資產的投入。而且得到的資金遠遠大於實體經濟自身所需要的資金,這 裏麵金融的過於發達就會助推這種情況的發生。很多金融機構變相的給予企業遠超過企業生產所需要的資金,就是幫助企業去擴大和增加對資產的投入。幫助企業圈 地,買房,甚至去做房地產。

過去的十年來,這種情況不斷得到惡化,就產生了一個所謂的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什麽意思呢?就是大量真正他是幹實業的人沒有好結果,而大量沒有專心幹實業,不斷通過實業套錢用來做投機的企業卻一個個暴富。使得很多企業自然而然都依樣畫葫蘆走上了投機生涯。

我有個朋友,主業是做建築工程的,06年才東拚西湊買了套房子,花了三百多萬,一年後這套房子漲到了800多萬,一年不到的時間,讓他春心萌動,於是 就是利用他的建築工程公司的平台,房子抵押貸了600多萬,這個錢到手後,他又去買了套房子,花了700多萬,評估1200萬,抵押貸了800多萬,又去 買房子,大概用了不到兩年時間,他買了四套房子,都是利用他的建築公司的平台貸的款,到了09年下半年的時候,他的資產就過億了,然後有一次吃飯跟我說, 早知道賺錢這麽容易,他做什麽建築啊,做了二十多年建築,一身病根不算,而且也沒有賺到什麽錢。他就利用建築企業的平台,不到三年,就賺了五六千萬。

在浙江,這樣的故事不斷上演,02年以來依靠固定資產升值成為暴富的人比實業暴富的要多的多,所以在浙江越來越多的企業陷入到一種怪圈中去,創業,然 後請人管理,不求賺錢,隻要維係一定的生產量就可以了,然後就開始貸款,貸款來的錢去買地,或者去做別的投資。反倒沒有花錢在實業上,為什麽呢?因為過去 的實踐都證明了,在當前的趨勢下,土地的升值或者投資的利潤要遠高於實業的經營。實業日益淪落為企業向銀行貸款的一個依據而已。而銀行也都知道,但是受限 製於經營壓力也變相的給予了這種支撐。

浙江從而演變成了全民投資或者全民投機的盛宴狂歡之中去,在經濟不發生太大變化或者下行的情況下,這種盛宴有可能維係,但是經濟形勢一旦發生變化,噩夢就不期而至。

浙江的金融到底發達不發達,我在舉幾個例子。在浙江的銀行中為了將貸款放出去,無所不用其極。不知道別的省份有麽有。在浙江基本上隻要有抵押物,不管 什麽公司,都有渠道能拿到貸款。在浙江會有很多的貸款品種出來,一般的抵押物基本上都打六折左右,所以通用的操作方法是高評估,然後在打折的方式,但是在 浙江抵押物不但可以不打折還可以上浮120%,也就是1000萬的房子,可以貸到1200萬。你沒有企業平台,銀行會給你找企業平台,你缺乏貸款條件,銀 行會給你造貸款條件,你沒有流量,銀行會給你造流量。如果這個銀行不幹,那行,我換個銀行。

在浙江在抵押不行的情況下,也還產生了所謂聯保聯貸,就是幾家企業共同互相擔保的方式貸款,政府還大力推薦企業這種貸款模式,但是這種模式是幫助企業還是害了企業呢?

我以前做銀行的時候,有兩個觀點,第一個觀點是如果一個企業確實需要錢,那麽錢要給到位,給少了也是風險。第二個觀點就是給一個企業超過他自身所需要的錢,那不是幫企業,那是害企業。

浙江一直在喊中小企業融資難,我覺得這個提法有問題,我沒有做過統計,我隻是自己瞎琢磨的,我可以說浙江的企業所用到的貸款90%是被挪用到生產經營以外的,換句話說,浙江的企業其實不缺錢。那不缺錢為什麽要貸款?因為浙江的老板有天然的敏感性和賭性。

所謂敏感性就是能賺錢的事情,浙江老板能先天下人知道,所謂賭性就是隻要有1%賺大錢的機會,就會願意去博,結果先不管,幹了再說。這兩種性格是浙江人能闖天下的根本,也是浙江老板總出事情的根本。

浙江中小企業到底多缺錢,有時候是個偽命題,對於貸不到款的人去擴大資產投入的人,鐵定說自己是缺錢的,因為眼紅人家,也希望能貸到款去做投機,所以 會不斷提融資難的情況,從而形成了看上去都缺錢的樣子,但是靜下心來看看,他們應該是缺錢去投資,而不是缺錢做生意。我在幹信貸調查的時候,總是發現要幫 助客戶去想錢借來幹什麽用這個事情,對於有些客戶還要勸他們去貸款,有些心平點的老板,會說,給我錢幹什麽,又沒有什麽用,還要付利息。小日子過的挺好, 懶得折騰。你也沒有辦法,但是大多數浙江老板,卻會很直接的跟你說,他缺錢,因為他要買房子,他要拿地,他要幹一票等等。

有段時間我在義烏小商品城裏想開發一個貸款叫商戶貸,其實很多銀行現在都在做了,但是真的很好玩,走訪下來,其實商戶們,如果隻是做生意的話,壓根不 缺錢,因為他們本身的現金流都很好。除了可能臨時性的進貨的時候,會用到一些錢的話,基本上平時都是賬上一堆存款,他們缺的反倒是理財通道,而不是貸款渠 道。所以我對市麵上很多銀行打的商戶貸款,很不看好,弄到最後又是一個變相害人的方式。

那麽在去想一個問題,為什麽浙江企業明明不缺錢,為什麽還會這麽多銀行拚命給他們貸款呢?還幫助他們去造假以獲得貸款呢?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年輕時候也問過很多次我的領導,我領導說,歸功於浙江人民神奇的賺錢能力吧。浙江人民過去幾十年裏在沒有任何資源的情況下,率先 創富成功,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同時浙江人民也還是很講究信譽,一般來說刻意違約的情況是很少的。所以08年以前浙江的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和壞賬指標一直是 全國第一。前麵也論述過這個問題,使得越來越多的銀行明明知道浙江的企業可能並不是實質需要用錢,但是也是樂意給浙江企業家錢,一方麵是相信浙江企業家有 賺錢的能力,所以能還得起錢,另外一方麵其實也是因為的確全國範圍內來看,可以給貸款的地區並不多。

我接觸過很多地區,因為當地根本貸款貸不出去隻能變相跑到浙江來收銀行承兌匯票來解決放貸問題的地方。相對任何一個地區而言,浙江的風險度還是低的。所以這就能理解為什麽個別股份製銀行會將全國的信貸規模的一半投放到浙江市場上來的原因了。

但是,我們回過頭來看,浙江真的吃得下這麽多貸款規模麽?!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所以大規模的風險事件就爆發了。

當一個區域內都隻是個別性的投機的事件的話,影響其實總歸是有限的,但是一旦區域內的群體性的投機的時候,問題就大了。在加上中國的金融機構本身就存在極大的製度缺陷的時候,兩者疊加的情況一旦出現,那麽山雨欲來風滿樓就很自然了。

我這裏談談自己的幾點對風險的理解,我是09年離開銀行的,當時我就寫過一篇文章抨擊銀行貸款跟企業需求不匹配的現象,導致企業一直在做短貸長用的事情,所以,我認為當貸款的期限與企業的實際用途期限不匹配的情況下,其實企業的風險是巨大的而不確定的。

浙江的企業,賭性很重,膽子很大,敢用短期的資金去做中長期的事情,於是不可測的事件就會非常多,再加上浙江的金融普遍接受擔保貸款,那麽就自然衍生 很多外圍事件。舉個例子,我有個朋友在有個工廠,年產值4個億,利潤大概3000萬左右。廠因為建的比較早,所以土地價值前幾年升的很快大概值2個億左 右。維持廠的擴大在生產,大概也就需要五六千萬貸款就足夠了,甚至都不用。但是突然有一天,他來跟我說,他在東北某個省會城市拿了塊地,準備造大型商用物 業,他自己測算利潤可以有10來個億。

於是他自己土地抵押貸款1.5億,擔保貸款1億。都是用公司的平台貸款的,給銀行的用途是擴大在生產,其實銀行都知道他是準備投資去搞房地產,但是都 睜隻眼閉隻眼給批了。貸款期限都是一年期的。因為用途是流動資金,流動資金的測算怎麽來的,就是銷售收入要增加,所以導致采購增加,庫存增加等等,理論上 是銷售完畢之後,就可以用現金流歸還的,所以自然期限都不會長,而且在我國的銀行體係內,大家都知道批中長期貸款很難。許多銀行為了省事,都是以短期貸款 來替代中長期貸款的,在貸款之前都信誓旦旦的會說,沒事,第二年會繼續給你貸款的。

我這朋友就拿了這2.5億到了東北,買了地,造了房子,到最後造造停停,造了七年。他說他這七年生不如死,每年為了繼續貸款,不斷的找擔保單位也就算 了,靠著圈子裏的人脈,每年還都能找到人給他擔保,擔保找到後,他每年都要先還後貸,讓他疲於奔命,耗費很多心血而且成本極高,在浙江轉貸一天的成本是千 分之三。一般轉貸過程都在五天左右。那麽就是百分之一點五的成本。一個億的轉貸就是要150萬。還不算利息成本。等他把房子造好弄好,等銷售的時候,其實 他所設想的利潤沒有賺到還是虧的。錢都給銀行和高利貸給賺走了。

但是我想說的是他還算是幸運的,悲慘的人在那裏呢?悲慘的人是那些被抽貸的企業,企業都在控訴銀行如何不負責任,隨意的抽走資金。但是我們要問的問題是,企業自己準備好足夠的流動性來應付銀行隨時發生的抽貸了麽?

抽貸的問題很難準確描述,但是我想說的是合理使用資金做實業的企業是不存在這個問題的,因為企業不會借入超過自己現金流的資金的,當然排除一些大型固 定資產投入或者重大並購等資金使用,但是這些資金的使用,負責任的企業也都是必須保證長期資金的借入,也不會去做短期的拆解,因為一旦項目啟動上馬,而資 金如果無法持續,那麽隨時麵臨流動性問題。我自己也走過很多企業,企業總是說,不這麽幹,企業得不到發展。其實我想說的,很多時候往往想趕在人家前麵,但 是事情的最後往往是你走到了最後。

而事實也恰恰證明,對資金有所要有所不要的企業,往往發展的最好,對資金來者不拒的企業,到最後都是死路一條。這個論斷,我不需要去調研都知道。我看過太多的企業家,暴富是因為資金來的容易,死掉也是因為資金來的太容易。

實業空心化的第二個原因是什麽呢?前麵說的資產增值過快讓企業無心實業是一個原因,那麽第二個原因,就是金融機構的責任了。

在浙江金融機構眾多,理論上照理說應該使得浙江的中小企業都應該獲得比較低廉的貸款資金的,但是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在浙江,金融機構可以在信貸審批條件上不斷的放寬條件,但是兩點是出奇的攻守同盟。第一是要求足夠的存款,第二是貸款利率。

幾乎所有的金融機構都要求企業配套存款,第二幾乎所有的金融機構發放的貸款利率都要上浮較高的利率。

據說溫總理去溫州調研的時候很納悶一個事情,就是銀行的配套存款,他說,企業貸款一千萬,為什麽還要存款一千萬,有能力存款了,那還貸什麽款?

是啊,總理說的很對,我能在銀行存款一千萬了,我幹什麽還要貸款?吃飽了撐著麽。但是事實上浙江的銀行這個慣例已經很多年了。所謂1:1配套已經還好了,很多銀行都要求1:2配套,貸一千萬要存二千萬。當然現在普遍的是貸一千萬,存五百萬。

這樣的操作手法,變相的推高了企業的貸款成本,在浙江,如果說高利貸橫行的話,某個意義講,銀行是最大的高利貸,因為按照我前麵說的哪怕1:1配套,基本上貸款利率這算下來都要到12%以上了。還不算別的各項費用。

這個情況直接帶來的後果有兩個,實體更加空心化,因為實體經濟一年的利潤毛利也就在10%左右,去那裏來的利潤支付利息?所以企業貸款之後更多的都投 入到比實體經濟更賺錢的行業中去——房地產或者別的投機性領域。如果自己實在沒有能力的怎麽辦?借出去。借給誰?借給願意出更高利率的人。也就是說12% 銀行借來,然後20%或者30%借給別人。這個過程無形中又極大的加大了風險的疊加。

所以,在浙江,我可以說90%的貸款其實是以直接或者間接的方式留到了兩個領域中去,一個是房地產,另外一個就是投機性行業,這個投機性行業,在某個意義上也更把實業推到了一個很難維係生存的地步中去。

浙江的遊資很出名,炒房團我們就不去說了,在許多生產資料方麵,浙江遊資其實也幹了很多事情,主要在流通領域,浙江的遊資喜歡囤積各種東西,然後推高 價格,白菜、大米、豬肉、大蒜、鋼材、銅、鐵、鹽等等,反正你想的出來的東西,浙江的遊資都曾經囤過,推高了價格之後,使得這些東西的下遊產業,根本沒有 空間可以繼續生存下去。在這些領域裏做實業的企業家很可憐,弄到最後也被逼的不得不去做投機性事情。

前些日子有人說,武漢鋼鐵養豬的事情,我反過來說,其實那真不算什麽,在浙江大型國企因為背靠政府信用,長期都在從事影子銀行的事情,他們從銀行以極 低的價格拿到貸款,然後到市場上較高的價格出去,已經十多年了。這種資金最後的趨向在那裏呢?還是我剛說的要麽房地產,要麽投機性的機會中去。因為能支撐 如此高利息的行業實在不多。

隨著經濟形式的惡化,大量投機性行業的萎縮,房地產行情的持續萎靡,那些利用短期銀行資金從事投機的企業,麵臨當下的現狀,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了。這裏麵剛才說的幾個問題都集中性爆發,山雨欲來片刻之間的事情。

總的來說,貸款條件的過於寬鬆,使得銀行一旦開始嚴格條件之後,企業的資金勢必被抽走。而事實上按照當前浙江的企業的狀況是沒有一家企業經得起銀行抽 走一分錢的貸款的,因為浙江的企業的杠杆用的很高,同時,都不在實體經濟中流轉,大量資金都挪用到了別的項目投資中去,流動性很差,所以一抽貸款,必然出 事情。這個是當前最直接的導火線。

這次所謂六百家聯名上書的表麵原因是因為龐大的擔保鏈使得企業被抽貸了,但是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因為企業的資金都被挪用到別的地方去了,流動性不夠。

其實,我一直想表達的是擔保是個惡製度,擔保製度是連坐製度的衍生,擔保無助於風險的控製的同時,反倒極大的加劇了風險的產生。為什麽這麽說呢?因 為,企業是否出風險,其實跟有否追加擔保本身沒有必然的關係。擔保是一種事後風險追償的機製,但是並不是風險的防範措施。為什麽說加劇了風險是,因為擔保 鏈條,你不知道會牽扯到多少人,而且極大的加劇了整體性的風險,你給我擔保,我給他擔保,他在給他擔保,不斷衍生下去,其中鏈條上任何一家擔保出問題,整 個鏈條跟著完蛋。我見過很多不少好的企業,都因為給人擔保,留下無盡遺憾。

經濟形勢的急劇惡化,是導致浙江今年大事頻發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我不想說是根本原因,因為別的省市其實都沒有浙江厲害,其實我們回頭看,每次經濟形 式的惡化,浙江都會出大事,為什麽呢?還是我前麵說的,浙江的企業太喜歡用杠杆了,喜歡把自己蹦的特別緊,尤其在資金挪用到投機性行業和房地產行業,等這 些資金密集型行業上的時候,出事情成了定律。今年浙江的很多企業,普遍碰到了被套牢的情況,加上,經濟形勢的不好,使得銀行發放貸款更為謹慎,浙江企業今 年的出事也就是必然可以預料到的事情了。我在銀行的時候,挺極端,我一直想說的一個問題是,銀行是周期性行業,大勢判斷很重要,其實大勢看好的時候,你放 開手腳做,怎麽做都是對的,有沒有擔保,有沒有抵押,都不關鍵,因為周期向上,出事概率不高,這個時候要多賺錢。在周期下行的情況下,就要嚴格貸款條件, 盡量少做,甚至不做,隻有賺錢的時候拚命賺錢,才能在虧錢的時候少虧錢。

前麵說了金融加劇了實體的空心化,但是其實,實體空心化反過來也導致了金融無法進一步發展,金融是實體經濟的潤滑劑,但是替代不了實體經濟,實體經濟 空心化,某個意義上講又將浙江金融推到了風口浪尖,在浙江這兩個是互為因果的關係,空心化的實體經濟,讓浙江金融其實真有心去做實體貸款,也沒得做。浙江 省內,遍看全省居然找不出一個大型和超大型的企業,而反觀江蘇、山東、廣州,浙江是應該低頭反思的。

其實,我不是很認同當前金融改革的策略,因為前麵我說了,金融是過於發達,而當前的金融改革卻是在推動金融的進一步民營化以及新設金融機構製度上下文 章,我到覺得路走反了。對於過於發達的金融,我們要壓製要收縮才是,怎麽可以還不斷放開呢?我們的金融體製要在鼓勵金融差異化發展上下道路,同時也鼓勵創 新金融產品發展上下文章。

現在小額貸款公司很火熱,但是新設小額貸款公司或新設村鎮銀行,能解決我前麵說的這些問題麽?中國的銀行以及類銀行,數量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美國雖然幾千家銀行,但是大量都是規模很小的社區銀行,是不能跨區域經營的,但是我們的銀行呢?

在反過來看,小額貸款公司和新設村鎮銀行走到最後,我可以說一句不負責任的話,勢必走到比銀行還黑的高利貸之路上去,逐利性是所有企業的本能。現在小 額貸款公司的平均放貸利率在18%左右,他們的貸款客戶會是誰?用腦子想想就知道會是誰了。能解決實體經濟空心化的問題麽?隻會加劇。

中國的金融機構很有意思的一點就是到最後都會形成同質化競爭,典當、小貸、村鎮銀行、城商行、股份製銀行、國有銀行,甚至租賃公司,走到最後居然都是放貸款,或者都放高利貸。你新設再多的金融機構,也是到這條路上來,有意義麽?我覺得毫無意義。

浙江的這次事情出的不是壞事情,讓浙江的企業回歸到合理的發展道路上去,不然下一次危機會更大,總的來說,我覺得利用巨大杠杆進行擴大投資固定資產, 在未來十多年裏這條路已經很難在走下去了。未來的十年,中國的GDP會逐步的從8%降到4-5%之間,這個曲線下滑基本成趨勢,換句話說,利用資產的大幅 度升值來獲得收益的可能性逐步在降低。

這次事件最後的解決,需要政府的努力,也需要企業家自己表現最大的誠意,當然也許要銀行的配合,結果怎樣,我也不知道。我隻知道,這種情況遲早要來。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翻出我去年給投資人寫的一封信,看到我去年說的這段話:

“有時候,夜深人靜看金融史,很多時候也在想,中國的經濟2012年最壞的趨勢是什麽?大蕭條的時代會到來麽?悲觀一點的看,的確也有類似的可能,政 府一直在試圖引導和調控經濟,在適當的保障民生的前提下,加大了對經濟下滑的容忍度,這個程度上也意味著明年的考驗不是通貨膨脹而是通貨緊縮,如果一旦政 府無法有效控製通貨緊縮的邊際,外需不振,內需未起的情況下,引起一定程度上的蕭條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通貨緊縮的情況下,現金可能比任何理財產品都要更 值得投資。明年合適的配置個人反倒認為在上半年持有較高比例的現金,應該是首選策略。 ”http://user.qzone.qq.com/235360/blog/1324364028

如果今年二季度我還跟人提這個觀點,或許很多人會笑我,但是到了三季度來看,我擔心的趨勢在逐步顯現,大麵積的通貨緊縮,經濟衰退跡象已經很明顯了。 而政府手裏可打的牌在日漸減少,今年三月份,我寫過一個微博說,今年是凱恩斯主義破產的一年,我不是堅定的原市場教旨主義者,我還是很迷信政府的幹預措施 的,但是我對今年政府的幹預手段表示很沒有信心,不是不相信政府,而是因為在很多時候,政府作為市場的一個主體,他能做的也相當有限。未來的幾個月很考驗 執政能力。

我悲觀的想,經濟大麵積下滑的情況下,動蕩和社會不穩定會成為常態,大家要習慣接受一個不安分的2012或者2013,當然,如果還有明年的話。

江南憤青寫於2012年7月22日淩晨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