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高層編輯偷換主體,變著法子辱罵上海人(見內)

回答: 上海《新民晚報》被刪的帖子勿來三2012-07-22 20:43:12

 

  • 2010-12-08

《新民晚報》:

猥瑣男為何總說滬語?
吳聯慶

     現在不少熱播的影視劇中,都加入了方言元素,方言已成為許多電視劇塑造人物的藝術手段。
    
     《金婚風雨情》中薑文飾演的軍長說一口流利的四川話,個性豪爽且頗有大將風采。知識分子舒曼、季誠的對白中,常夾一些“兒字音”的杭州方言,讓南方人覺得 親切。曾叱吒戰場的耿直有男子漢風度,他粗曠的嗓音中帶有河北唐山的口音。衛生局新來的文秘馬麗麗(後來的工會主席),用陝西關中話念出來的台詞生動有 趣,體現出從小城鎮來到大城市的人物的性格與特色。

舒曼的姐夫搞婚外戀,與舒曼姐姐舒露鬧得不可開交,這個姐夫不但行為出軌,還說出一套男人出軌的理論,給觀眾的感覺有些缺廉恥,形象也十分猥瑣。劇中舒曼的姐夫在台詞裏夾雜了不少上海方言,強調這是“上海姐夫”。
    
     20年前,《金婚風雨情》的導演同樣執導過一部50集的電視劇《渴望》,劇中孫鬆飾演的王滬生是一個“反麵人物”,這個人物不但個性軟弱,還看不起平民百 姓,在社會動蕩之際背信棄義,拋棄了劉慧芳,曾被觀眾評為全劇“最反感的人物”,編導為這一人物定名為“王滬生”,上海人。
    
     方言凸顯了地方文化特色,能激起人們極大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反麵人物”的籍貫、地域20年不變,是偶然還是巧合?當然,筆者願意相信這“純屬”偶然和巧合。

因為編導一定明白一個連小學生都懂得的道理:各個地域的人群中,都是高尚的人和低俗的人兼有。地域無高低之分,更與人品無關。

如果真的用方言指代某人來自某地域,並加以暗示或批判,就完全是標簽化和漫畫式的,既不靠譜,也十分幼稚,這就和號稱“編年體”式的“有格調的唯美愛情童話”相去十萬八千裏了。

希望《金婚3》不要再出現這樣的“巧合”了!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