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水土不服夢醒 海歸再歸海
記者駱舒嫻洛杉磯報導
June 30, 2012 06:05 AM
金融危機後,受美國就業市場低靡與中國經濟起飛的雙重影響,海外華人紛紛返回中國大陸闖天下,形成規模浩大的海歸潮。然而近年來海歸大軍又出現局部回流,部分海歸人士重新「歸海」,據一些「歸海」人士透露,美中兩國在創業條件、生存環境、子女教育、人際關係等多方麵差距,都是選擇「歸海」的考量因素。
在矽穀做了近10年「矽工」的華人Spencer四年前帶著太太和兩個孩子一起海歸北京,與人合夥創辦軟件公司,然而今年2月間,Spencer卻作出了舉家「歸海」的決定,回到南加州一家軟件公司「重新打工」。Spencer說,海歸前每當聽人說國內如何好吃好玩,創業做老板如何掙錢,「嚮往得不行,恨不得立刻回國」,但當真正回去了,才驚覺「國內環境太複雜」。
「沒有門路就等於沒有機會,小公司創業受擠壓很厲害」,Spencer透露,國內「地頭蛇」在技術上未必佔優勢,但積累了廣闊渠道,而且軟件行業民用市場微乎其微,「做的都是『官商』」,利潤可觀的政府和企業大單最終花落誰家,基本取決於「誰的後台最硬」,無門無路的新生企業雖然可以參與競爭,但到最後基本都分不到一杯羹。公司經營三年多,始終停留在「小打小鬧」階段,無法擴大經營。
Spencer也說,國內教育狀況也是令他決心歸海的另一個因素, 如今念幼兒園的兩個孩子有時回家就會向他「報告」,班上某個「官二代」、「富二代」同學今天又帶了什麽新奇玩意來秀,「別看小小年紀,如今的孩子交朋友都跟大人一樣,特現實」,老師們也對這些「特權階層子弟」另眼相看,「整個一個『拚爹』社會」。孩子相互「拚爹」,成人之間也攀比成風,「大學同學聚會,相互比收入房子車子,父母一輩的就比子女成就」。這促使Spencer終於決定「再折騰回(美國)來」,重新出國,卻沒有漂在異國的淒涼心境,反而「覺得輕鬆了,天都前所未有的藍。」
從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的華先生2010年海歸上海某高校任教,但不到兩年,去年底便辭職「歸海」洛市中心一家美資銀行任職。華先生透露,教職起步薪資有30多萬人民幣一年,在國內算是不錯的水平,而且相比美國高校教員苦熬終身教職,國內學術界「太輕鬆了!每周上課四小時,到辦公室上上網、看點paper,中午吃完飯還能打個盹。平時飛來飛去參加各種研討會,每年飛幾趟美國研討會加度假,都可以科研經費報銷,發paper壓力也不大。」
如此輕鬆生活,為什麽仍然留不住他?華先生說,上海「樓價比樓高」,一套兩室一廳的公寓「我不吃不喝15年才買得起」。更重要的是職場上過於複雜的人際關係,華先生表示,年輕「本土」派教員薪資隻有同齡海歸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兩派之間「相互鄙視,利益衝突日益加劇」,平日相處涇渭分明,但許多科研資源卻又被資深「本土」派掌握著。待了一年多,華先生便返回美國,「回想那一年多的生活,簡直像做了一場夢」。
還有「歸海」人士是因「形勢所迫」。爾灣上班族方先生透露,研究生時期的一位同學2008年歸國創業做房地產,憑藉與在地方政府擔任要職的親戚的關係,企業一直做得順風順水,然而去年親戚東窗事發,一人落馬又連帶出大批利益相關者,朋友的公司也經營不下去,更擔心受波及被調查,灰頭土臉匆匆「歸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