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後的“四項基本原則”(轉載)

來源: trendspike 2012-06-26 12:53:44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988 bytes)

前不久吳國光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談到慈禧太後的“四個不能變”,讀來感觸頗深。   滿清末年,王朝內外交困、統治岌岌可危。為保住愛新覺羅的江山社稷不丟,慈禧太後在改革派大臣李鴻章、張之洞的推動下實行改革。改革之初,慈禧太後首先定下了“四個不能變”:即三綱五常不能變;祖宗之法不能變;大清朝的統治不能變;自己的最高皇權不能變。   這“四個不能變”把改革牢牢限定在經濟領域,不能在政治領域越雷池一步,損害當權者任何既得利益。於是中國隻能搞引進西方先進技術的“洋務運動”,也就有了與之相適應的理論體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當 時有話語權的人們認為,中國有自己特殊的國情,西方社會製度不適合中國國情,隻能用他們的器物,不能借鑒他們的思想文化。也就是說,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可 以利用外國的硬件,但必須使用中國的軟件。隻能讓外國的硬件適應中國的軟件,絕不允許改變老祖宗留下的規矩。洋務運動推進了中國社會的經濟成長,也在一定 程度上促進的中國社會的進步。然而,由於沒有與之配套的政治體製改革,腐朽的專製體製成了社會發展的最大障礙,在與其它國家的競爭中每況愈下。   生產力的發展必然要求社會製度變革,可是頑固不化的滿清王朝統治者為了保住極權,拒不接受政治體製改革,殘酷鎮壓提出變法改革的維新派。當權的頑固分子固然保住了眼前的既得利益,卻坐失了改革機會,最終導致了清王朝的滅亡。   此 前,日本國已經為清王朝做出了榜樣。日本執政者經過激烈辯論,終於接受了學者提出的“脫亞入歐”理論。即擺脫中國儒家文化和社會體製的影響,學習接受西方 思想、文化和社會製度,用西方先進的製度提高國民整體素質,進而駕馭來自西方的硬件——這就是有名的“明治維新”。先進的社會製度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 展和社會進步,日本很快成為亞洲第一強國,並在甲午海戰、日俄戰爭中接連取得勝利。   慈禧太後的所謂“四個不能變”說到底就是保護專製獨裁特權,這正是東西方文明的根本區別。西方社會的價值觀的核心是人生而平等,公民是國家的主人,公民權利神聖不可侵犯,在法律、道德麵前人人平等。   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東方社會價值觀的核心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級製度。君主有予殺予奪的至高無上特權,官員是君主的奴才,草民是君主的奴隸。國家的一切製度設計都是為了維護這種不平等的社會形態。   如 果中國能夠獨立於世界之外,能夠永久閉關鎖國,那麽在儒家文化的薰陶下,在嚴酷的專製壓製下,清王朝延續的時間也許會長一些。可是,西方的堅船利炮已經打 開了中國國門。西方的文化思想已經通過各種渠道影響著社會各界,覺醒了的國民不可能忍受這種極不合理、極不平等的社會製度長期存在。   然而執迷不悟的慈禧太後看不到大勢所趨、民心所向。依然把自己的“四個不能變”奉為金科玉律,當成誰也不能觸犯的高壓線。這種一廂情願的倒行逆使注定了滿清王朝的滅亡——他的敵人是所有被統治者——因為說到底,沒有誰心甘情願當奴才、當奴隸。   世 界上許多帝王能夠審時度勢,通過出讓權力換得社會改革平穩進行,也保住了王室的延續。那些不肯拔一毛利天下的君主,最終隻能與自己的腐朽王朝一同覆滅—— 你不允許社會製度變,社會製度就要改變你,這就是不以個人意誌為轉移的曆史發展客觀規律。隻不過,這樣的結果往往需要社會付出沉重的代價。   “前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則使後人複哀後人也”。但願一千年前詩人杜牧的名言能給我們以啟示。

所有跟帖: 

慈僖太後也是垂簾聽政,很象 -wadcChinese- 給 wadcChinese 發送悄悄話 wadcChines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26/2012 postreply 13:17:58

回複:Those who forget the history is condamed to repeat it. -QinJin- 給 QinJi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26/2012 postreply 14:03:1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