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有這個能力做,有的做了給自己帶來好處。比如說中國當時在東南亞“輸出革命”,那是赤果果的幹涉內政,隻不過做完了,把自己坑了,把華僑害了,現在周邊國家對中國的也還是不信任,也是有曆史影響。再比如說,蘇共支持中共的武裝暴動,國民黨肯定深惡痛絕這個幹涉,但是共產黨顯然是哭著喊著要求被幹涉。抗戰時,美軍派顧問,援助裝備資金到中國,顯然這個幹涉也是受歡迎的。
就像一定要強調殺人不對,從而譴責處死罪大惡極的罪犯戰犯,就是無稽之談。自己在事項中的立場不同,就會有不同的判斷。Semantics 就是鬥嘴用的,在真的對於現實生活中的事項的討論沒有任何意義。凡事沒有絕對的標準,具體事情具體分析。
同樣的人,對於“幹涉內政”會有不同的反應 - 被土改鬥死的地主,估計挺希望有人來幹涉一下的,鬥得不亦樂乎的那些,肯定不希望的。但是還鄉團來了,估計立場就反過來了。中國花錢或者以聯合國安理會常務的身份,讓非洲小國同台灣斷交,這也是幹涉的不亦樂乎。
所以說,幹涉內政這個東西好還是壞,不同對象不同時間場合,結論不同。關鍵在於,主動幹涉方的意願與能力,被幹涉方的阻止幹涉的意願與能力,而不是所謂的應不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