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著學士帽賣煎餅的本科生:為了生計 談不得理想(組圖)
2012/5/12 消息來源:搜狐
本科生“煎餅哥”
為了生計 談不得理想
5月7日清晨7點,他就從50公裏外趕到泰安市區東湖公園旁的早市,停好三輪摩托,從車廂裏取出一頂學士帽,仔細戴在頭上。
旁邊的攤販笑著說,本科生煎餅哥又來了。
他叫楊玉龍,生於1985年,跟所有中國家庭一樣,他的父母望子成龍心切,所以給他起名叫“龍”。楊玉龍也曾如其父母所盼,終於考上了大學,終於將戶 口遷出了農村。但在他大學本科畢業後的2年間,經曆了各樣努力和掙紮,最終還是無奈帶著媳婦和孩子回到老家,如今成為山東省泰安市街頭的一個賣煎餅的小攤 販。
他騎著電動三輪車,要在繁華街道叫賣,還要小心翼翼躲避城管。與眾不同的是,楊玉龍戴著一頂學士帽。他散發的名片上聲稱要賣中國最純的煎餅,盡管買主們對此並不見得當真,但他頭上這頂學士帽卻真的不含一點水分。
生意總歸生意,一家三四口人忙碌5天下來,真正落在手中的利潤不足300元,以至於他的父母抱怨說,還不如去給人幫工掙的多。多少次一覺醒來,他也在猶豫:想想當前的處境,回想以前,走哪步或許都比現在要好過。隨即他又告訴自己:後悔?不如相信前方會有新的轉機。
他說,現在已經沒有什麽理想,畢竟生存是第一位重要。
初中讀了5年,為的是打好基礎考大學
楊玉龍承認,自己始終不是一個刻苦的學生,但家裏卻逼著他讀了5年初中,為的是讓他能夠打個好基礎,將來考個好大學。
在他上高中的時候,社會上興起了美術培訓班,因為自己的愛好,更因為學美術就可以隻上半天文化課,楊玉龍說服了父母,給自己去報了美術培訓班。
讀完高一他就選擇了退學,因為他想早點考大學,退了學就可以以社會青年身份參加高考。退學的第二年,也就是2004年他先是通過了5所藝術類院校的專 業課考試,名次均在前100名之內。接下來的文化課成績雖不算高,但也能去當地的二類本科就讀,心高氣盛的他卻不甘心,選擇了複讀。
2005年,他考入洛陽師範學院數碼設計專業,這時他已經20歲,比同班同學年長2、3歲。入學後,也曾擔任過班長和學生會幹部。在大學的最初兩年, 他一心想在專業上有所進步,於是他開始嚐試參加國內外各類設計大賽。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作品陸續入圍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學院獎、“和諧中國”公益設計 大賽等。
如今楊玉龍還視那一遝證書為驕傲,家裏的牆上還貼著2007年他自己得意一幅水粉畫。有趣的是,這幅畫的下方,是他為兒子手工製作的木製小推車。
大學畢業求職保安,不敢說自己是本科學曆
楊玉龍說,他2009年大學畢業,四年間的生活費和學費總共約有4萬元,至今還有1.1萬元的助學貸款本金尚未償還,為此他的畢業證和學位證書仍抵押在銀行。不過因為交清了學費,學校給了他畢業證和學位證書的複印件。
但這些複印件並沒有給他的求職帶來任何用處,甚至在2010年底在濟南求職某大廈保安時,他不敢說自己是本科學曆。
跟所有沒有家庭背景的同學一樣,他從大三暑假開始就開始求職,那時的他對未來還充滿著希望,總覺得即使不繼續深造,也得進一家4A公司。
於是,他求職的第一站是首都北京,按照學長們的省錢的經驗,住在昌平區的南口鎮,每天坐車往返在昌平和北京城之間。
現實是殘酷的。
在北京的半個月,他充滿自信抱著簡曆和獲獎證書走訪很多廣告或者設計公司,在花了1100元直到荷包很快見底的時候,沒有得到一個確定錄用他的答複,他的信心也消失殆盡。
與自己專業有關的工作難找,他便回到濟南,應聘到一家銷售太陽能熱水器公司做營銷代表,每天的工作是去新建的住宅小區“掃樓”,就是挨家挨戶推銷。
“嬸子,家裏裝修哪?需要太陽能嗎?”“叔啊,忙哪?家裏裝得真好,要太陽能熱水器嗎?”這是他每天重複最多的話,說得他自己都開始討厭自己,也難怪當他敲開一戶大門時,迎麵除了怒目而視,就隻有一句話:“滾!”
即使這樣,他的業績也算做得不錯,以至於老板將他派到石家莊的分公司。在那裏,他的命運發生了轉折,認識了如今是他兒子媽媽的蘇敏。
但是愛情即使再甜蜜,也不能當飯吃,每天的忙碌和經銷商安排的每晚5塊錢的旅社住宿極不相稱,於是他們最終選擇了放棄。
大學畢業後,他開始自降身價,把目標放在了省城濟南,也開始接觸一些小公司。有一次,當他滿懷信心地將獲獎證書拿給一家噴繪店老板看時,對方直接擋了回去說:“不需要這些,隻要會臨摹就成。”
“那時根本不能再去考慮什麽理想,隻能為了眼下的生活。”楊玉龍說,於是留了下來。在這裏,需要設計的工作並不多,每天要做的是跑腿、操作噴繪機甚至 要戴著眼罩焊製廣告門頭的鐵架。老板是小本經營,事先約定的1000元月薪總是拿不夠,每每找老板詢問,得到的答複說:“你太不中用”。無奈中,他幹完三 個月拿到1420元後辭職離開,沒過幾天,老板又電話要他回去上班。楊玉龍問:“不是我不中用嗎?”電話那端答:“回來吧,店裏忙啊。”
經同學介紹,2010年7月,楊玉龍和蘇敏去了上海,蘇敏進了一家電子工廠,楊玉龍去了一家油墨公司當操作工。楊玉龍說,之所以選擇去這家油墨公司, 一是以為和自己的繪畫專業有關,二是公司錄用之初承諾可以加班,加班就意味著多得報酬。但進廠之後,車間始終不給他加班的機會,所以每月的工資隻有 1600到1800元之間。更要命的是,楊玉龍實際上就是一線工人,每天的任務是將不同的化學原料混合在一起。
很快就覺得自己出現胸悶頭昏的現象。10月28日,他去了醫院做了體檢,結果顯示他的白細胞總數是4.8,而7月12日入廠時該項指標為7.6。
無奈,他又選擇了辭職,回到了山東濟南。
這時的楊玉龍不再任何奢望,隻希望馬上找一份有收入的工作。給勞務中介公司繳費之後,很快得到通知說一家大廈的物業公司需要保安。這一次,他沒有向公司出示獲獎證書,甚至不敢告訴對方他是本科畢業。
很快,楊玉龍就穿上了保安製服,站在大廈門口向每一位進出的領導敬禮,負責來訪登記。有推銷員溜進大廈被發現,作為保安的他要被主管訓斥;有客戶因為 沒有預約被他阻止在門口,遭投訴後他同樣也會被訓斥。更讓他心裏不平衡的是,同樣都是剛剛畢業參加工作,但有人開著家裏買的汽車目不斜視摁著喇叭,而他必 須及時摁動手裏的遙控器開啟車閘。
臨近春節,他再次選擇辭職。
戴學士帽開三輪摩托 沿街叫賣本科生煎餅
“如果繼續在化工廠幹,我的日子一定會過得很滋潤。”楊玉龍不止一次這樣感歎。
2011年5月,他和妻子同時應聘到距家3公裏的一家化工廠,雖然是一線工人,但每天可以回家,每月各有大約1800元的收入。但好景不長,當年11月,化工廠發生爆炸而停工,楊玉龍留守到今年3月辭職。
這僅有的10個月或許是他一生中最知足的幸福時光。這期間,他娶了媳婦,生了兒子,還有了積蓄買了摩托車、買了電腦。
兒子的出生,給一家人帶來歡樂,也讓楊玉龍心中增添了一份責任。他開始認真考慮自己的出路:不能離家太遠,無法投資太多,不能賠本……
最終他想到了煎餅,這是整個家鄉幾乎家家都會做的日常食品。楊玉龍的母親農閑時就烙煎餅,隔三岔五有人上門收購。
他家所在的新泰市樓德鎮有“中國煎餅第一鎮”的稱號,官方統計的數字是,全鎮煎餅加工戶達到8000戶,從業人員達1.8萬餘人,年產煎餅12萬噸,創產值3.2億元。
很快,泰安市區街頭出現了一輛農用摩托車,車幫上豎著一塊噴繪招牌,上麵寫著“本科生煎餅”,而旁邊的楊玉龍則戴著學士帽。
對於有人說他“作秀”的質疑,楊玉龍解釋說,因為煎餅在泰安是一種極為常見的日常食品,很多市民都認以前賣家,而總忽視他這個新手,為了多賣一些煎餅,所以他想到了這樣的營銷手段。
這一招似乎確實管用,楊玉龍帶去的煎餅總是很快就能賣完。但楊玉龍說,煎餅是當地市民的主食,如果不是因為他家的煎餅貨真價實,那些大嬸大媽才不會因為學士帽的噱頭而買賬。
一家三口做煎餅 3天利潤不足300元
“別看他嚷嚷得歡,他娘給他做一天煎餅,還不如去給人當一天幫工。”楊玉龍的父親楊金國說,做煎餅主要的勞力是楊玉龍的媽媽,時常是一家三口幾乎部分晝夜連軸轉,才能烙100多斤煎餅。
5月5日和7日,記者在楊玉龍家親眼目睹了煎餅的整個生產過程。
在他家路邊的小院裏,楊玉龍稱出60斤玉米蓁泡進水缸裏,父親撈出麩皮後,將四分之一玉米蓁放進大鍋裏煮熟,然後將生熟玉米蓁混合,再加水用粉碎機反複兩次磨成麵糊。將麵糊盛進盆裏,用獨輪車推回家,母親已生好爐子,給鏊子擦上豆油。
玉龍媽用勺子將麵糊倒在轉動鏊子上,用推子仔細推展均勻,然後雙手將整張煎餅揭起,放在旁邊的籠屜上,順手撈起手邊的噴壺,朝著空中噴灑水霧。攤一張煎餅大約需要40秒。
但這還不算整個工序完成,之後還得有專人分兩次逐張煎餅噴灑水霧,為的是既讓煎餅保持幹燥,也不至於折成碎末。放置一個時辰之後,再逐一將煎餅折疊,然後用刀切割一分為二,最後摞起放進木箱。
這是最傳統的煎餅生產工藝,每天兩三個人的產量大約有120斤,但前提是20個小時基本不能停歇,因為磨好的糊子放置久了,就會自然發酵發酸。
楊玉龍說,其實完全可以用玉米麵直接拌成糊子攤煎餅,但那樣的口感不正宗。
在楊玉龍的幫助下,記者給他算了當天的成本賬:一天加工120斤玉米蓁,可得成品煎餅110斤。每斤玉米蓁的市場成本價1.3元共156元,加工耗去 電費大約5元,蜂窩煤50塊大約40元,往返130公裏的油費約35元,市場管理費2元,共計成本約238元。而玉米煎餅市場售價為每斤5元,110斤煎 餅即使沒有損耗和去零頭的毛收入也就550元。
而完成這一個生產和銷售過程,需要三天時間為一個周期。也就是說,三個人忙活三天下來,所得的利潤不足300元。
楊金國在鎮政府做臨時工,每月有500元的收入,得空時還能在家喂豬種地;妻子在家務農,偶爾給人幫工每天也有80元的收入。
讓楊金國叫苦不迭的是,兒子當初考上大學後,將農轉非轉去了學校,大學畢業後,再將戶口轉回樓德鎮時,隻能落戶非農業戶口。這就意味著將來楊玉龍沒有自留地,沒有宅基地,不能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而按照目前的收入,楊玉龍根本就買不起商品房。
糾結 再糾結 唯恐砸了“本科生”這塊招牌
“如果不是做煎餅,而是任何可加盟的市場快銷品,結果與現在絕然不同。”楊玉龍不止一次這樣糾結,除了對自己母親的付出感到愧疚,還有他對能否做大煎餅市場也產生了動搖。同時他也清楚,因為自己創業的經濟條件所限,根本不允許他選擇其他。
還讓他糾結的是,如果繼續煎餅生產和銷售,就必須改變現狀將生產規模擴大,必須申請食品QS認證,必須有合乎規範的生產場地,而實現這些目標,都是以增加投入為前提。尷尬的是,他沒有資金,有的隻是殘存的激情。
即使僅存的激情也剩下微乎其微。自從當地的媒體報道“本科生賣煎餅”之後,在網絡上一度引起了轟動,他就開始擔心別人說他作秀,並因此一度產生了動搖。
好在他的妻子對他沒有埋怨,每當將兒子哄睡著以後,蘇敏總是主動幫助丈夫做點事情。
5月7日大早,楊玉龍剛把三輪摩托停穩在市場,就有以前的客戶打進他的手機,很快住在附近70歲的退休老奶奶王桂蓮趕了過來,買了他兩斤小米煎餅,順 便還給周圍晨練的老人極力推薦,接著又有幾位老人先後重複這樣的讚譽,不到兩個小時,帶來的60斤煎餅被銷售一空,這讓楊玉龍又增添了信心。
記者問他,既然鎮上那麽多加工煎餅的農戶,為什麽不能按照自己的質量標準,去收購別人的煎餅拿到市場銷售?楊玉龍答,怕別人砸了“本科生”這塊招牌。
既然大學畢業還是賣煎餅,何必當初花那麽多學費上大學?
他回答說,如果算經濟賬肯定不劃算,但他相信大學這四年還是讓他潛移默化學到很多東西,從長遠來看還是值得。他已經在淘寶網注冊了“本科生煎餅哥”,他寄希望於網絡銷售自家的煎餅,他同時注冊了一個電子郵箱loudezhen@163.com,將號稱中國煎餅第一鎮的樓德鎮的全拚歸為己有,從中似乎能夠看到他的些許野心。
或許他的同學好友在他QQ空間裏的評價更為準確:神人、有為青年、瘋子、狂人、夢想踐行家、天外來客。問及他是否會再次放棄如今的選擇,他的回答是:還顧不了那麽多,走一步看一步吧。
那麽好吧,祝願楊玉龍生意興隆,也願老天保佑所有創業的大學生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