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由

同性戀緣由:

  遺傳因素

  性激素影響

  生物本能

 關於同性戀的成因,學術界主要有三種看法。

一種認為是由生理因素造成的,這種同性戀稱為素質性同性戀。

第二種觀點認為是由心理社會因素所致,這種同性戀稱為境域性同性。

最後一種是一些心理學家認為,人類的性傾向有雙向發展的可能。

同性戀的原因與異性戀的原因沒有什麽不同,兩者同樣都是有意義的生活方式,其差別隻是選擇對象的性別不同而已。

第一種看法是以遺傳因素、激素水平和大腦結構來考察同性戀問題。

第二種觀點包括精神分析的觀點和行為主義觀點。

  生理因素

  關於遺傳因素,有些學者認為,可能是先天遺傳的原因導致一個從幼兒起便產生性倒錯,進而形成同性戀傾向。比如有的女孩子生來就具有男孩氣質,她們不喜歡花衣服、洋娃娃這些女性的物品或玩具,而喜歡刀槍、棍棒,因此她們被稱為“假小子”。可以說,她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以及整體氣質都是男性化的,角色認同於男性,因此她們沒有一般女孩子們的嬌柔,喜歡和一些弱小的女孩一起玩,去保護她們。這種做法強化了她們內心男性化的欲望,顯示了同性戀的傾向。

  進入青春期,她們的性取向依然是男性化的,異性對她們並不能產生很強的吸引力,因此她們的性對象很容易轉向同性,進而形成同性戀。對雙胞胎的性愛指向研究發現,同卵雙胞胎兄弟中若一人是同性戀,那麽另一人也是,幾率高達50%以上。一項以4對同性戀兄弟為對象的DNA分析發現,3對兄弟的X染色體的一個特殊區域,兄弟兩人竟有5個基因相同。

  然而,這些兄弟並無明顯的女人氣,除了性傾向,他們倆是不同的。說明遺傳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性取向,但並不是產生同性戀的唯一原因。還有一些研究揭示了同性戀形成的先天因素,如胎兒在腦分化階段所受的性激素刺激以及母親在懷孕期間所受到的心理創傷等也可能影響胎兒未來的性傾向。

  關於性激素水平,有科學家做的動物實驗發現,向懷孕的母鼠子宮裏注射激素,確實能夠極大地改變其子代的性行為,因此,有人推測是不是類似的情形也同樣會發生在人類身上,即通過胎兒期的激素注射改變其性心理和行為。但鑒於人類道德法律問題,這些實驗無法在人體進行,因而也沒有確鑿的證據。此外,有科學家分別測量了同性戀者和異性戀者的激素水平,發現同性戀現象與激素水平有關,但難以確定究竟是激素水平的變化導致了同性戀,還是同性戀的心理及行為引起了激素水平的變化。

  關於大腦結構與同性戀的研究,腦科學研究至今還沒有作出令世人公認的同性戀完全是先天形成的結論。它存在的疑問也是究竟哪一個是原因還是結果。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