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以2004年初的美國之行為例,他與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同行,明顯是個配角,而且不論吳還是他,在3天的友好協商中,與美方簽署的8個協議,原則上想必是胡溫的主見,但後來由薄傳達給媒體的消息卻說,是他的“務實,幽默,機敏“,“促成了談判的順利進行”,這不僅歪曲了事實,而且誇張了個人的作用,使“鐵娘子”吳儀很是生氣。
北京一位原籍大連的高官對我說,他把吳儀當成了孫世菊{原金州副縣長,後大連市政府秘書長},以部長的身份指揮人家副總理,貪天之功歸已有,薄熙來簡直瘋了。其實,中美貿易逆差1246億元,這個問題肯定要解決,誰當時去談都要麵對雙贏的現實,薄急於與習近平等人爭奪接班人,已利令智昏,造成與吳儀結怨,又多了一個政敵。
此後不久,他又陪溫家寶到歐盟5國巡訪,他又搶風頭,亂講話,竟在一次外事場合,呼籲歐盟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這原本並沒有錯,但問題是這個建議應當由總理溫家寶講,因為隻有他才能代表中國。薄這種錯位的表現,有失自已的身份,不僅給國際社會造成誤解,而且使溫及代表團其他人十分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