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原本生產線上的機器都被拆除了,因為人太便宜了,甚至連使用機器都顯得奢侈。”難道那些轉移到中國或者越南印度的都是手工做的,那裏沒有機器?iphone/ipad是手工打鐵造出來的?我分明看見那些縫紉機遍布,SMT流水線遍布。並不是終結了機器替代人類的進程。相反,這個進程甚至在加快。你以為,out source去中國就完結了美國?其實,你不滿中國的價格,更可以向越南、印度、洪都拉斯等加勒比海國家遷移。
當初60~70年代,美國也同樣發生電子產品,汽車產品,鋼鐵產品向日本、德國等“新興”國家遷移到過程。當時也的確有一批人有你同樣的感概,認為美國完了。譬如變焦單反相機,是美國發明的,結果成就的,都是日本等外國公司。汽車收音機,摩托羅拉發明的,結果成就的是諸如sony這樣的日本公司。當初擔心的人,比你多了去了。當初戰後的日本,家家窮得都吃紅薯呢。
“我們人類發展生產的目的是什麽?是更低的工資,更少的物質,更差的生活條件?還是相反?”這個不可以既要在整個人類社會宏觀尺度看問題。卻又雙重標準地局限在某一時的中美經濟關係上。其實,這個問題的的答案,是美國和世界的資本家們,他們追求利益的終極目標,並不局限是美國還是中國什麽的。但是,隻要資本投入了,當地工資當然會漲,生活條件當然會變好,物質當然會更豐富。這個不僅僅美國,中國在發生,在全世界都在發生。
人類發展生產,自然有其自己的規律。並不依賴於某些人所謂的“目的”。
再說,美國初級產品不local生產了,難道也不生產高附加值產品和服務了嗎?民航客機、軟件、通訊服務、金融服務、軍品、娛樂影視產品及服務,哪一項不是美國高出超的高附加值項目?十億條襯衫換一架波音的故事,現在仍然在上演。
美國人的生活,現在無論如何比,都是比以前好不知多少倍。
中國也一樣。其他國家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