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帶孩子回流成新趨勢 教育差異令新移民糾結

來源: justasked 2012-01-27 20:22:0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964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justasked ] 在 2012-01-28 07:37:4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早晨8點,上班族還在路上奔波時,謝勇已經坐在辦公室裏邊喝咖啡邊翻看自己的IPAD了。這位無需打卡的公司老總之所以來這麽早,並不是因為住得近或者有起早的習慣,而是為了遷就孩子上學而提早出發。

當眾多國內的家長在給子女做著各種留學規劃時,像謝勇那樣已經入籍的海歸卻放棄讓孩子享受西方免費教育的機會,出於對接觸傳統文化和掌握中文的考慮而回 歸。他們希望讓子女先不要丟掉中文。然而實際做起來,謝勇們會發現,回流教育並不像他們想象得那樣簡單,該不該回來?公辦學校還是國際學校好?越來越多的 移民家長麵臨著這樣的兩難選擇。

回流到公立校經曆“小升初”壓力

謝勇一家就是回流教育的代表,他們兩口子已經移民加拿大8年。因為不想讓孩子成為“外黃內白”的“香蕉人”,於是他主動要求調換崗位,陪伴孩子接受國內教育。

謝勇特意把兒子小謝安排在北京的一個普通公立小學,上小學的第一天,幾乎聽不懂老師在說什麽,小謝一直在下麵悄悄掉眼淚,即使老師過來安慰,他也並不領 情,反而哭得更厲害。度過了最初幾個月的語言關後,新的問題又來了,在加拿大,小孩子上課不用規規矩矩地坐著,小謝也一樣,所以他還經常會在上課時站起來 走走,讓其他同學目瞪口呆。

除了語言和上課規矩,教學方法才是對謝勇一家衝擊最大的地方,比如說留作業的方式,“作業通常是把字抄很 多遍,五遍、十遍等等,不停地寫。而我兒子並不喜歡枯燥地寫相同的字,他更喜歡接觸新的東西,包括一些兒童讀物,他學了中文後,喜歡看《喜羊羊和灰太 狼》,我們覺得這樣就很好。”但是學校老師似乎並不這麽想,因為連孩子最擅長的英文,他們也要求孩子同樣完成和其他同學一樣的作業,而這樣的作業量在謝勇 看來,對於孩子既是一種浪費,也是一種折磨。謝勇曾經嚐試和老師溝通減少作業量,但回答都是不行。

對於這個問題謝勇始終想不通,但是 既然學校不通融,孩子也還要學下去,隻好屈服。直到明白這是因為小升初的壓力所迫,謝勇才釋然了。孩子到了三年級,“小升初”的迫近更是讓整個學校的氣氛 變得越來越緊張,作業越來越多,孩子的休息越來越少。而小謝,隨後被轉到了一所國際學校。

回流到國際學校遭遇聽不懂的英語

和謝勇為了減少孩子小升初的壓力而轉到國際學校不同,李雅梅夫婦從一回國就選擇了國際學校。

李雅梅兩口子在美國呆了十幾年,“回國之前,我理想中孩子的學校是一所中西合璧的,既能教給孩子知識,也能教給他們哲學等方法。可是真正回國找起來才知 道,那樣的理想化學校其實是不存在的。”她先考察了一家上午教英文下午教中文的國際學校,由於他們夫婦都是華人,而學校卻規定父母必須有一方是外國人,被 拒絕後,李雅梅找到了現在這所國際學校。

其實,國際學校也不一定就是孩子的天堂。作為已經上了一年國際學校的孩子家長,王琳很有發言 權,她選擇了深圳一所小有名氣、由美國人辦的私立國際學校。教師全是外籍人士,而且隻招收外籍學生,完全按照美國教材施教。最讓她動心的還是學校會安排中 文課教育。然而入學後她發現,學校不大而且條件很一般。女兒的班主任是一名來自澳大利亞的女士,英語帶有濃重的澳大利亞口音,班上隻有一位白人女孩,其餘 全是亞裔孩子。沒過一個月,孩子從最初的興奮雀躍發展到沉悶煩躁,鬧著要回加拿大。老師對她女兒的評語“內向安靜,不愛講話不合群”以後,她才知道,原來 孩子聽不懂老師的話,班上的孩子都不怎麽會說英文,課外活動時,孩子們在一起各說各的語言。這樣的慘痛經曆最終讓王琳帶著孩子回到了加拿大。

內心糾結派 孩子入籍家長失落

實際上,對於是否讓孩子接受回流教育,很多新移民都很糾結。記者在“澳洲家園”論壇上看到了這樣一篇帖子:

“剛剛生下了我們的第一個寶寶!歡喜的同時又有些擔憂,孩子一定是要入籍了,但是心裏又有些失落的感覺!因為從此我的血脈,下一代就這樣變成了外國籍的 人了!也許是犯賤,當初辛苦移民不就是為了這個嗎?看看周圍的老華僑的子孫們,幾乎是講不了中國話了,似乎看到我孩子的未來。也許是我想得太多,心操得太 多了!我覺得,作為我這一代,我有責任讓他最起碼能講一口流利的中文,能對自己的祖國、家鄉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如果可能的話,最好傳承下去。因為,不管 我們是否真正地成為外籍華人,我們還是無法改變我們黃皮膚的顏色!所以我打算讓孩子回去念小學,不知各位爸爸媽媽們有何想法和建議呢?”

堅決回流派 美國文化幹擾學習

孫明從大學畢業出國到一路讀完碩士博士,之後進入主流大公司任職15年。一對兒女先後出生後,舉家回到了國內,對於為何不在國外上學,孫明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很多人推崇的西方文化,這讓我顧慮重重。我不想讓孩子在美國上學最大的顧慮還不是學校,恰恰是美國文化。”

孫明認為,首先就是美國文化過於強調個性和多元發展,而忽視了最應該注重的一條學習。他舉例說,在一些美國的中小學,所有的學生都有的理想是要做 cool kids(酷小孩),而不是我們所說的好學生。而酷小孩通常都是不愛學習的,如果你對學習投入太多,同學們會認為你是書呆子,嘲笑你孤立你。其次,美國孩 子也要補課,年級越高壓力越大,並非國內所宣傳的那樣輕鬆。

另外,社會環境也是一些家長接受回流教育的原因。“在美國,很多孩子從小 就有機會接觸毒品和性的誘惑,即使孩子自己抵製,還是會不斷有同學迫使你嚐試,這對孩子健康成長是很大的幹擾。”同時,孫明還替自己的女兒擔心,“我特別 反感美國文化從小就宣傳女生要hot(性感),在美國長大,女孩子如果不好看,或者不融入這種氛圍,會有很大的壓力,被排斥。這對女孩子學習是很大的幹 擾,這也是我的一大心病。”(侯振威)

所有跟帖: 

最後一段說的有道理, -聶耳- 給 聶耳 發送悄悄話 聶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7/2012 postreply 20:54:11

根本沒在歐美接觸過中小學的人的故事。 -大號螞蟻- 給 大號螞蟻 發送悄悄話 大號螞蟻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7/2012 postreply 21:13:14

我每看到這種文章有點哭笑不得.難怪老中近年在美國的發展遠不如印度裔了. -999朵玫瑰- 給 999朵玫瑰 發送悄悄話 999朵玫瑰 的博客首頁 (657 bytes) () 01/28/2012 postreply 19:39:10

看了之後越發堅定不送孩子回國的決心. -Freewilly- 給 Freewill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9/2012 postreply 08:18:42

國際學校確實是個問題 -liege- 給 liege 發送悄悄話 (250 bytes) () 02/15/2012 postreply 00:57:1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