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卓君
近兩個月來,美國大使館的一台空氣監測儀突然成了明星,它不僅讓我們知道了中國城市空氣狀況的另一種描述,也讓PM2.5這個名詞深入人心。根據這台空氣監測儀的提示,北京PM2.5的濃度最高超過400,空氣達到“有毒害”的級別。實際上,不隻是北京,整個中國都籠罩在高濃度的PM 2.5之下,如果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安全指導值,幾乎所有城市的空氣都不達標。
而與此相對應,遠大集團的一篇宣傳文章也在網絡上火了,該文稱,許多國家高級官員工作和生活的地方都配備了他們的空氣淨化機。這篇文章在近一兩年一直作為該公司的宣傳材料使用,之前未曾引起廣泛注意。但在北京空氣汙染的大背景下,被人圈了出來,立刻引發強烈反響。雖然該公司很快從其官方博客和分公司網站上刪去了這篇文章,但它引發的討論,至今餘波未平。並產生了“特供空氣”這一名詞。
除了空氣之外,其他的領域也不太平:地溝油,這個偉大的發明,正在刷新我們的食品曆史,我們的大米、豬肉、粉條、牛奶也一個都沒閑著,他們爭上報紙頭條的勁頭是“國際章”、“國際冰”所不能比的。
如果說食品安全事件是少數商家的利欲熏心所致,那空氣、土地和水的汙染,卻是全社會經年累月對環境的大肆破壞所造成的惡果。
中國有10%的耕地被重金屬汙染,其中,受鎘汙染和砷汙染的比例最大。這就意味著,我們的糧食中有10%都是從這些被汙染的土地上產出的。飲水的水源也岌岌可危,2010年,全國182個城市4110個地下水水質監測點中,57.2%的地下水水質是較差和極差。
現在,連接香港深圳的羅湖口岸,每天都有很多人攜帶大量奶粉、醬油、海鹽、米粉過關;未來,他們的購買清單中,會出現產自“澳大利亞的空氣”、“佛羅裏達的空氣”、“挪威峽灣的空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