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們那兒論壇”轉來的一篇好文

來源: aChineseBostonian 2012-01-15 17:33:4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891 bytes)

美國敢於打仗和中國不敢打仗的原因

解濱

美國的經濟雖然有些好轉,但隻是衰退的勢頭減緩了一些而已。 美國政府已經在預算中削減了相當大一部分軍費,但進軍亞太地區的勢態卻有所加強。 美軍不再把戰略重點放在歐洲或中東,而是放在亞洲。 美軍仍然是一支進攻型的軍隊。

中國的經濟持續看好,隨著反航母導彈的部署和航母的建造,中國的近海防衛似乎越來越走向強勢。 但中國的戰略遠景不是衝出亞洲,而是衝破第一島鏈,把防禦線拉開到離國土稍遠一些的地方。但中國的軍力卻仍然是一個防衛型的軍力。 中國的口號是:永遠不稱霸。

有人預測,大約七、八年後,中國的GDP將超越美國,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 按照這個發展勢頭,在十五年或二十年後,經濟實力遠大於美國的中國,其軍力將有可能與美軍持平。  到了那個時候,從理論上講,美軍在全球的戰略優勢將由中國取代。 從理論上講,中國的很多問題,如台灣的統一或歸屬,與南海諸國的爭端,與日本、韓國在海上的爭端,同印度的領土爭端,將不複存在。 因為一個世界第一強大的中國將可輕易打敗任何一個敵手。 但中國現在不要打仗,不出頭,隻埋頭搞建設,因為不夠強大。 有人說,這就是鄧公的“韜光養晦”理論。 中共將此宣傳為“和平崛起”。 有人說,要韜光養晦五十年,還有人說要韜光養晦一百年。我說,這統統是縮頭烏龜理論,或者王八蛋理論。 因為我敢打賭,如果中國不改變戰略,照現在這個趨勢發展下去,上述這些問題沒有一個可以得到解決。 而GDP世界第一的中國,軍力世界第一的中國,照樣不會擁有一支進攻型的軍隊,照樣是一個縮頭烏龜,照樣可能挨打!

美國也有鄰接的國家,也有漫長的國境線,也有廣闊的海域。 美國附近也有跟美國搗蛋的國家,如委內瑞拉、古巴。 美國也有大片土地是通過掠奪弄到手的,但美國為什麽沒有中國那麽多的領土糾紛、邊界糾紛、海域糾紛、海洋資源糾紛呢? 那是因為美國的鄰國早就被美國教訓好了,美國的防衛線實際上遠在萬裏之外的別的國家旁邊。 美國已經在澳大利亞建立一個防禦中國海軍的基地,甚至有和越南勾勾搭搭,租用金蘭灣的企圖。 美國是進攻式的防衛。

美國能夠把防衛線拉到萬裏之外的中國附近,而中國卻隻是想息事寧人。 弄幾艘漁政船去有爭議海域轉轉就很不錯了。 看起來,美國是個蠻不講理的霸權主義強盜,而中國則是安分守己的善人。 俗話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但中國周邊的國家非但不同情中國,反而卻同萬裏之外的美帝勾勾搭搭。 這豈不是本末倒置?

這個現象,看透了,無非就是:美國隨時敢於打仗,準備打仗。 而今天的中國說來說去就是不願打仗,不敢打仗,不準備打仗!

敢於打仗者,自然無所畏懼。 不敢打仗者,自然縮手縮腳。 中國周邊的國家吃透了中國政府的這個心理。 所以,日本就是占著釣魚島不甩中國的一切警告,韓國就敢抓捕中國的漁民,越南、菲律賓就敢在南海那邊霸道。

美國為什麽敢打仗? 原因很多。 有人說,美國有打仗的傳統。 過去一百年來幾乎每一任美國總統或者發動過戰爭或者從前任那裏接手一場戰爭。 隨便說幾個美國總統:尼克鬆、卡特、裏根、老布什、克林頓、小布什、奧巴馬,誰手頭沒有一場戰爭? 有人說,美國的文化也是侵略性的,美國把自己的價值觀、生活方式向全世界推廣,自然是朋友遍天下,所以打仗有幫手,侵略有理由,幹涉有借口。 有人說,美國的總統是民選的,最多當八年。 這樣選出來的總統,不必向前任負責,隻須向選民負責。 這樣的總統,誰不想在自己手中為美國謀求最大的利益呢?  所以就有進攻性和侵略性。 無論這些道理是否正確,美國確實是一個不怕打仗的國家。 所以,美國沒有邊界糾紛,隻有國際利益爭端。 美國總是在別人那邊和別的國家發生矛盾。 

說中國不敢打仗,並不精確。 隻能說現在的中國不敢打仗。 或者,把眼光放久遠點,整個中國的曆史中,大多數開國皇帝都是不怕打仗的。 不然,他們是如何打贏天下的呢? 但是到了下一代,就品種退化,腐敗開始,沒那麽好戰,沒那麽強的進攻性了。 越往後,就越不願打仗,不能打仗。 到了最後,要麽天下大亂,群雄造反,新的王朝建立,要麽外敵入侵,建立新的統治。 看看滿清幾百年的曆史就知道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代領袖是敢於打仗也願意打仗的。 到了第二代,就隻打了一仗。 雖然很慘烈,但畢竟還是打了。 第三代、第四代,就隻敢演習,打刁民,打老百姓了。 這是曆史的輪回,或者中國特色。 隻要堅持“特色”社會主義,一代比一代更不敢跟國外打仗就是必然。

那麽,中國的文化為什麽就不能有點進攻性,讓別人都來讚同中國的價值觀,然後中國聯手別的國家,一起對抗強權,所向披靡呢? 這就是一個很微妙的問題了。 一個小孩子,在院子裏老是被別的小孩欺負,這個總是被欺負的小孩子如果不想被欺負,有幾個辦法。 一個是關上門來,自己練武強身。 身體結實了,武藝高強了,就不會挨打了。 這個辦法有點象韜光養晦,算是一種文化吧。 另一個辦法,就是狡猾一點,靈活一點,或者加入那群曾經狠揍過自己的野孩子,或者加入院子外麵另外一群野孩子,一同去打別的孩子。 大家誌同道合,彼此雖然偶爾也會有點糾紛,但挨打是不可能了。 這個有點象“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那個意思,也可以說是普世價值法。 韜光養晦法,雖然不見得不會奏效,但一個武藝高強的孩子在和一群衣衫襤褸的野孩子奮戰的時候,失手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中國現在這個官文化,就是與世界潮流格格不入的。 民主、自由、平等、人權這些普世價值在中國領導人眼裏是洪水猛獸。 以這樣一種與世界格格不入的文化展現在世間,必然沒有底氣,沒有正氣,沒有元氣,處於守勢。

所以,中國盡管若幹年後GDP可以世界第一,甚至軍力也會躍居世界第一,但如果不改變政治體製,建立一個被人民監督,對人民負責的政府,那麽中國還是不敢 打仗,還是要受欺負,還是有一大堆邊界問題,領海糾紛,漁業水產資源糾紛,海底資源糾紛。 我看釣魚島,八成是拿不回來了。 除非從現在起國家首腦靠民選。

我爹那一代是能打的、敢打的。 但我的同輩,小時候一個大院裏玩打仗遊戲的那些玩伴,他們是不敢打仗了。 因為他們大都當上了師長、軍長那個級別的官,每個人都小蜜一大堆,為了升每一級官都要花上上百萬塊錢。 他們誰要打仗啊。 一打仗,全都完了。 還有好多當高官的,小孩都在美國,早就入籍了。 中美一開戰,他們還怕美國把那些高官子女和跟二次大戰對付日裔居民那樣送進集中營呢。從前的解放軍,如今的八旗軍。習近平大哥,我看他跟濤哥一樣是個不敢 打的軍委主席。

上個世紀,中國共產黨投資拍攝了有關強國的兩部政論電視劇。 一部叫《河殤》,另一部叫《大國崛起》。 兩部片子裏都沒有說任何一個大國是靠韜光養晦而和平崛起的。 那些崛起的大國,個個是好戰的。

強國,不光是靠建設起來的,也是靠打出來的。 一個沒有責任心,沒有底氣,沒有朋友,對人民不必負責的政府領導下的國家,再富也強不到哪裏去。

所有跟帖: 

我倒不覺得現代的強國是靠打出來的.世界上富裕安寧百姓安居樂業的小國家多了去了. -999朵玫瑰- 給 999朵玫瑰 發送悄悄話 999朵玫瑰 的博客首頁 (484 bytes) () 01/15/2012 postreply 18:13:06

誰說中國人不敢參加打仗?要是中國被侵略,我就回去保衛國家。 -看熱鬧的北京人- 給 看熱鬧的北京人 發送悄悄話 看熱鬧的北京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5/2012 postreply 18:14:23

讚你一把! -aChineseBostonian- 給 aChineseBostonian 發送悄悄話 aChineseBostonian 的博客首頁 (93 bytes) () 01/15/2012 postreply 18:41:33

那你那就買幾條槍,跟你兒子對打不就是了 -aChineseBostonian- 給 aChineseBostonian 發送悄悄話 aChineseBostonian 的博客首頁 (25 bytes) () 01/15/2012 postreply 18:48:36

為什麽要對打?美國和中國打起來了嗎? -看熱鬧的北京人- 給 看熱鬧的北京人 發送悄悄話 看熱鬧的北京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5/2012 postreply 18:50:34

時刻準備著 -aChineseBostonian- 給 aChineseBostonian 發送悄悄話 aChineseBostonian 的博客首頁 (101 bytes) () 01/15/2012 postreply 18:57:11

所以教授是沒事幹了,轉那沒用的帖子。 -看熱鬧的北京人- 給 看熱鬧的北京人 發送悄悄話 看熱鬧的北京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5/2012 postreply 19:14:42

中國希望周邊國家保持現狀,如有變,看看會不會開打。去年向南部邊境調去軍隊後 -看熱鬧的北京人- 給 看熱鬧的北京人 發送悄悄話 看熱鬧的北京人 的博客首頁 (16 bytes) () 01/15/2012 postreply 18:37:2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