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移民心態(上)---文化失落感及其他- 怡然 zt

來源: ily 2012-01-07 17:53:4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0098 bytes)
歡迎光臨怡然的博客空間!

 

漫談移民心態(上)---文化失落感及其他

2012-01-07 15:06:40

漫談移民心態(上)---文化失落感及其他 

 

怡然 

 

前 些時候,上對於在美國的華裔移民遭受種族歧視以及維權等問題展開了熱議,這是件好事。比起早期華人移民,我們這一代移民有了越來越強烈的自我意識, 抗爭意識,和維權意識。其實,無論在哪個社會,人要想活得有尊嚴,都必須依靠自我覺醒,自我奮鬥,和與之相對應的自我維權才能實現,在美國尤其如此。

談到種族歧視和相應的移民維權問題,可圈可點的的確很多。這裏,我隻想就移民心態的問題談一點自己的看法和體會。

 

移民心態的特征之一 ---- 文化失落感

在 美國這個移民國家裏,哪一個移民沒有一段辛酸奮鬥的故事呢?人們從各自的奮鬥史中所感悟的會千差萬別,但其中也不乏共性的東西。我認識的萍姐來美國已經有 快二十年了,和我聊起來她自己這些年來在異國他鄉摸爬滾打的親身經曆,最令她感動的不是別的,而是她的一位美國上司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和欣賞。她的這位老上 司,不僅喜歡看中國電影戲劇和小說,喜歡吃中國飯,還不止一次地到中國觀光旅遊,親身感受中國文化的濃鬱氛圍。她對於中國文化的喜愛和癡迷的程度,真可以 稱得上是位中國迷。當然這樣的美國人並不多見,有如此強烈中國情結的老美,很多也是由於各種各樣的客觀原因造成的,比如家人和中國人的聯姻,或是有到中國 工作學習生活的經曆等等。所以,他們對中國文化有認同感,他們對中國人也就沒有陌生感。

其 實我自己也有類似的感受,當一個美國人對中國文化表現出極大的興致和熱情時,總會情不自禁地引起我內心的欣喜。是啊,誰不希望別人尊重、欣賞和喜愛自己民 族的文化、傳統、以及所有打上文化烙印的那些東西呢?尤其是當你屬於這個社會中少數民族中的一員,那種渴望文化被認同的感覺就愈發強烈。一旦因文化背景不 同而遭遇到不理解、冷遇、甚至是歧視時,內心自然而然地就會產生深深的失落感。我把這叫作文化失落感。

據 我觀察,在美國這個移民大家庭裏,並不是隻有中國人懷有文化失落感,其他族裔的人也同樣會有類似的感覺。就在前兩天和一位同事聊天,還談及這個問題。她從 英國來美國先求學後工作,已經有近二十年了。可是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她竟然告訴我,在美國她總是找不到家的感覺,直到現在她還經常感到不習慣這個國家的好 多東西,包括價值觀念、處事方式、甚至穿衣戴帽和飲食習俗。這確實讓我吃驚不小,因為在我看來,一個歐洲人,尤其是英國人,不應該對美國有任何陌生感。畢 竟開辟這片新大陸的先驅們與他們有著同祖同宗的血緣聯係,有著千絲萬縷文化淵源的傳承。

由 此使我不由得推想,懷有文化失落感,並不是因為你自己民族的文化根基不夠強大,恰恰相反,越是文化底蘊深厚的民族,在不同種族文化衝擊中表現出的對抗性越 是強烈。人的文化背景就如同一塊畫板,底色愈深,融入其他顏色的能力愈差。當然,一種文化給每個人身上刻下的烙印是不盡相同的,所以,即便是受同一種文化 的熏陶,人們在麵對不同文化的挑戰時,也未必會產生同等程度的文化失落感。這既取決於每個人的個性特征,也與人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密切相關。

如何麵對這種因文化不被認同所導致的文化失落感呢?我想,擁有堅強的內心世界和豁達的胸懷,是抵禦這種失落感的利器良方。一個人隻有自己從裏到外的自尊自信,才會真正不在意別人怎麽看你。關於這一點,我在下篇還會詳談。

 

移民心態的特征之二 ---- 過度謙卑與過度敏感

對 許多移民來說,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或經曆過這樣兩種心態,即過度謙卑與過度敏感。一個人背井離鄉,踏上一片陌生的土地,孤獨感和無依無靠感如影隨形。這 時,如果有人向你伸出援助之手,無論是在職場上還是在生活中,都會令你感恩不盡。以前曾寫過一篇文章《在美國,職場上不必談“感恩”》,引發了一些網友的 爭議。對此,我也反思過自己的觀點,在對待這個問題上,我想比較合適的心態應該是,卑微之心不可有,感恩之心不可無。

對 於曾經給過我們幫助與提挈,給予我們教誨與關愛的人,我們應該永遠心存感激。然而,感恩之心不等於卑微之心,所謂卑微,常常是由於過度謙卑所致,這也是第 一代移民最容易產生的一種心態。過度謙卑的直接後果是,表現不夠自尊,本該屬於自己的權利也不去爭取,逆來順受。其後果是,不僅損壞了自我形象,久而久 之,還不可避免地造成社會上其他人對於這個族群不利的集體印象。

有 時,人的心理極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當移民的腳跟站穩以後,逐漸步入社會的深層,觸及每一個角落,便會驚訝地發現,這個社會原來也存在著這麽多 不公正不平等,甚至是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方。而這些客觀存在的社會陰暗麵極易造成移民心態的驟然轉變,從對這個社會頂禮膜拜式的謙卑,而轉向凡事都看不慣的 過敏心態。過度敏感的一個最明顯的表征,就是對於各種不公正的社會現象,過分地以種族歧視進行泛泛解讀。比如凡事都會往種族歧視上聯想,而不去細究實際具 體的情境。歧視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應該是不分國度的,任何一個社會都在不同層麵不同程度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歧視現象。至於是否一定是種族歧視,那一定要具 體問題具體分析。

移民之所以會產生這種過度謙卑或過度敏感的心態,主要是緣於內心深處的無根感,即沒有深刻的家園感。為尋求安全感而不得不表現出過於謙卑,為潛意識裏的自我保護而變得異乎尋常的敏感,這大概是造成移民心態這兩大特征的深層原因。

我 們不能否認,在美國加拿大這樣的移民國家,種族偏見與歧視仍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但是,我們也應該樂觀地看到,新一代移民在美加這片土地上,依靠 自己的辛勤工作和努力奮鬥,正在逐步改變社會上其他人對我們華裔舊有的種種偏見。而且,通過我們自己的積極參與,許多製度歧視問題也會得到不同程度的解 決。正所謂事在人為吧。

(待續)

寫於2012 13

 

 在美國,職場上不必談“感恩”

海外華人的孤獨感與文化混血

以平常心看待種族歧視

(六)魯卡和他的啼笑姻緣(上)

(六)魯卡和他的啼笑姻緣(下)

 

評論(2) 引用 瀏覽(599)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作者:皇城根兒 留言時間:2012-01-07 16:29:06
--- 越是文化底蘊深厚的民族,在不同種族文化衝擊中表現出的對抗性越是強烈。

不錯不錯,就是這個理。讀者理解,這個文化失落與自己自信的失落是非常相關的。其實,平時如何做人,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外國,有沒有自己的文化底蘊,要不要看別人的臉色和評價來判斷自身的價值,這是自身修為的結果。自信的人,在哪兒都自信,就像金子在哪兒都發光一樣。

讀者就曾躥騰公司的一位高管和讀者一起去中國。回來後,他在他們的教會專門為此次訪問做了一次長篇主事,那叫一個精彩。而且他還把自己的經曆寫進來他要發表的一本書裏。

在意識的開放方麵,讀者發現,美國的自由派比保守派強多了。
作者:歐陽峰 留言時間:2012-01-07 17:06:21
在 美國經曆種族關係,其實是個很個人的經曆,與自己的境遇和個性都有關係。其實就是在旅美華人之中,各人成長的經曆(比如說是在中國的農村還是城市)也會深 刻地影響對周圍事件的解讀。所以我覺得“種族歧視”這個問題不必強求一致的見解。大家交流經曆和看法很好,強求一致甚至於情緒化就沒必要了。

言 歸正傳,怡然指出的這兩點很好!內心的自信和安全感的確是重要的因素。我覺得“文化”有時是個很玄的詞。我覺得世界上各個“文化”中,價值觀,是非觀的差 別並不大。主要差別是人際交往間的表達方式和生活習俗。我在美國也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似乎沒有什麽可以歸結到“文化衝突”的。這也許是因為我在“文 革”中長大,本來就沒多少文化底子的原因吧。

而且所謂“文化”也是在不斷變化中的。如果我今天回到中國去,我想會比在美國更不習慣。這是 因為我去國那麽多年來,中國的“文化”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我不身在其中就沒有跟上這個變化。既然持續的適應和成長是不可避免的,那麽適應一種新的“文 化”也不是那麽不自然的事情,對嗎?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