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來文學城了,偶爾過來就聊兩句。
本人油膩大叔一枚,年少時離開北京赴北歐工作。在北歐工作生活3年不到,被公司派往南加州工作。於是在美國一呆15年。其實本來在美國是7,8年的打算,不成想一來二去呆了那麽長時間。08年經濟down turn時在南加州房地產抄底成功,當起了地主,所以那時總泡在文學城的地主壇裏。離開美國前半年已經辭職在家了,全家依靠房租收入過個小中產的日子。本來回國前沒考慮過除北京以外的地方,畢竟家在那裏。但那時北方冬天還有霧霾,考慮到把一大家子拉扯回去,泡在霧霾裏不好交代。於是選擇了南方某一線城市,我個人從未去過,這一去就安家了。回國前也沒在國內找工作,本來也是想創業,自己弄個集裝箱就把家搬回來了。基本情況說完了,下麵說點各個方麵把。
安家方麵,起初最頭疼就是小孩上學。托了關係,應該還是蠻硬的那種,也給校長遞了錢。一所公立小學。可是,教導處負責人搞不定。也嚐試給教導處負責人塞錢,但人不收。其實是沒辦法收,學籍錄入進電腦係統。當時我的社保繳費時間不夠,公立學校無法接收。如果你要是硬錄入,這個東西白紙黑字躺在係統裏,隨時查隨時露餡。到時誰的責任?因為這是教導處主任負責錄入,那她不就擔責任了?所以哪怕她願意給你通融,也無法做到,她說,要不你讓校長給寫個條子,那我來做。我明白她的意思,萬一查下來,她手握校長的條子自然可以擺脫責任。她不傻,校長也不傻,校長自然不會寫。所以,最終此路不通。於是去了一家民辦小學,那個不要求社保。結果我們發現反倒很滿意,班級人數少,老師跟家長更配合。一個學期8K學費,午飯2.7k,校車3K。算下來一年3萬不到吧,然後地方政府每年給每個學生學位補貼8K哪怕你戶口不在本地,白來的銀子。好處是有校車,早晚家門口接送,比那個公立學校省心。更有一個好處是,學校方麵不如公立學校那麽牛逼哄哄,願意配合家長。娃在美國長大,英語形成了碾壓的優勢根本不用學,於是我們申請了免功課,免上課。我接回來自己教,把娃教得跳了兩級。我沒想整啥神童天才,我是被國內教育的卷給整怕了,趕出兩年時間總歸給自己打出點冗餘度來。關於,房子,不那麽操心,房價衝天,但租賃市場十分友善。我算了一下,與其我把頭款拿去買房然後背上房貸,那頭款放到銀行做比較安全的理財,每月利息居然可以cover房租,並且不像美國,這理財利息沒人問你要稅。學區房更不用考慮,有錢但沒文化的人走的路子。其實娃學習好的話,一堆好學校來搶好生源,學區房不是事兒。所以,我打定主意與其當房奴,還不如花精力培養娃的學術。用自己的精力省掉那個巨額的經濟負擔。
身份方麵,這其實沒啥好說的,本來就是一門心思想回來的。外國身份的話,弄個支付寶綁定銀行卡都會出問題,方方麵麵都不方便。娃都是中國身份,回來耗了兩年,本大叔去美國領事館正式宣布放棄美國綠卡身份拿到了I407表格。領事給了我一個10年B簽證,用這簽證去了一趟美國後再沒去過了。今後也不打算再去了,美國的一切算都歸檔到記憶中去了。
創業方麵,不是很順利,比較慢依然在堅持。回國時還沒拿到PHD,耗了兩年去美國答辯拿到了PHD。帶著PHD再回來就會有些機會。有拿到大基金融資的創業公司開出年薪50W美元外加估值數千萬人民幣的股權的價碼請本技術宅去做CTO,舍不得自己的小微startup,婉拒之。國內環境還是認牌子,創始人說需要有技術大咖才能鎮得住下麵的團隊,所以一定得是名校PHD,國際500強有豐富經驗的才行。國內資本環境比較逐利,對有點情懷的技術宅不是很友好。也曾收到過基金的青睞,但接觸一次,感覺對方比較逐利,所以婉拒。沒有資本加持公司成長就很緩慢。嚐試過申請國家千人,競爭激烈,周圍也有親戚朋友找關係,專程赴北京拉關係,什麽中辦的,組織部的,人社局的。。。。但那個評選係統流程設計的讓你想走這歪門邪道十分困難。我不是說沒有,肯定也有,但確實很不容易。換句話說,從概率上大大降低了走後門的機會。況且在國內我發現,大領導好辦,但底下辦事兒的往往難以通融。這個邏輯跟之前小學入學申請那樁事兒一樣。底下辦事兒的心想,到時出了差錯還不是我倒黴?大領導打過招呼了,他有的是辦法在領導麵前一個樣,具體事情上另一個公事公辦的樣子。領導其實也沒轍。我還碰到過領導召集大家開會,在會上一言九鼎的樣子說,這事兒就這麽定了,你們隻管執行就好了,別的別廢話。大家都不吭聲,但領導一走,我靠,這幫底下的人開始開炮愣是把事情給攪黃了。也可能是領導和底下人唱雙簧哈~不過說實話,那件事兒我目睹了全過程,我也不看好。就是有人想空手套白狼,用國企的錢去搞金融放貸罷了。攪黃了恐怕也是應該的。
拿到PHD後,經人引薦,內地985大學給了一個兼職教授的頭銜。本來是想我出力,大學去申請科研經費,一起做事。後來發現,這個科研經費申請圈子水比較深,我不是圈內人,自己去牽頭申請十分耗精力且不見得有成果。結果至今還未對大學做出絲毫貢獻,心有愧疚。我擅長幹活,但不擅長寫本子(經費申請書)。創業期間拿到過政府公事公辦的兩筆資助。總體上講,技術宅創業有個問題,商務太弱。然後社會上不靠譜的人和事情太多,總有人吵吵的歡,你花了精力後發現毫無收獲。慢慢的學會了,自己手裏沒資源的,隻是跑過來跟你牽線搭橋說去獲取大資源的一律不搭理,省心了就。不過10件事兒裏總歸有一件靠譜的,因為技術宅童叟無欺,總有人想跟你合作。我自己商務能力為0,自己不會跑出去攬,反倒是各方麵的人偶爾會冒出來主動找上門來。有的呢,合作了一下,又不靠譜了,拉倒了。也有靠譜的,請本大叔去做CTO,但是兼職。這個就可以嚐試了,雖然錢遠沒有之前那個多吧,股份也隻給一點,但合作方不要求我放棄自己的startup啊。合作方是西北某重點軍工名校的創業團隊背景。一群90後,他們和學校整了個聯合實驗室,把我放進去掛個副主任頭銜。然後我發現這個實驗室申請科研經費就很順利,而我不用操心寫本子,隻要把自己的證件證書提供給他們去操作就好了。
回國創業方麵我覺得,如果你有比較光鮮的履曆,有理工科博士學位,國內還是比較認的。這還是我自己從沒主動出去找的情況。家人沒PHD,隻有一個Master,曾經在網上登過簡曆,也收到過國內和外資大企業的邀請,開出的年薪還挺高的。機會確實很多,但喜歡自由自在,不想朝九晚五或者996。若不是一心想創業,找個大企業拿高薪並非難事。有時自己心想,先去賺兩年高薪然後自己投資自己的startup也行,嗬嗬。
創業方麵,因為小公司,不好招人;碼農的機會不要太多哦~都奔著大廠。搞得我現在整個群,教一群技術白丁,哪怕是初中畢業的學編程,純公益性質的。。。去年,多年培養的主力程序員被電遊公司挖走了,電遊害人啊,但受資本青睞,無語沒轍~
生活方麵,這個因人而異啦。本大叔是比較適合國內生活,在美國開了15年的車,煩死了。現在天天地鐵通勤每天大約走7000步吧,偶爾網約車。對於我這種每天麵對電腦的主來說,避免開車坐車吧。在美國,正常吃飯就會長份量。在國內隨便吃,鍛煉時間為0,體重卻十分穩定。
回國發展幾年了,隨便聊點真實的體驗,就這麽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