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癌症免疫療法領域還有位繞不過去的科學家也一直備受專業人士關注,他就是美籍華人陳列平。這次陳列平沒有位列諾獎獲獎名單中,很多人為之惋惜。比如,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王曉東評論說:“本庶佑的發現和抗癌藥物無關;艾利森的發現無法解釋為何PD-1如此重要,兩人得獎的真正原因是PD-1抗體是‘神藥’,而從理論到實踐,把PD-1抗體推到現在的是陳列平”。
其實比陳列平未能拿到諾獎更讓人不理解的是他曾長期在中國大陸預冷。換句話說,他之前是一位“不受待見”的科學家。
插隊青年變成頂級科學家
與一般青少年時期就去美國學習最終取得成就的華人不同,陳列平去美國的時候已經“不早了”。
1977年,中國大陸恢複高考的時候陳列平從插隊農村考去了福建醫科大學學醫,本科結束之後又考去了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醫院研究所攻讀碩士,在一幫碩士同學裏麵,他的年紀已經算比較大的了。他的碩士同學現在回憶起他,都說像陳列平這樣的醫科學生都非常勤奮,因為要彌補和綜合大學學生的差距。
在北京結束碩士階段學習後,1986 年他來美國攻讀實驗病理學博士學位和從事博士後研究。結業後,他麵臨兩個選擇,要麽是繼續做科研,要麽是進入企業做一些具體相關的研究轉化。他當時選擇了後者,去了著名的跨國生物製藥公司百時美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這家名為百時美施貴寶的企業,其實也是改革開放之後第一個進入我國的美國藥企。目前國內醫院常給我們開的多種心髒病、血壓類藥物都是他們的產品。
他在百時美施貴寶一路也成為了首席科學家,再後來因為當時世界主流觀點更傾向於用其他方式研究治療癌症,所以百時美施貴寶處於業務考量砍掉了所有關於癌症免疫療法的實驗室,於是他離開了百時美施貴寶去了到梅奧醫療中心(Mayo Clinic)建立一個新的實驗室,對就是傳說中專門給美國總統看病的那個梅奧醫療中心。這裏對他的研究很重要,一方麵是梅奧醫療中心支持他的方向,另一方麵是這裏可以提供給他大量的癌症研究樣本。再後來他在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建了實驗室,又成為了耶魯大學的教授。
不管身份怎麽變,他唯一不變的就是研究方向一直聚焦於癌症免疫療法。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一直到2008年,他在這方麵取得了巨大進展。簡單來說,就是他的抗 PD-1/PD-L1 抗體藥物在美國進行的I期臨床試驗結果很好。根據當時初步的判斷,他的抗體藥物在針對肺癌、腎癌、皮膚癌方麵治療效果十分明顯。而且作為這個領域的研究代表人物之一,他相關的研究也不斷在世界頂級醫學刊物上發表。從那時候開始,陳列平就和現在拿到諾獎的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等人一樣,被認為是這個領域的頂級大神。
耶魯教授回國研究受阻
擁有耶魯大學教授“頭銜”,同時自己的項目成果也十分明顯,陳列平教授後來參與了“千人計劃”打算帶項目回歸國內,可結果卻出人意料。
2012年,他先“投靠”去了廣東省。當時廣東正在進行科研項目轉化,從世界各地招攬人才。用陳列平教授自己的話說就是“當時我希望從基礎研究、轉化醫學到臨床研究,把美國的經驗放到中國來"。據相關媒體的報道說,當時十多個評委中一半以上都是院士,並沒有認可這項工作的重要性,結果是申請的經費被砍掉了 90% 。
現在網上還能找到2012年廣東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 千人計劃” 陳列平教授團隊的招聘信息。
招聘的是“陳列平教授團隊自籌經費B係列人員3名”,崗位職責是“開展免疫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在國內一般科研項目經費一般分為撥款和自籌兩種。撥款就是政府出錢研究人員搞項目,自籌就是研究人員自己想辦法籌錢搞項目。
有種普遍的觀點認為,一般科研項目中撥款比例越高,國家對項目越重視。
2013年,陳列平教授轉去了福建。以國家“千人計劃”和福建省“百人計劃”創新人才的身份回到母校福建醫科大學,著手組建福建醫科大學免疫治療研究所,並擔任所長。同樣是2013年,陳列平教授在癌症治療中發現 PD-1/PD-L1 信號通路,被《科學》雜誌評為當年最為重要的科學突破。
陳列平教授曾經說,“在耶魯大學,我可以建自己心中理想的實驗室,做想要做的研究,沒有很多行政幹預。這一點在國內卻有些不同,如果國內科學家這樣做,需要麵臨更大的壓力,因為中國科研政策的導向性很強,今年做什麽,明年做什麽,都已經設計好,否則很難拿到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