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義馬化騰都得賣他麵子,今卻被人遺忘

孫正義馬化騰都賣他麵子,今卻被人遺忘

小雨有話說 

網上有一張照片,BAT三位大佬在一張飯桌上,但是看起來馬雲和馬化騰似乎有點不愉快,臉色不好看,其中有一個大胡子在中間當和事佬,大家很奇怪,這個大胡子到底是何許人也,竟讓亞洲的兩大富豪都賣他麵子。他就是UT斯達康公司的創始人。

他被稱小靈通之父,孫正義馬化騰都賣他麵子,今卻被人遺忘

說起UT斯達康公司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不過你一定知道這家公司曾經旗下的產品,而且用過,這個就是在2000年前後紅遍全國的小靈通。吳鷹本人曾經被《商業周刊》評選為拯救亞洲金融危機的亞洲50位明星中的一位,而且吳鷹也是馬雲的恩人!

當年馬雲在樓下等了2個小時,最終吳鷹出麵,才幫馬雲爭取到跟孫正義碰麵的機會。孫正義隻給了他6分鍾。在馬雲演講之後,孫正義已經決定投資另外一家電子商務公司2800萬美金了。不過馬雲捉住了機會,而且吳鷹也選擇投了馬雲的票,最後孫正義才投資了阿裏巴巴2000萬美金。

吳鷹其實非常有傳奇色彩的,1985年放棄了在北京工業大學的助教工作,26歲的吳鷹帶著30美元去了美國讀碩士學位。開始了美國的求學之路,熱血、愛國、不怕吃苦這是吳鷹做事的原則。

他被稱小靈通之父,孫正義馬化騰都賣他麵子,今卻被人遺忘

1989年,吳鷹在美國紐約街頭認識UT首席技術官的黃曉慶,這次意外的邂逅也促成了UT後來的誕生。5年之後,在黃曉慶的努力之下,吳鷹、薛村禾、陸弘亮等UT後來的關鍵人物在一起把酒言歡,並確定了股份,UT斯達康誕生了。

到1996年時,中國電信的領導到日本考察時,看到了小靈通技術,覺得這是個機會,並迅速回國搞出了小靈通。但是當時華為、愛立信等國際巨頭等都覺得這技術太落後,不願意搞。然而,巨頭的拒絕正是給了吳鷹很好的機會,吳鷹花了數千萬元獨家買斷這個技術,在中國大力推廣。

吳鷹的算盤打得很精,首先,小靈通本錢很低,看起來像手機,用的卻是固話的網絡,發射功率很低,僅有10毫瓦,一台小靈通隻需幾百塊,資費還比手機廉價80%。短短2年之內,小靈通竟然積累上千萬的用戶,UT斯達康大火。

他被稱小靈通之父,孫正義馬化騰都賣他麵子,今卻被人遺忘

而此時的馬雲、馬化騰、李彥宏還都是小弟,甚至公司才剛剛成立。到2000年時,在全球電信業低潮的情況下,UT斯達康於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此後股價一路上升,市值一度高達70億美元,甚至高於IT巨頭思科,年收入達到213億人民幣。吳鷹身家也一度達到了百億人民幣。

2001年《福布斯》雜誌評選的中國最富有的50名企業

生死“小靈通”——UT斯達康之路
欄目:職場之道     2010年 第10期  
 
 
  

    1991年,先在北京工業大學當教師,後到美國留學的吳鷹與合夥人在新澤西州創辦了Starcom(斯達康)公司,從事智能網絡開發。與此同時,美國加利福尼亞的中國留學生陸弘亮也創立了Unitch(UT)公司,發展有線接入業務。這兩家性質相似、各有所長的公司,後在貝爾實驗室黃曉慶的牽線搭橋下合並。陸弘亮擔任新公司總裁,吳鷹成為副董事長兼中國公司總裁。這家喝著“洋墨水”長大的公司,把幅員遼闊的中國市場作為大後方。


    UT斯達康成立不久,在陸弘亮的運作下,就獲得了來自日本軟件銀行的第一筆風險投資。1995年10月,陸弘亮憑借自己以前與軟銀總裁孫正義的交好,而與UT斯達康的其他4位創始人薛滿子、吳鷹、薛村禾、黃曉慶去日本會見孫正義。經過短短30分鍾的演示,孫正義當即表示為UT斯達康投資3000萬美元,占30%的股份。此後,被UT斯達康愈來愈旺的勢頭所打動,軟銀又幾次追加投資近億美元。


   有了雄厚資本支持的UT斯達康,開始在中國尋找項目,“小靈通”進入UT斯達康的視野。經過多方偵查,UT斯達康發現在中國開發“小靈通”,具備了天時、地利與人和: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人們的通信需求旺盛,昂貴的移動通訊抑製了人們的購買力;中國80%以上的人口,大部分時間在本地活動,即小範圍活動;小靈通滿足數額龐大的市場需求,且價廉便攜;此時,小靈通還是電信巨頭的盲點,華為、愛立信等電信巨頭並沒有發現這項技術的潛在價值。


  1998年,UT斯達康斥資數千萬元切入中國市場,一炮走紅。


    時勢造英雄。UT斯達康崛起於電信巨頭混戰的亂世之間。隨著通訊業的發展及其消費者對移動通訊需求的激增,固話已是殘羹冷炙,移動通訊逐漸成為通訊業的兵家必爭之地。當中國移動與中國聯通在移動業務中賺得不亦樂乎時,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卻苦於沒有移動牌照,而不得不眼巴巴地看著別人掙錢。吳鷹攜“小靈通”登陸中國,為低迷的移動通訊打了一針強心劑,也撬開了“小靈通”在中國市場的大門。


    曾被視為“洋垃圾”的“小靈通”,用戶呈幾何數增長。與此同時,吳鷹成為“小靈通教父”,並於1998年榮膺美國《商業周刊》的“亞洲之星”。“小靈通”如同一個魔方,拉著UT斯達康的銷售業績直線上升。1998年,銷售額達到1億美元,到1999年就飆升到1.85億美元,上市已勢不可擋。


  2000年3月3日,UT斯達康公司憑借“小靈通”成功赴納斯達克上市,3天後股價一路上揚,漲幅達278%,公司市值直逼70億,戴著“納市2000年第一季度10佳公司”桂冠在納斯達克載歌載舞。2000年,UT斯達康年銷售額攀升至3.68億美元,被美國《福布斯》雜誌評為全球最成功的前20名小企業之一;2001年實現全球年銷售額6.27億美元,並開始向日本、印度開辟戰場。


    UT斯達康公司的中國業務占其業務總量的90%,用戶超過300萬,遍及全國20多個省,200多個城市及鄉鎮。2002年末,UT斯達康銷售額達9.82億美元,員工總數達3310人;2003年12月,UT斯達康完成銷售業績19.8億美元;2004年,UT斯達康完成銷售業績27億美元,中國員工總數已達6572人。


   這是一個輝煌的時代。2003年,美國《時代周刊》將吳鷹與eBay創始人惠特曼、Google全球副總裁Omid Kordestani、Dell公司總裁兼首席運營官Kevin Rollins、“搜狐”總裁張朝陽等14人一起給予了隆重的專題報道。


   2003年,吳鷹成為“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3G盛宴的到來,“小靈通”由於技術缺陷,而被3G時代所拋棄。為了在3G市場搶得一杯羹,從2000年開始,UT斯達康斥巨資在韓國、北美等地收購了韓國現代係統通信公司、加拿大Telos技術公司以及Audiovox通信公司的手機終端業務,以打造從設備、寬帶到終端的CDMA鏈條。此外,UT斯達康還加大了在日本等國際市場發展寬帶、窄帶以及接入產品。


   2004年9月,UT斯達康宣布,已經與軟銀簽訂了2000萬美元的寬帶設備合同,以搭建日本的一套語音與數據網絡。UT斯達康一直在3G市場部署他們的多元化戰略,如寬帶設備、無線通訊設備、手機和用戶終端設備、個人通訊部和服務5大領域。


   但是,UT斯達康的轉型並不如意,遇到了種種困境:為了保持CDMA的領先性,UT斯達康大費周折進行並購,但並購後的整合工作讓UT斯達康筋疲力盡。UT斯達康的整合工作還未見效,諾基亞、NEC、華為、中興等通信巨頭,已開始在3G領跑了。


  2004年,第四季度,UT斯達康第一次出現了稅前虧損6640萬美元的情況。而出現虧損的主要根源在於“小靈通”直線下降的銷售業績。UT斯達康已經陷入困局,但吳鷹還是執著於把“小靈通”作為其3G業務的救世主。


   到2004年,“小靈通”用戶已超過7000萬,在10個城市擁有100萬以上用戶,如此大型的核心基站運營經驗,可以為3G運營經驗支持。吳鷹對中國市場抱有“刻舟求劍”式的樂觀態度,認為中國的市場條件並沒有變化,人們仍然會選擇話費低廉的“小靈通”。


   所以,吳鷹在感知“小靈通”越來越被通信市場邊緣化的狀況下,仍然堅持投資“小靈通”。


   2005年的業績證明,隨著移動、聯通手機資費一再下調、“小靈通”市場的飽和、運營商投資設備的收縮,失去了其唯一的優勢——資費便宜,銷售業績一瀉千裏,到2005年,公司淨虧損4.62億美元。更背的是,當UT斯達康選擇了歐洲版本的3G技術WCDMA,信息產業部卻宣布了本土的TD-SCDMA成為國家標準,又給了UT斯達康當頭一棒。轉戰3G,UT斯達康隻得無功而返,之前的數十億資金付出也打了水漂。


  UT斯達康再次到了拐點,吳鷹把目光轉向了IPTV。所謂IPTV指的是,電信寬帶網傳輸電視節目,用戶隨意點播電視,也就是交互式網絡電視。但是,這塊被視為電信“金礦”的風水寶地,卻是電信與廣電兩大部門的利益爭鋒點。廣電擁有自己的有線電視網絡,並牢牢控製著牌照權。廣電係“一手遮天”,原本在IPTV毫無優勢的UT斯達康會遭遇更多的發展瓶頸。


   到2004年第四季度,UT斯達康的財務報表亮出紅燈時。“小靈通”節節敗退,新的業務不能撐起半壁江山,吳鷹也是心急如焚,可是手忙腳亂的UT斯達康四處伸出觸角,也是處處碰壁,終究並沒找到自己的拐點該如何克服。


  2005年以後,UT斯達康因不能按時提供報表而不斷收到納斯達克警告通知,一次次陷入被摘牌的絕境,一次次在退市的邊緣徘徊,UT斯達康再無昔日上市時的意氣風發,隻能絞盡腦汁以求安然度過危機。UT斯達康的股票,最高時達到91.88美元,現也在虧損的“噓”聲中跌個不停,到2006年3月,每股隻有6.13美元。


    2005年5月,UT斯達康進行了第一次裁員,裁員人數高達1400人。花了血本的3G也成了燙手山芋,UT斯達康決心砍斷這條腿,專注於“小靈通”與IPTV。到11月,又有更多的人被請出公司,有些部門裁員高達70%。然而,大規模的裁員,並沒有止住虧損的腳步,2005年虧損4.62億美元,2006年淨虧損1.173億美元。到2006年,虧損數已有所下降,看來裁員的確有止痛的功效。


    戰略上搖擺不定,使得UT斯達康英雄遲暮,投資者們已不能容忍中國區的管理者拿他們的投資玩“戰略試水”的遊戲了。2006年5月,公司執行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邁克·索菲離職,董事長兼CEO陸弘亮辭職,吳鷹升任全球CEO。突如其來的人事變動,讓人們摸不著頭腦,在UT斯達康的屢次挫折中,吳鷹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吳鷹反升不降?5個月後,UT斯達康又宣布取消這一任命,公司董事會和管理團隊將製訂新的管理人員接班計劃。看來,吳鷹也已不再博得資本的青睞了。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