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贏了——這是《時代》周刊最新一期封麵(圖)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images/btn_sharewechat.gif)
美國《時代》周刊最近公布了最新一期(11月13日發售)的雜誌封麵,除美國本土版外,雜誌封麵都用中文和英文兩種語言寫上“中國贏了”(China Won)。據封麵文章作者伊恩·布雷默介紹,這是《時代》周刊封麵第一次出現兩種語言。在內文《中國經濟是如何贏得未來的》一文中,作者布雷默指出,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經濟中最具實力的國家,而美國則落居第二。
![](http://www.wenxuecity.com/data/news/201711/06/8fc4de5b80b217df295423baff5ee3c0.jpg)
《時代》雜誌最新一期封麵(除美國本土版) 圖源:作者布雷默Facebook
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在開啟他的亞洲之行,但美國《時代》雜誌卻在最新一期的封麵用中英雙語打上了“中國贏了”(China Won)的大字,並在內頁刊登《中國經濟是如何贏得未來的》一文,作者布雷默(Ian Bremmer)是美國政治學者、政治風險谘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的創始人兼總裁、《時代》雜誌特約編輯,也是CNN、BBC、福克斯新聞等西方媒體的常客。
![](http://www.wenxuecity.com/data/news/201711/06/fbb0eefdf6374b5e9873c7238391104d.jpg)
布雷默推特截圖
作者在文章開始就強調,中國是特朗普的亞洲之行中最重要的一站,但在此時此刻,中國,而不是美國,已經成為全球經濟中唯一最具實力的國家。
過去的質疑,如今的強盛
文中提到,中國的政治體製曾不斷受到西方國家的質疑。就在5年前,西方一致認為,中國總有一天需要進行根本性的政治改革來維護政體合法性。但是今天,中國的政治經濟體製甚至比二戰後主導國際秩序的美國更加完備,更可持續。
雖然目前美國仍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但中國正在利用國企提升國內外影響力,穩步趕超美國。
而相反,美國正在走下坡路。雖然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特權很可能還會持續多年。但美國實力的支柱——美國的軍事同盟、貿易領導地位以及推廣西方政治價值的意願——正在逐漸消失。
作者表示,如今俄羅斯、印度、土耳其等國領導人都追尋中國的腳步,政府一方麵擁抱商業,一方麵加強政治定力、經濟競爭力和信息管控力。這個進程已經持續多年,使美中兩國實力此消彼長。歐美國家深信人類發展的長期弧線會轉向自由主義民主,但它們可能都錯了。
就業崗位創造與保護
在創造就業方麵,作者認為在中國創造和保護就業機會要比在美國容易得多。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之後,奧巴馬擔任總統期間與共和黨矛盾不斷,導致其創造就業和拯救工業困難重重。
而在中國,政府為戰略性產業提供了直接的財政和政治支持。政府為戰略部門提供直接資金,並專門為幫助這些產業成長而製定法律。在一個技術變革速度極快,規模極大的時代,這種政府保護尤其重要。
自動化已經顛覆了發達國家的勞動力人口結構,根據鮑爾州立大學2015年的一項研究,在2000年至2010年期間,美國製造業崗位流失的87.8%是由於自動化和技術改進。在發展中國家,技術變革也正在擠走數以億計的工人,其中許多人剛剛脫離貧困。但中國政府能較好地管控經濟,緩衝技術變革造成的社會影響。
建立“誠信製度”,以幫助穩定社會
作者認為,就業和工業並不是中國領導人領導國家的唯一途徑,中國領導人在治國理政中運用科技的方式是西方政府做不到的。
作者提到了中國正在發展的“社會信用體係”。該體係允許政府通過個人財務數據、社會關係、消費習慣和尊重法律程度,來評估公民的“誠信程度”,這有利於防止“嚴重破壞社會管理秩序,或危害國防利益的行為”,使公民遵守社會秩序,讓“守信者暢行天下、失信者寸步難行”。而這在西方,作者認為是政府無法做到的。
人工智能領域的雄心
人工智能是21世紀的太空競賽,而且它對人們的生活將產生更直接的影響。作者認為,人工智能領域的突破將需要當年美國曼哈頓計劃或登月計劃那樣大的投入和計劃。但是,美國政府再也沒有當年的那種強烈的政治意願來長期投入人工智能這個新興領域了,而是將科技創新外包給了矽穀。雖然矽穀的公司在多領域創新上具有優勢,但從對單一目標的深度追求和財力雄厚程度來看,中國更有可能在人工智能方麵獲勝。目前可以確定的是,代表民主和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美國政府,已經成為這場競賽的局外人了。
在世界舞台上占據中心位置
當然,《時代》周刊一如既往要“唱衰”中國一番,除了一貫的“威權社會”式想象,還有對經濟的擔憂——“中國的地方政府和企業債務纏身,國家‘救市’的力量並不是無窮的。 盡管中國對新技術不斷投資,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動化和機器學習將取代大批中國工人,埋下社會動蕩的隱患。”
不過,在文章的結論部分,布雷默認為,中國雖然也有不足之處,但是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可能仍將保持強勁和穩定。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將會持續增長,並且具有不小的雄心,將會在世界舞台上占據中心位置。
昔日繁榮的美國如今經濟疲軟、槍擊不斷,歐洲也深陷難民和恐襲的泥潭。作者在文章最後指出,在這個支離破碎的世界裏,沒有哪個政府有足夠的國際影響力來繼續製定管理全球體係的政治和經濟規則。但是,如果你必須押注於一個當今最具優勢的國家,那麽中國會是比美國更明智的選擇。《時代》周刊的封麵文章這樣結尾。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布魯默在同一期也刊登了另一篇闡釋中國的評論文章,題為《5個事實解釋了為什麽中國正在超越西方》。
為了更好地解釋在上一篇文章《中國經濟是如何贏得未來的》中提出的觀點:中國的政治經濟體製比西方的更能勝任未來發展,布魯默在這片文章中提出五個事實來解釋為何中國正在超越西方:
一、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強有力的領導人
中共十九大在前不久成功召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世界最具權力的人物中無與倫比。習近平主席發起了大規模的反腐運動,提高了他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地位,也鞏固了權力。作者認為習近平的個人政治哲學十分成功。但是相反,西方國家卻在此刻風雨飄搖。不管是英國脫歐,還是恐怖襲擊頻發,西方國家政治社會都處在十分的不穩定當中。
二、中國從國家管控經濟中獲益不少
作者指出,雖然在GDP方麵,目前美國的經濟仍比中國大40%,但就如他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國有企業的優勢,中國政府對經濟的管控及其國有企業能更好的駕馭經濟力量,這是美國等西方國家無法企及的。
盡管美元仍然能在今後多年在全球經濟中發揮優勢,但中國的經濟計劃也不容小覷。作者提到中國的“一帶一路”項目,能有效地把亞歐非60多個國家的經濟串在一起。這不僅給中國國內經濟提供動力,還與世界經濟有了戰略性的接觸。
三、中國使人口與國家創造就業崗位同步
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勞動力市場的衝擊巨大,但中國自上而下對經濟的管控和投錢解決問題的意願效用明顯。中國政府主導經濟,因此能創造不以市場為目的的就業,這樣使社會動蕩降到最低,從而避免在經濟上遇到問題。而這一點,卻是西方國家無法做到的。
四、中國充分利用科技進步
中國政府不僅僅是保護其公民的工作不受幹擾性技術的影響,它使用同樣的顛覆性技術來更好地領導公民,而西方政府則不能。
在西方,公司利用信息運算的目的在於擴大盈利能力,使人們成為更好的消費者。但是在中國,公司利用信息運算來讓人們成為更好的公民。作者提到中國政府推出的“社會信用體係”,該係統將一個人的財務數據、社會關係、消費習慣和法律合規等方麵的數據整理好,以評估一個人的“可信度”。這有利於防止“嚴重破壞社會管理秩序,或危害國防利益的行為”,使公民遵守社會秩序,讓“守信者暢行天下、失信者寸步難行”。而這在西方,作者認為是政府無法做到的。
五、別國都開始效仿中國
隨著全球政治動蕩不斷,在這個繼續碎片化的世界中,中國的管理模式對其他政府的吸引力與日俱增。
亞洲和非洲的發展中國家,他們仍然需要一個成功的管理模式,而在如今,美國和歐洲的模式看起來越來越不正常。